又到桑椹洒满地的时候

杨卫民

<p class="ql-block">  一场难得的春雨打落了刚熟的桑椹,铺满了一地,黑黑的鼓鼓的桑椹发出诱人的光泽,放在嘴里糯糯的甜甜的,看着高高的桑树想起那年养蚕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好像是老师讲了桑蚕丝能做解放军伞兵的降落伞,飘洋在天空保卫祖国,真的降落伞谁也没见过,逢年过节时放礼花抢的小降落伞好像家家都有,还有做成裙子穿在身上好看着哩。</p><p class="ql-block"> 院里的孩子都有了蚕子,大大小小的纸片分布着点点蚕子,白色的芝麻粒大小的蚕子粘在纸片铺在纸盒子里,讲究点的放在笸箩里再盖上毛巾,小伙伴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候蚕子,或捧在手心,或晒晒阳光,或用台灯照着,眼看着蚕子变黑了,眼看着蚕子会动了,眼看着蚕子变成小虫子,这时大家都知道蚕吃桑叶,给它桃酥末一点都不馋,为了养活小虫子这棵桑树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p><p class="ql-block"> 桑树就长在围墙边上,围墙外面有条深沟,边坡特别陡,常有刺猬出没,沿沟左行有一个大桥,再左行是向下的慢坡种满了桃树。过了桥是长长的绿荫大道直通公主坟。林荫大道的左边坐落着有名的大礼堂,为了盖它曾经发生过谷叔叔和彭总的一段佳话。那时八一制片厂的新影片都在这首影,最爱看的军教片反复多次乐此不疲,记得还和《水手长的故事》演员见过面。林荫大道的右边种了好多的梨树,这时应是梨花满园了。</p><p class="ql-block"> 走进大桥就看见组成四合院式的楼群,有两个短的三个长的筒子楼,中间有个大花坛,北楼是我们都住过的幼儿园,老园长杨文珍阿姨个头不高也不胖孩子们都特别听她的话,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都称赞杨阿姨的文章写的好!在幼儿园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走出了一拨又一拨的孩子,上学了识字了还会养蚕了。</p><p class="ql-block"> 那棵桑树是院里唯一的桑树,养蚕的人多了采桑叶成问题了,蚕只吃嫩叶子,叶子老了或干了蚕吃了闹毛病,为了采桑叶只有爬树,就要随时提防洋辣子,那东西浑身长满了黄毛有毒特别可恨,不小心碰着了蛰的火辣辣的难受,哭爹骂娘没用忍着吧。桑树旁边有大烟筒,高耸入云,依次排列着锅炉房和澡堂,当烟筒冒烟的时候澡堂就开门了,进门左边是大池子,右边是单间,轮到我们的时候都跑进大池子闹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也有闹的出格事,大烟筒下堆着柴草让小伙伴点着了!火上房了吓跑了小伙伴,惊动了救火车,当要报警时,赵叔叔说:小孩子瞎闹……。不无轻重的话抹去了可能影响一生的污点。</p><p class="ql-block"> 沿着围墙右行是大操场,远处是大片的菜地,操场边上有联合训练架和平衡木秋千,天热了大操场就变成了露天电影院,喇叭响起来院里的老老少少都到操场集合了,伙伴们愿意跑到银幕背面躺着看电影,地当床天当被还有银屏伺候着。大操场正对着大楼,大楼的模样与海军大庙有一拼,西跨楼住着红军哑巴,我们和他朝夕相处还交换好吃的,他看着孩子们长大,孩子们看着他变老。挨着西跨楼有栋楼,楼前有苹果园归哑巴负责管理,楼后有葡萄园。</p><p class="ql-block"> 想来大院在父辈的手里都没闲着,因为他们祖辈是农民,深深眷恋着土地。因为他们更是战士,几十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夺取的土地格外珍惜,那时应季就有梨吃,有桃吃,有苹果吃,有葡萄吃,那是胜利的果实,更香更甜呀。</p> <p class="ql-block">  扯远了,反正蚕是养活了,养大了,养着吐丝了,终于变成了茧,终于不挨蛰了。时光匆匆桑树长大了,岁月悠悠不变的思念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