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孤品•楼阁式人物谷仓

江南伴侣

<p class="ql-block">江西省博物馆的藏品极其丰富多彩,其中有不可多得的10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1. 元代 青花釉里红阁楼式人物谷仓</p><p class="ql-block">2. 宋代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p><p class="ql-block">3. 商代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p><p class="ql-block">4. 商代 伏鸟双尾青铜虎</p><p class="ql-block">5. 商代 立鹿四足青铜</p><p class="ql-block">6. 商代 活环曲蹲侧身玉羽人</p><p class="ql-block">7. 东周 云纹兽首提梁黑陶盂</p><p class="ql-block">8. 宋代 缠枝花果纹金银带板</p><p class="ql-block">9. 元代 张天师龙钮白玉</p><p class="ql-block">10. 明代 四爪团龙纹黄锦袍</p><p class="ql-block">三楼的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厅不仅有镇馆之宝,还有目前唯一馆藏的国宝级展品: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p><p class="ql-block">今天就领着大家仔细观看和了解这件国宝级展品。</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博物馆唯一的国宝级展品</p><p class="ql-block">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是江西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64件禁止出境的"国宝"之一。这件瓷谷仓具有明确纪年,制作于公元1338年,即元代后至元四年。</p><p class="ql-block">该瓷谷仓造型独特,集红釉、青花、釉里红等高温釉彩于一器,是仅见的重檐庑殿顶楼阁式谷仓。其造型前代未见,后世亦无,代表了元代陶瓷雕塑的最高水平。谷仓分为上下两段塑制,重檐庑殿屋顶,</p><p class="ql-block">圆柱,琉璃瓦。屋身中央为板状箱式结构,面门活动可拆卸。四周门廊微塑各种舞蹈、奏乐、侍卫俑共18尊。正面青花书写对联一副:"禾黍丰而仓禀实,子孙盛而福禄崇",横批"南山宝象庄五谷之仓"。</p><p class="ql-block">此外,谷仓的背面以青花书写159字墓志铭一篇,记录了物主凌颖山之孙女凌氏的生平事迹。凌氏为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山之孙女,生于前至元癸巳年二月初九日戌时,殁于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申时,享寿四十六岁。墓志铭详细记录了她的生平、婚姻、子女以及安葬情况。</p><p class="ql-block">这件瓷谷仓不仅是陶瓷艺术的杰作,还对研究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江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国宝追源 </p><p class="ql-block">1979年9月,江西省博物馆在丰城征集到有墓志记载的青花釉里红器和红釉俑各两件。这四件文物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一 致认为这批瓷器代表了元代制瓷的最高水平。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其中的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列入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世之孤品 </p><p class="ql-block">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p><p class="ql-block">通高29厘米,宽20厘米,分上下两段,两段及中间的活动式仓门可拆卸,造型复杂。四周门廊上雕塑人物十八个,有舞俑、乐俑、侍女俑、侍卫俑等。仓门两旁书楷体七言对联,背面书正楷墓志。整座谷仓雕塑精微,栩栩如生,展现了一幅盛世丰年歌舞升平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谷仓烧造难度极大,集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四种高温釉、彩于一器,墓志内容丰富,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器,也是研究陶瓷史和地方民俗史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1974年景德镇派出所接到报案时,没想到牵扯出一件改写中国陶瓷史的珍宝。民警和考古队员赶到被炸药破坏的墓葬现场,看见满地碎砖中露出一角青红相间的瓷片,这就是后来被誉为"世之孤品、国之瑰宝"的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p> <p class="ql-block">巧夺天工 </p><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集四种高温釉、彩工艺于一身。上承宋代景徳镇青白釉传统, 清澈透明, 色调高雅; 同时采用青花书写墓志, 并大面积施用釉里红、红釉,点缀器身,勾画人物,栩栩如生。谷仓设计精巧,构建复杂,创作手法别具一格,用戏曲表演的形式展现出市井生活景象, 凝緊着高超的制瓷技艺和浓郁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正面青花对联"禾黍丰而仓廪实,子孙盛而福禄崇",侧面釉里红标注"凌氏墓用",背面还有159字的墓志。最珍贵的是明确纪年"后至元戊寅年(1338年)", 是迄今为止唯一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青花釉红釉瓷。</p> <p class="ql-block">你会发现主楼廊柱有的稍有弯曲,据墓志铭记载,凌氏去世时正值梅雨季,刘家为赶在"六月壬寅吉日"下葬,工匠们冒雨抢烧导致柱体变形。经反复多次烧制后,这个"略有瑕疵"的作品便成唯一存世孤品。</p> <p class="ql-block">谷仓文脉 </p><p class="ql-block">谷仓正大门楹联上书文字, 既反映了瓷都景徳镇为禾丰仓实之地, 又</p><p class="ql-block">寄寓了家族兴旺发达的良好祈盼。</p><p class="ql-block">上联:禾黍丰而仓廪实</p><p class="ql-block">下联:子孙盛而福禄崇</p><p class="ql-block">横批: 南山宝象庄五谷之仓</p><p class="ql-block">两側壁书:凌氏墓用 五谷仓所</p> <p class="ql-block">这件谷仓展现了元代工匠的顶级工艺水平:采用皇宫专用的庑殿重檐顶,把三层楼阁压缩成29厘米高,每片瓦当都用釉里红珠串精准点缀,8根廊柱中有粗有细模拟真实建筑比例。</p> <p class="ql-block">两側壁书:凌氏墓用 五谷仓所</p> <p class="ql-block">通常冥品普通百姓用陶仓,富户用单色瓷仓,而凌氏的谷仓竟动用了当时最顶尖的"青花+釉里红"双重技术,充分体现了丈夫对亡妻的眷恋之情。</p> <p class="ql-block">戏乡饶州 </p><p class="ql-block">元代景德镇属饶州,受浙江地区影响,自南宋时期流行南戏,在元代戏曲繁荣的背景下,南戏与当地唱腔结合,在元末诞生了新的地方剧种﹣﹣七阳腔, 及至明清形成饶河戏。这些古老的剧种,唱腔丰富、剧目众多,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是赣都大地的戏曲瑰宝。</p><p class="ql-block">这件楼阁式人物谷仓是元代景德镇地区戏曲繁荣的缩影。其上有舞俑两尊、乐俑八尊, 舞俑水袖长舞, 乐俑分别演奏柳琴、腰鼓、琵琶、箫、笛子、笙、来板等乐器,姿态各异,活灵活现。以主座为中心,舞者立于前方,乐人立于背后与两側,观者可于勾栏瓦肆间窥见元代市井生活的生动画面。</p> <p class="ql-block">18个3厘米高的微型乐俑各具神态,弹琵琶的手指纤毫毕现,吹奏者鼓起的腮帮子都清晰可辨。最绝的是主楼宝座两侧的执翼侍女,其衣纹褶皱用了独创的釉里红技法。</p> <p class="ql-block">让它成为孤品的原因是烧制技术难题:青花与釉里红的组合代表着古代工匠的超高技艺,青花需1300℃还原焰,釉里红必须精准控制在1250℃。现代测试显示,这件谷仓的铜红釉发色成功率不足5%。</p> <p class="ql-block">乐俑分别演奏柳琴、腰鼓、琵琶、箫、笛子、笙、来板等乐器,姿态各异,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书香门第 </p><p class="ql-block">谷仓背面用青料书写159字墓志, 掲示了墓主人的生平和家世。</p><p class="ql-block">墓志原文:</p><p class="ql-block">夫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山之孙艾也。生而贤明,长而周淑。适同镇扬州路召伯大使刘文史男炳文。悉居仁都胡同,知艾孙女璧珠。夫人生于前至元癸巳年二月初九日成时,殁于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申时,享寿四六岁。以戊寅六月壬寅之吉,安葬于南山。坐巳向亥, 大江阳朝。中時葬麓,形如抚椅, 龙盘虎踞,山青水秀,火星宗庙,梅花单手,六秀八茸,件件帽合。后日田连阡陌,朱紫盈门。谨记。</p><p class="ql-block">墓志释读:</p><p class="ql-block">透过墓志的记載, 我们仿佛看到了 一个家境殷实、地位显赫的凌氏家族。谷仓的主人是位女性,姓凌,生于元前至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 殁于后至元四年(1338年)五月,享年四十五岁。她的祖父凌子秀,字颖山, 是景徳镇长芗书院的院长, 元贞二年(1296年)主持重修长芗书院; 她嫁与同乡刘炳文, 公公刘文史任扬州路召伯大使。凌氏去世后,秉承书香世家的传统,她的家人将其安葬于景徳镇南山, 为其精心定制了一批福佑逝者的明器,井将墓志书写在谷仓之上。</p> <p class="ql-block">一座29.5厘米高的微型宫殿,青花楹联与釉里红瓦当交相辉映,18个乐俑在楼阁间奏乐起舞。尤其是背面159字墓志铭透露了凌氏夫人仅是元代景德镇书院院长的孙女,却拥有堪比皇室规格的冥器。</p> <p class="ql-block">两側壁书:凌氏墓用 五谷仓所</p><p class="ql-block">1338年凌氏去世时,夫家为何要倾家荡产烧制这件冥品。原来在元代"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这件谷仓是给亡者在阴间存粮的高档物件。</p> <p class="ql-block">走近国宝文物,体会珍瓷区采。元代精湛的瓷艺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在这里表现得淋满尽致。 一座谷仓戏台, 一场元代大观,承载的故事未曾谢幕,戏者演之, 乐人奏之, 唱腔乐声似仍回荡在空中,文化的魅力亦经久不衰。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历经岁月的磨砺,时光的洗涤,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加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件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在江西省博物馆演绎着元代最浪漫的工匠精神:它不仅体现了丈夫对亡妻的思念,也是中国陶瓷史上首次将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四大艺术熔于一炉的尝试。</p><p class="ql-block">当你在展柜前瞻仰这件国宝时,似乎还能听到那18个乐俑演奏的仙曲正穿越700年时空徐徐飘来。</p> <p class="ql-block">元•红釉老年文吏俑 </p> <p class="ql-block">元•红釉老年文吏俑 </p><p class="ql-block">高20.5厘米;同出红釉中年文吏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高19.8厘米。两俑头戴冠帽,身着长袍,双手执笏拱立。两桶色调基本相同,头、手和笏板均施青白釉,衣服和鞋为红釉,色调纯正,富于清新感。</p> <p class="ql-block">元•红釉老年文吏俑 </p> <p class="ql-block">元•红釉老年文吏俑</p> <p class="ql-block">元•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p> <p class="ql-block">元•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 </p><p class="ql-block">通高22.5厘米。颈部以青花料楷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即后至元四年(1338年);肩部书"刘大使宅凌氏用"。盖口为喇嘛塔形钮,盖面外周堆塑有灵芝、夹板和双角等杂宝;颈部饰莲瓣纹;肩腹部四方雕塑四灵: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间云纹相衬,青龙与白虎翘首仰望,是一件汉藏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的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元•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p> <p class="ql-block">元•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博物馆展出的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是唯一国宝级别的馆藏文物,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被国家评为首批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这件谷仓虽然不大,但设计精巧,构建复杂。它分为上下两段,每段</p><p class="ql-block">都有活动式仓门可以拆卸。仓门两旁还刻有楷体七言对联:"禾黍丰</p><p class="ql-block">而仓廪实 / 子孙盛而福禄崇",此对联还表达了对后代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这件谷仓集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四种高温釉、彩于一体,展</p><p class="ql-block">现了元代制瓷技术的精湛技艺。每一块瓷片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让</p><p class="ql-block">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p><p class="ql-block">江西博物馆为了展示这件国宝特意为其安排了一个展厅,足以见其重视程度。每当走进这个展厅,都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历史气息和文化的厚重。这件出自瓷都景德镇的谷仓不仅是江西博物馆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都会让人想起那些勤劳智慧的古代匠人,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