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大象一一杨刚的内蒙古世界

大阡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刚先后两次长居内蒙古。第一次1969年至1970年,杨刚从中央美院附中偷赴锡林郭勒,意在为牧民,在草原中进行自我改造。1970年5 月,他被中央美院附中召回。期间,杨刚着蒙古袍,放牧、骑马、挤牛奶、掏狼。其经历被姜戎写进了小说《狼图腾》,杨刚就是小说二号人物杨克的原型。1973年,杨刚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主动要求赴锡林浩特工作。1978年,杨刚考入中央美院研究生,这是恢复高考后中央美术学院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期间,杨刚任职于锡林浩特文化馆,除日常工作外,他多次随乌兰牧骑演出队深入大草原写生,研究内蒙古历史,与当地艺术家交流,兼职从事美术教育,创作了大量内蒙古题材作品,对其日后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内蒙古于杨刚而言,具有多重意义。其一,内蒙古是杨刚事业的出发点。杨刚在内蒙古深入生活,尝试各类美术媒介,以油画、工笔、版画三类形式入选全国美展,在内蒙古引起轰动,在全国展露头角。在锡盟插队和工作的七年期间,杨刚创作了上万幅速写作品,其中多幅刊发于《内蒙古日报》。1974年,杨刚油画《打靶归来》入选当年全国美展。这幅作品在当时影响极大,很多内蒙古的画家受惠于此。杨刚在中央美院附中深受西学教育,但锡盟有深厚的工笔重彩传统,有包世学等代表人物,杨刚与他们相摩相荡,工笔重彩日渐成熟。1975年,杨刚工笔重彩《到政治夜校去》入选当年全国美展。1976年,杨刚版画《阳光灿烂》入选当年全国美展。1977年,杨刚连环画《铁骑》(上下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二,内蒙古是杨刚的情感所系处。杨刚曾说锡林浩特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创作的彩墨《锡林河我的第二故乡》色彩明快、饱含深情,毫无“伤痕美术”之意。杨刚回北京后,一直牵挂着内蒙古。1983年锡盟遭受严重白灾,杨刚将当时所有的存款五千多元匿名捐给了锡盟,还发动北京画院画家们向锡盟捐款捐物。另外,杨刚多次为锡盟的美术发展建言献策,无数次暗暗帮助内蒙古的画友们。从1978年离开锡盟到2019年辞世期间,杨刚数十次重回内蒙古,看望师友、深入草原写生、举办画展,每次皆流连忘返、酣畅淋漓。2019年杨刚辞世后,朋友们在锡盟为杨刚建立了衣冠冢,表达当地朋友们对他的敬重和思念。其三,内蒙古是杨刚的意象表现源。杨刚是“六边形战士”,其创作体大虑周,媒介上博涉多优,有大写意、油画、工笔、速写、材料、书法等,题材因物赋形,内蒙古、音乐、体育、域外等题材尤为精彩。初步统计,内蒙古题材约占杨刚一生创作的三分之一。杨刚在锡盟不是体验生活,而是就在那里生活,不是扎根人民,他就是那里的人,他洞达内蒙古的历史和现实,了解内蒙古人民的工作与生活,熟知内蒙古的日常和情感世界。草原、奔马、羊群、白云、日出、黄昏、贝子庙、马倌、草原婚礼、草原传说、那达慕大会、乌兰牧骑演出、蒙古族舞蹈、白毛风、草原雨后、牧民日常、知青生活、赛马等纷至沓来,成为杨刚笔下的意象,成为一幅幅经典作品。杨刚的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创作以工笔重彩《迎亲图》描写牧民婚礼,是80年代生活流作品的重要代表作;中年创作的《暮雨低》《望烟归》等写意水墨,是当代水墨写意的精品;晚年创作的油画《白毛风》,是中国写意油画的典型作品。本次展览的作品大都聚集于内蒙古生活的方方面面,精彩纷呈,如行山阴道中、应接不暇。其四,内蒙古是杨刚的精神根据地。在杨刚看来,内蒙古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气质,彰显着他的心灵世界。正如杨刚自述:“去草原虽是歪打,却也正着,对我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透过纷杂世象,我看到草原万物生生不息的大象,是深沉辽阔、是苍茫浑朴、是散淡疏野的草原之气与我心灵深处的某些情性一拍即合。”又说:“正如古人借梅兰竹菊以寓意那样,我的草原题材画作已成为释放胸中意气的一种艺术符号了。” 内蒙古成为一种方法,影响着杨刚的整体创作。这次展出的《异质同构》,意在表现两幅作品虽画面相异,但内在相通。内蒙古成为杨刚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杨刚也成为内蒙古世界的一部分。然而可惜的是,杨刚生前未能在内蒙古举办一次大型个展。在杨刚辞世六周年之际,在内蒙古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拿出杨刚先生84幅作品,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他的个展,既是纪念杨刚,也是感谢内蒙古,更是将杨刚的创作回向内蒙古。展名“生生不息的大象”,出自杨刚自己的文章,代表着他对内蒙古的描述和理解。展览分两个部分,内篇与外篇。内篇是内蒙古题材作品,代表着杨刚对内蒙古的感受理解和深情厚谊。外篇则展现杨刚开阔的创作格局,虽不是直接的内蒙古题材作品,但代表着内蒙古作为一种精神和方法已内化为杨刚生命的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杨肖于西坝河2025年5月1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杨刚(1946-2019)</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6年生于河南,1948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主修西画基础。1969年至1970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放牧。1973年,毕业分配至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文化馆任馆员,其间连续三年以油画、工笔和版画入选全国美展。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在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卢沉和周思聪等指导下学习中国画,毕业创作工笔重彩长卷《迎亲图》获叶浅予奖学金。1981年毕业分配至北京画院工作。擅长水墨大写意、速写、油画、工笔等,多次在中国香港、西班牙、德国等地举办展览。2019年去世。2021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展览“自由长旅——杨刚艺术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和深圳美术馆举办“生生——杨刚艺术作品展”。出版《杨刚速写》《极古极新——杨刚画集》《自由长旅》《曾经草原》《古战场》《乐之灵》《当代速写精粹——杨刚专集》《杨刚油画集》《走近画家——杨刚》《名家逸品——杨刚》《杨刚体育绘画作品集》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生生不息的大象:杨刚的内蒙古世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5月21日至6月2日在内蒙古美术馆1号厅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生生不息的大象”出自杨刚的《我与草原画》(参见《心远集——杨刚谈艺录》),代表了他对草原的认知和理解。“大象”乃取其大者,意谓整体性理解。杨刚对内蒙古的整体性认识就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是乾卦之象。杨刚从北京至内蒙古,先后在锡林郭勒插队、工作七年之多。杨刚属于知青一代,但是他对草原的认识是“生生不息”,而非“伤痕”,他的作品不属于“诗可以怨”系列,而为生生不息范畴。今天讨论知青文学、知青美术,杨刚是特例。副标题“杨刚的内蒙古世界”标示展览的主题,展出的84幅作品其中74幅是内蒙古主题,涉及草原、马群、牛、牧民、套马、白云、知青、乌兰牧骑演出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此展分两个部分,内篇与外篇。内篇集中于内蒙古题材,是本次展览的重点。外篇十幅,其中有书法作品和杨刚音乐、体育等题材美术作品,意在展示杨刚开阔的创作格局。内篇与外篇既区别又联系,内蒙古是杨刚的事业出发点、情感所系处、意象表现源、精神根据地,对杨刚的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内与外,交相养。有读者评价杨刚草原创作“草原是广阔的心相,马是自由的心相”。以为知言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杨刚博涉多优、亦中亦西,这次展览主要展出水墨写意作品(其中有水墨和彩墨两类),另有速写十余幅,油画一幅,工笔一幅,书法两幅。这次展览能较为集中地反映出杨刚的水墨写意境界和速写水准,油画、工笔、书法工夫可以稍微窥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这次展出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超过40年,大致能反映杨刚一生创作历程。创作时间最早者为速写《打草》(1974年),最晚者为水墨《花样滑冰》(2018年)。期间,尚有杨刚80年代、90年代、2000年前后、2010年前后等不同时期的作品。观看杨刚这些不同年代的创作,大概能了解其艺术创作的几个大节点和几次大变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本次展览由北京画院、内蒙古美术馆主办。北京画院是杨刚生前供职的单位。杨刚1981年从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入职北京画院之际,周思聪先生曾对他说,你想做事要来北京画院,如果想混也可以来北京画院。杨刚在北京画院虽不坐班,但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因为他行住坐卧、想的做的说的都是绘画。内蒙古是杨刚念念不忘之地,内蒙古美术馆是北方美术馆重镇,2017年杨刚和孙志钧曾在这里举办“曾经草原——杨刚、孙志钧美术作品展”。感谢吴洪亮先生、柳迪先生等多位领导的鼎力支持,这次两家单位合作,共同推出了“生生不息的大象:杨刚的内蒙古世界”,弥补了杨刚未在内蒙古举办个展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杨刚生前最后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怀念杨刚❤️ 小时候家里访客很多,每次放学回家餐桌边儿的折叠凳上几乎都坐着不同的人,只有杨刚能让我眼前一亮。 我最喜欢杨刚,他真可爱啊。现在意识到是因为他身上的品质就像宝石一样。特别想与之交谈的人,都不在了,好像他们本就清澈透明,一生只为更加清澈透明,死亡只是延续了这个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欣 (卢沉、周思聪之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