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位于青年路旁的一条悠长而又寂静的小巷——节孝巷里,小小的院落门口,写着“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成立旧址”。</p> <p class="ql-block"> 小院位于节孝巷39号,这是一个小四合院,院内是两组四耳三间相连的中式楼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木制的院门,青砖灰瓦,雕刻镂空的窗棂。</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节孝巷,隶属于两个区三个段管辖,且在此居住的人多半是穷家小户,警察根本不重视这一区域。1926年11月7日晚,4名20多岁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滇籍共产党员):李鑫、周霄、吴澄(女)、杨晶珊(女),秘密来到节孝巷55号周霄的家里,庄严举行了第一次党员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书记。</p> <p class="ql-block"> 会后,因罗霄家院内居住的人员较多,不适合经常开会、碰头,此时错失第一次党员会议且熟悉节孝巷社会状况的党员黄丽生,就建议把自己居住的独院作为开会活动的地点,这个地点就是现在的旧址所在地:节孝巷39号。</p> <p class="ql-block"> 1927年,中共广东区委委派王德三等十多名共产党员到昆明,在特支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王德三任书记。</p> <p class="ql-block"> 昆明胜利堂(现已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堂),兴建于昆明市中心的原云贵总督府旧址上,1944年动工兴建,最初名为“志公堂”,随后改为“中山纪念堂”,1946年落成时改为“抗战胜利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大门设计为四根华表柱,中间悬挂着“抗战胜利堂”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纪念堂中西合璧建筑,形似高脚酒杯,两侧的弧形道路云瑞东路和云瑞西路即为杯壁(两侧弧形“酒杯楼”现为居民楼),北边的云瑞北路为杯口。清代云贵总督署的照壁所在地建成椭圆形的云瑞公园做为底座。</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纪念堂整体建筑布局组合形成“金樽美酒花环”的庆功酒杯造型,同时也寓意“举酒双杯庆胜利”,因此被人们称为“酒杯楼”建筑(也称“武康大楼”)。</p> <p class="ql-block"> “酒杯楼”由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著名建筑设计师李华在设计胜利堂时一并设计,它矗立在胜利堂前已有60余载岁月,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胜利堂广场地面镶嵌“昆明零公里”铜标,标志着昆明至全省各地的公路里程起点。内设《云南抗战历史展》,展示滇军出征、飞虎队等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 前面的阔大花园中,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镌刻滇籍抗战英烈事迹。纪念碑雄浑挺拔,外观为立方体,包裹着厚重的花岗岩,底部镶嵌着浮雕石刻,表现的是昆明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p> <p class="ql-block"> 一杯敬历史,一杯敬今天”——胜利堂既是昆明的地理中心,更是铭记峥嵘岁月的精神地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