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言语是银,沉默是金。这句老话,我们从小听到大,却未必真能领会其中三昧。</p><p class="ql-block">世上的人大抵可分三类:一类是终日聒噪,口若悬河;一类是偶尔发言,字字珠玑;还有一类是几乎不开口,却心如明镜。</p><p class="ql-block">第一类人最多,也最讨人嫌。他们不论场合,不论对象,只管将自己肚里的货色倾倒出来,活像个行走的垃圾车。</p><p class="ql-block">另一类偶尔发言的,体现了倾听的智慧。<span style="font-size:18px;">倾听他人需求,亦在反观自我。即传递尊重与共情,又能培养包容心。《鬼谷子》强调“听其辞”方能洞察本质。</span></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类几乎不开口,止语首先在于自知,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更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不是谦辞,而是智者的清醒。</p><p class="ql-block">生活中处处都是倾听与止语智慧的体现。止语为倾听创造了空间,倾听深化了止语的内涵。止语不是永远沉默,倾听也不是全盘接受。它们是一种选择性的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知道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就像园丁修剪花木,去掉多余的枝叶,才能让主干长得更健壮。言语也是如此,去掉废话,剩下的才是真知灼见。所以说止语与倾听的智慧是东方哲学与现代心理学交融的深刻实践,其核心在于通过克制言语、专注内在与尊重他人,实现自我成长与人际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