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模精神为炬 照亮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微信用户

<h3>2025年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并号召全社会以他们为榜样,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这场盛会不仅是对百年工运辉煌历程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劳动者使命的深刻诠释。<br><br>一、劳模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br><br>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呐喊,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精神”的传承,再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崛起,劳模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无论是北京北方车辆集团的“四轮一带”数字化车间机加班班长徐树永,还是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青格勒吉日格乐,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深刻内涵。<br><br>在福建,这样的精神同样熠熠生辉。例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攻克电池技术难题,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全球;福州“数字工匠”群体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细作,助力福建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排头兵。这些劳动者以实际行动证明:劳模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产业报国、科技强国的生动实践。<br><br>二、高质量发展:劳动者与时代的双向奔赴<br><br>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当前,中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这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需要更多像中国二重德阳万航模锻公司班组长叶林伟这样的高技能人才——他带领团队突破航空模锻件核心技术瓶颈,让国产大飞机C919的“心脏”跳动得更强劲。<br><br>在福建,劳动者与时代的共振尤为显著。厦门港务集团桥吊司机冯鸿昌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他独创的“鸿昌操作法”将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30%,助力厦门港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十四强;泉州“鞋业工匠”通过3D打印、AI设计等技术革新,让安踏、特步等国货品牌走向世界。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真理: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劳动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彰显。<br><br>三、共同富裕:劳动创造幸福的根本路径<br><br>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既要依靠劳动者来实现,又要体现到劳动者身上。近年来,从“快递小哥”高丰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到“外卖骑手党支部书记”王俊超推动行业党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正以全新姿态参与社会治理。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总工会成立“海上新业态劳动者联合工会”,为2.3万名渔民、海员提供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三明市将乐县总工会打造“劳模乡村振兴工作站”,带动全县12个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这些探索表明:让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br><br>更令人振奋的是,劳动的价值正被重新定义。北京“00后”全国劳模、美团外卖骑手高丰的事迹引发广泛关注——他不仅日均配送80单,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帮助骑手同伴疏导压力。这种“斜杠青年”的涌现,折射出新时代劳动者对自我实现的更高追求,也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写下鲜活注脚。<br><br>四、以工运事业新作为,谱写复兴新篇章<br><br>站在百年工运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会组织提出明确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在福建,省总工会推出的“数字工会”平台已覆盖职工800万人,提供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一键直达”服务;福州市总工会设立“新福州人集体婚典”,连续23年为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举办公益婚礼。这些创新实践,让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br><br>面向未来,我们更需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号召:“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从实验室里的科研攻坚,到田间地头的春耕秋收;从三尺讲台的传道授业,到手术台前的救死扶伤,每一个岗位都是奋斗者的舞台,每一次拼搏都是对时代的礼赞。<br><br><br>百年工运路,一曲劳动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让我们以劳模为镜、以奋斗为笔,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华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当14亿多中国人的劳动智慧汇聚成河,必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破浪前行、驶向光辉彼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