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谆谆教诲,道出了勤俭节约对个人品德修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基层这片社会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筑牢思想防线、建立健全机制、落实有效行动,多管齐下才能让节俭之风真正扎根基层。<br>筑牢思想防线,是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的关键。思想认知的转变是行动改变的前提。一方面,要善用宣传阵地,通过乡村大喇叭每日播报节约小故事、社区宣传栏张贴图文并茂的海报、短视频平台推送接地气的节约主题短片,让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农耕劳作,让年轻一代深刻体会粮食生产的不易,营造人人参与、互相学习的浓厚氛围。只有让节约意识融入基层群众的日常思维,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浪费行为。<br>建立健全机制,为厉行节约提供坚实保障。要通过制度建设,将节约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监督的规范。首先,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对水电使用、办公用品消耗等进行定额管理,定期公示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在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中,严格审核预算,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次,设立奖惩机制,对在节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对铺张浪费行为依规进行批评教育,将浪费行为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约束范围。此外,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发动群众担任 “节约监督员”,设立举报渠道,形成全民参与监督的良好局面。<br>落实有效行动,让节约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在生活与工作的各个场景中,节约行动可以从点滴做起。餐饮上,食堂推行 “小份菜”“半份饭”,设置 “光盘行动” 监督员,引导用餐人员按需取餐;在社区,组织旧物置换活动,搭建闲置物品共享平台,让旧衣物、儿童玩具等实现循环利用;在农村,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利用秸秆回收制作有机肥,提高资源利用率。干部更要以身作则,推行无纸化办公,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同时,鼓励基层群众自发成立 “节约志愿队”,开展文明劝导、资源回收等志愿服务活动,让节约成为基层群众共同的自觉行动。<br>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在基层这片广袤天地,唯有筑牢思想防线、建立健全机制、落实有效行动,方能让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焕发新的生机,为基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