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风景如画的千年古镇里</p><p class="ql-block"> 黄姚古镇不仅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浓厚,同时她也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摇篮,这里记载着诸多跨越古稀岁月的红色记忆,如今很多人为此来参观。</p><p class="ql-block"> 旧址原是一座古建筑——宝珠观。旧址正门顶部立珠观形状,正屋大厅宽敞,前有天井、门楼,石板铺地。旧址左侧是目前广西保存较好的古戏台之一的黄姚古戏台。</p><p class="ql-block"> 时光回到1944 年。日本帝国主义于1944年4月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广西的桂林、柳州、南宁等城市相继陷落。当时,聚集在桂林的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及进步知识分子纷纷疏散到昭平县黄姚镇。广西艺术馆、广西日报社在中共南方局的组织下,也从桂林迁移到黄姚镇。</p><p class="ql-block"> 1945年夏,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广西省工委从广西钟山县英家乡转移到黄姚镇至1947年7月中共广西省工委</p><p class="ql-block">在黄姚领导广西的革命工作此间,一大批名人志士相聚黄姚。</p><p class="ql-block"> 金德街008号,钱兴领导广西省工委机关在宝珠观内领导全省中共党员开展隐蔽斗争。</p><p class="ql-block"> 迎秀街38号,爱国民主人士欧阳予倩组织领导迁到黄姚的广西艺术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参加组建民盟昭平县黄姚支部。</p><p class="ql-block"> 欧阳予倩的女儿欧阳敬予,在黄姚街举办妇女识字夜校和组织抗日宣传队,发动黄姚镇附近村寨的年轻妇女参加学习,并积极配合开展党的各项活动。</p><p class="ql-block"> “桂柳相继沦陷,梧邕失守,山河破碎,民众流离……我希望中国能强盛起来……”何香凝避难昭平,后在黄姚小住。期间倡议组织昭平抗日自卫工作委员会,以女流之身亲自上街进行抗日动员,在昭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他们共同协作完成了一件件伟大事业!</p><p class="ql-block"> 千家驹、张锡昌、莫乃群等人开办了黄姚中学,一大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在黄姚中学接受革命思想和成长,并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地下党员张锡昌等在黄姚创立《广西日报》昭平版,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激起了各地民众对抗日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搬迁到黄姚的中共广西省工委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广泛发展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省中共党组织开展隐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敌后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解放战争时在黄姚的广西省工委又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黄姚给了那些宝贵的图书、那些漂泊的人一份宁静的守护,也记载了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员的担当、抗争和努力。</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黄姚古镇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早已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也是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我们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 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现有藏品48件/套,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斯人虽已去,浩气犹长存。行过那古老的门楼,漫步在光滑的青石板街道上,那些弥漫其中的革命故事,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令人感慨万分,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黄姚,这座承载着广西革命斗争历史的岭南古镇,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让后人景仰,它梦境般的秀丽让世人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