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辉煌再回首 辛店文化谱新歌

瑞澍

<p class="ql-block"> &lt;十年经略不寻常&gt;</p><p class="ql-block"> 吴辰旭</p><p class="ql-block">天轮转序,岁月蕴光!</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附丽于中华传统文化热潮的涌动,浩大的民族探源工程在九州兴起,辛店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百年前因彩陶被发现,辛店名播国内和域外,但国势羸弱,时局动荡,研究者寥若星辰,改开以来,中华崛起,民魂丞丞,研究之风遍于国中,辛店因处丝路要冲,文化底蕴浑厚,乡贤张国齐先生发起,振臂一呼,山乡呼应,首届研究会大功荤荦,研讨班、展览会、节庆活动,声色俱兴,为先烈作传,为名宿修史,为彩陶张名,轰轰烈烈,乡梓有幸,光耀遐迩!</p><p class="ql-block"> 继任者石长风先生,作为烈士后裔,更其戮力同心,承前任衣缽,奋发有为,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项目,高举辛店文化的旗帜,在新时代取得不俗的成绩。尤其在去年成功举办了辛店文化发掘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得到了学界的首肯,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 十年研判,百年发掘,三千年史实,数字昭示我们不能懈怠,在中华民族探源工程的浩大队伍中,我们是一支突击队,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崛起的中国梦,挹注历史经久不息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2025-5-18日于兰州</p><p class="ql-block"> &lt;桑梓情深&gt;吴辰旭</p><p class="ql-block"> 5月19号是辛店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日子,游子感念不已,诗以贺之!</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十载华光入杳冥,</p><p class="ql-block"> 学涯采蕊釀甘霖。</p><p class="ql-block"> 离家远别梦常旧,</p><p class="ql-block"> 与会悉听境又新。</p><p class="ql-block"> 经岁三千饮血苦,</p><p class="ql-block"> 通络九地牧羊悯。</p><p class="ql-block"> 彩陶秘码释民魄,</p><p class="ql-block"> 总𬘫神州不了情。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家山一去七十年,</p><p class="ql-block"> 心事浩茫蓬转抟。</p><p class="ql-block"> 无数涩酸付逝水,</p><p class="ql-block"> 几多爱恨化尘烟。</p><p class="ql-block"> 每逢节典受邀约,</p><p class="ql-block"> 常为柴桑感腆颜。</p><p class="ql-block"> 纵使霜翁有口气,</p><p class="ql-block"> 也泼洮水润福田。</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梦里磁沟溪水清,</p><p class="ql-block"> 依门慈母唤儿声。</p><p class="ql-block"> 掏沙压地古城巷,</p><p class="ql-block"> 取土削崖大坡根。</p><p class="ql-block"> 年戏三天心沸沸,</p><p class="ql-block"> 端阳一日乐津津。</p><p class="ql-block"> 心悬最是黄昏后,</p><p class="ql-block"> 严父藤鞭审学情。</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盛世张扬族韵长,</p><p class="ql-block"> 先人俎豆照韶光。</p><p class="ql-block"> 一从建制灼桃李,</p><p class="ql-block"> 便有乡贤探史香。</p><p class="ql-block"> 小镇绵延通国运,</p><p class="ql-block"> 遗陶迤逦兆民祥!</p><p class="ql-block"> 间关铁马绾丝路,</p><p class="ql-block"> 多少英雄耀海疆!</p><p class="ql-block">2025-5-18日于兰州五泉堂</p> <p class="ql-block">辛店文化研究会2015年5月19日在辛店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临洮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在凯讲话</p> <p class="ql-block">辛店镇党委书记韩有存讲话</p> <p class="ql-block">第一届研究会会长张国齐讲话</p> <p class="ql-block">辛店村党支部书记杜学军讲话</p> <p class="ql-block">研究会正式挂牌剪彩</p> <p class="ql-block">辛店镇政府为张国齐会长颁发聘书</p> <p class="ql-block">辛店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一次会议分会场杨凤兰辛店文化收藏馆</p> <p class="ql-block">辛店学校文艺队表演</p> <p class="ql-block">同日,第一届辛店镇辛店文化旅游节正式启动</p> <p class="ql-block">辛店文化研究会召开第一届一次会议,会议在辛店镇会议室举行。</p> <p class="ql-block">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志委</p> <p class="ql-block">老干部张国齐的文化人生——记临洮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国齐</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得胜</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临洮,有这样一位老干部,毕生酷爱文学,勤于写作。笔耕不辍,硕果累累。继诗歌、散文、戏曲等多体裁文集《载歌行》出版之后,又历时14年,完成110多万字的3大本诗文集《俊彩星弛录》。他积极创办辛店文化研究会,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他用辛勤的劳动,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奉献者之歌。他就是曾任临洮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洮县辛店文化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张国齐。</p><p class="ql-block"> 张国齐1942年出生在临洮县辛店镇。中学毕业后,起先在兰州一家工厂当工人。时间不长就因父亲的所谓“右派”问题受到牵连而回乡务农,整整十年。坎坷的道路,人生的磨难,练就了他顽强不屈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念,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 张国齐一生喜欢文学,勤于写作。早在学生时代,就产生了强烈的创作的欲望。常常写些诗歌,投送给报刊、杂志,但未能发表。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而是更加刻苦,坚持创作,终于等来了梦寐以求的这一天。他创作的组诗《山村春正浓》,首次在《甘肃文艺》1965年10月号上发表。诗的发表,带给他欣喜、激动和振奋。杂志编辑寄于很大的期望,鼓励他再接再励,争取更大的成绩,奖给他一支英雄钢笔。那一年,他不仅诗歌创作登上了新的高地,而且戏剧创作也显示了风彩。他创作的多幕剧《刚过门的新媳妇》,辛店大队文艺宣传队排成眉户戏参加县上调演,获得大奖。该剧本此后还被甘肃省文化厅征集,准备加工修改完善后进行出版,只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而落空。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再一次焕发了创作激情。一篇篇作品相继完成,体裁更加广泛,主题更为显明。1981年,他的200行叙事诗《载歌行》在《定西文艺》上发表,在全地区获奖。1982年,独幕剧《菊花正开》,由临洮县秦剧团排成秦腔剧参加地区调演,获剧本创作奖。1983年,他的第一篇小说《五黄六月鞭炮响》,在《定西文艺》首篇位置刊登。另外,诗歌《船磨赋》、小说《五月雪》等他创作的多篇文学作品,一经面世,好评如潮。2007年,他将多年创作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十多件文学作品及记述他人生经历的回忆文章结集出版,书名为《载歌行》。</p> <p class="ql-block"> 词作家于平为书作序,称之为“一个平凡人生的不平常的思考”。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地方特色明显,特别是他擅长写作的长篇叙事诗,独具一格,深受读者欢迎。由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以及在陇中文坛上的影响,他参加了定西地区文代会,被吸收为地区文联委员。个人业绩载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张国齐摆脱了繁忙的公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心爱的写作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勤耕耘,矢志不逾。所著诗文集《俊彩星驰录》3辑,洋洋洒洒,110多万字。书中充满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敬畏。近些年来,张国齐又主持完成了《临洮辛店张氏家谱》的编写工作。</p> <p class="ql-block">  张国齐的妻子张军,曾是本县一所中学的语文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创作过不少诗词作品。张国齐之所以能够在文学写作方有如此骄人的成就,与这位志同道合、同是文学爱好者的妻子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她多少年来为张国齐进行写作提供方便,给予全力支持,文集《俊彩星驰录》的策划者就是张军老师。</p> <p class="ql-block"> 张国齐的出生地辛店镇辛店村,就是举世闻名的辛店文化的发祥地。他自幼在灿烂的辛店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弘扬辛店文化,是他多年的愿望。2015年,辛店文化研究会在他的家乡成立,大家众口一词,推选张国齐当会长。他不负众望,团结、带领、组织一批矢志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仁人志士,大力开展对于辛店文化的发掘、搜集和研究。创办了会刊《辛店文化》他既是会长又是刊物主编。他在组织稿件、编辑刊物的同时,撰写出了一批有份量的文章,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研究会的工作有声有色,远近闻名。前些年换届后他不再担任实际领导职务,但一如既往,继续承担着编刊任务。研究会成立10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坚持办刊9期。如今,辛店文化研究会已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民间文化团体之一,得到县上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会刊《辛店文化》也成为人们了解研究会工作开展的一个窗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作为研究会的创办人,张国齐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9日,对张国齐来讲,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在辛店镇人民政府,给200多名干部群众讲述党史课,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他结合不同革命时期历史背景,重点围绕辛店地区红色基因的地方特色,列举了著名抗日英烈宿之杰、革命烈士石凤玉、石应华将辛店历史上一个个传奇的英雄故事,进行讲述。口似悬河,滔滔不绝。他的讲述,具体生动,催人泪下,使大家深受感动鼓舞。他的讲话,作为辛店镇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讲话次日,中新网甘肃新闻,对此及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报道。</p><p class="ql-block"> 又一次,在2022年5月召开的辛店文化研究会年会上,张国齐以辛店”十高”为题,对辛店地区的历代人物和建设成就进行讲解,抒发了对家乡的一片深情。人们赞扬说,象张国齐这样既能写又能讲的老干部,在当地挑不出几个来。这一评价一点都不过分。</p> <p class="ql-block"> 张国齐自幼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如今。他尤其喜欢古典文学书籍和史书。当人们走进他的书房时,就会看到《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临洮县志》《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等工具书和其它各类书籍,整齐地陈列在书架上。书桌上摆放着的他所著的3大本《俊彩星驰录》和他主编的蓝色封皮的精装本《临洮辛店张姓家谱》,特别引人注目。这一切散发着一种浓厚的书香气习。</p><p class="ql-block"> 案头上摊开着的稿纸和书籍仿佛告诉人们,主人此前还在握笔写作或倾心阅读。他从书中领略人生,汲取养分,充实大脑。《论语》、《诗经》、《菜根谭》这些经典书籍,成为他精读常读的书籍。他对书中的一些名篇能倒背如流,对许多典故烂熟于心。现今,一本《毛主席诗词》和一本《习近平用典》常置于案头。要用其中的佳句、典故,写作时信手拈来。他写文章,常常引经据典,旁证博采,文彩斐然,很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张国齐是一个肯于钻研、勇于探索的人。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在县水电局当农民技术员时,参与了甘肃省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洮惠渠大碧河渡槽设计工作,同时解决了施工难题,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轰动。后来,他负责洮惠渠清水沟钢索吊管施工,大胆尝试,取得成功,有专家称他的这项技术为”张氏定位法”,给予高度评价。对此,一位作家在《洮水长歌》一书中有过精彩描写。这些,成了他人生经历中的一大亮点。时隔40多年之后提起这些往事,张国齐仍觉记忆犹新,喜形于色。</p> <p class="ql-block">  张国齐自参加工作之后,先后担任过县水电局局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领导职务。过去多少年里,一直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1989年撰写了8000多字的《三甲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当时被传为佳话。他真正做到了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在群众眼里,他是一位“清官”,是人民的公仆。</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写作已成为张国齐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吃饭穿衣一样不可缺少,占去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写作成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把写作看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而不仅仅看作是个人爱好。为了写作,有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在写作中寻找乐趣,写作陪伴他欢度晚年。他作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成。由于写作,使他的晚年过得十分充实,丝毫没有虚度光阴。愿张国齐的写作之路越走越远,更加宽广,文学艺术之树长青!</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得胜简介】1947年生于甘肃临洮,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曾任中共临洮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委报组组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等职。从1975年开始,在《国防时报》、《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民主协商报》、《定西日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经济网(人民日报社主办)民盟甘肃省委网等新型媒体及《黄土地》文学杂志》发表作品百余件。部分作品曾获甘肃日报社、民主协商报社奖励,被评为《民主协商报》优秀通讯员。著有人物通讯集《洮河儿女创业纪实》和《他们从洮河畔走来》。系《临洮县志》(续编)副主编、定西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临洮县文联原顾问、临洮县老子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9日召开十周年庆典</p> <p class="ql-block">辛店文化交流★学习</p><p class="ql-block">瑞澍文化工作室制作</p> <p class="ql-block">原创摄影 杜晓东</p><p class="ql-block">编辑 杜晓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