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园课程】语文教研之旅:一路繁花,一路收获——新庙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备课磨课纪实

暖阳

<p class="ql-block">开篇:聚焦人物描写,共研教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主题教研组围绕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开展了深入的主题教研活动。通过集体磨课备课,我们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探索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人物特点、运用描写方法,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本次教研活动涵盖了从单元起始到综合实践的完整教学过程,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一、单元起始课:整体感知,激发兴趣</p> <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单元起始课上,我们通过"人物猜猜猜"游戏导入,展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引导学生浏览整个单元内容,绘制单元知识树,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教研讨论重点:</p><p class="ql-block"> 1、如何平衡单元整体感知与保持后续课文新鲜感</p><p class="ql-block"> 2、起始课激发兴趣的有效策略</p><p class="ql-block"> 3、单元学习目标的适切表述</p> <p class="ql-block">二、单元预习课:自主探究,发现问题</p> <p class="ql-block">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预习课上,我们将字词和课文内容完全剥离由两位教师分别从字词课文内容入手讲,设计了"三读"预习单:一读知字词,二读知内容构,三读理结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感知各篇课文内容,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发现。</p> <p class="ql-block">教研亮点:</p><p class="ql-block"> 1、预习单设计的层次性:基础性任务、提升性任务、挑战性任务</p><p class="ql-block"> 2、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3、预习成果在后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p> <p class="ql-block">三、《人物描写一组》:品味经典,学习方法</p> <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物描写一组》精选了三篇经典人物描写片段,我们采用对比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异同。</p> <p class="ql-block">教学重点突破:</p><p class="ql-block"> 1. 《摔跤》——动作描写显身手</p><p class="ql-block"> 通过动词圈画、动作分解,体会连贯动词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2.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外貌描写见精神</p><p class="ql-block"> 分析外貌描写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3. 《两茎灯草》——细节描写见性格</p><p class="ql-block"> 探究典型细节对刻画吝啬鬼形象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教研创新点:</p><p class="ql-block"> 1、开发"人物描写方法对比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p><p class="ql-block"> 2、增设"微写作"环节,即时迁移运用所学方法</p> <p class="ql-block">四、《刷子李》:聚焦写法,感悟匠心</p> <p class="ql-block">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刷子李》一课,我们抓住"奇"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刷子李这一民间奇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教学策略亮点:</p><p class="ql-block"> 1、"一波三折"情节图:梳理故事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 2、 "见证者曹小三"作用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 3、"寻找天津味"语言品析:感受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风格</p><p class="ql-block">教研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 1、 如何处理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与写作范例价值</p><p class="ql-block"> 2、 民间文化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p> <p class="ql-block">五、习作指导课:搭建支架,从读到写</p> <p class="ql-block">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习作指导课上,我们设计了"人物档案卡",帮助学生梳理写作对象的特点及典型事例;开发"描写方法",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人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提供"习作评价量规",让学生明确写作标准。</p> <p class="ql-block">创新做法:</p><p class="ql-block"> 1、 "身边人物采访"实践活动,积累第一手素材</p><p class="ql-block"> 2、"人物描写方法锦囊"提供多样化表达支架</p><p class="ql-block"> 3、"写作流程图"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p><p class="ql-block">教研成果:</p><p class="ql-block"> 1、形成《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指导资源包</p><p class="ql-block"> 2、提炼出"观察-采访-选材-写作"四步习作指导法</p> <p class="ql-block">六、习作讲评课:以评促改,提升质量</p> <p class="ql-block">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习作讲评课上,我们采用"典型样例分析-集体修改-互评互改-自我完善"四步讲评模式,重点解决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p> <p class="ql-block">讲评重点:</p><p class="ql-block"> 1. 特点是否鲜明——人物"辨识度"分析</p><p class="ql-block"> 2. 方法是否得当——描写方法适切性评价</p><p class="ql-block"> 3. 事例是否典型——材料与特点的匹配度</p><p class="ql-block">教研创新:</p><p class="ql-block"> 开发"习作问题诊疗单",帮助学生精准诊断习作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综合实践课:拓展延伸,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设计了"人物写生合集"项目,学生分组合作,观察、采访、撰写班级同学的人物特写,最后汇编成册。</p> <p class="ql-block">实践亮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故事"成果展示会,增强写作成就感</p><p class="ql-block">教研思考:</p><p class="ql-block"> 如何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有实效</p><p class="ql-block"><br></p> 结语:教研永远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次《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主题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研讨反思,我们不仅完善了单元教学设计,更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学会观察、思考、表达,让写作真正成为记录生活、表达思想的工具。教研虽暂告一段落,但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永不止步。我们将继续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p> <p class="ql-block">教研花絮:思维碰撞中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在磨课过程中,教研组成员各抒己见,时有争论:</p><p class="ql-block">1、"单元起始课应该透露多少课文内容?"</p><p class="ql-block">2、 "《刷子李》的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方法还是文化感悟?"</p><p class="ql-block">3、"习作评价是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 </p><p class="ql-block">4、评价单的运用如何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些真诚的讨论,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最终形成的教学方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也体现了对不同教学观点的包容与整合。</p><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点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期待下一次的思维碰撞与智慧共享!</p> <p class="ql-block">签发:张旭光</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国刚 张春玲</p><p class="ql-block">摄影:于海丽</p><p class="ql-block">撰稿:于海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