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节

报之以歌

<br>当春日的风拂过沉睡的土地,吹软了板结的泥土,唤醒了蛰伏的万物,广袤的田野间便拉开了农耕时节的序幕。农耕时节,是人与自然最紧密对话的时光,是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交织的画卷,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也延续着千年未改的生活韵律。<br> <br>农耕时节起始于春耕。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薄雾,田野间便已响起清脆的吆喝声。老农们牵着耕牛,扛着犁耙,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田间。牛儿脖颈上的铜铃随着步伐叮当作响,在寂静的清晨里奏出独特的乐章。犁铧破开泥土,黑黝黝的土地被翻起层层波浪,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些许枯草的味道,那是大地苏醒的芬芳。现代化的农耕机械也穿梭在大片农田里,铁犁翻耕的速度远超人力,却同样在为土地注入新的活力。翻耕后的土地需要精心平整,农人拿着锄头,耐心地敲碎土块,将土地整理得疏松又平坦,为播种做好准备。此时的田野,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或弯腰劳作,或站立指挥,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土地的敬畏与热爱。<br> <br>播种是农耕时节的重头戏,也是希望的开端。在规整好的田垄上,农人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播撒进泥土。播下玉米种子时,他们会控制好间距,期待着日后挺拔的玉米秆和饱满的玉米棒;撒下小麦种子,便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麦浪翻滚的景象。在水稻种植区,育秧、插秧的工序更是充满了仪式感。农民们先在水田里培育出嫩绿的秧苗,待其长到合适高度,便将它们一株株插入水田。插秧的人弓着背,倒退着在水田中移动,左手攥着秧苗,右手快速而精准地将其插入泥中。不一会儿,原本空荡荡的水田便布满了整齐排列的嫩绿秧苗,宛如绿色的音符跳跃在水与土的五线谱上。孩子们也会在田边帮忙,递种子、捡农具,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上空,为农耕时节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息。<br> <br>农耕时节里,田间管理同样不可或缺。随着种子发芽、幼苗生长,除草、施肥、灌溉成了农人的日常。烈日当空,他们头戴草帽,手持锄头,在田间仔细地拔除杂草,不让其争抢作物的养分;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适时地施肥,为它们补充营养;遇到干旱天气,便从水渠引水灌溉,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夜晚,月光洒在田野上,仍能看到一些农人打着手电筒,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希望。每一次弯腰、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他们对丰收的渴望。<br> <br>农耕时节,不仅是劳作的时光,也是乡村情感交流的纽带。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今天你帮我插秧,明天我助你灌溉,在互帮互助中增进了感情,也传承着乡村淳朴的民风。劳作之余,田埂边、树荫下,农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家的美食,交流着农耕经验,谈论着家长里短。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生活中的点滴趣事,笑声在田野间久久回荡。这种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生活,让农耕时节有了温度,也让人们在忙碌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br> <br>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方式在不断革新,但农耕时节所蕴含的意义从未改变。它是土地的韵律,是生命的赞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代又一代的农人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双手创造未来,让农耕时节的故事永远在大地上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