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 祛魅美东

梦白浪

一位来到美东的网友表示,从书本到面对面用了五十年,颇有几分欷歔。<br>我也多少有同感。当年看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篇,可口可乐缤纷的广告之后、“送他去纽约”的画外音之后、从黑暗中显露出一片光明的曼哈顿,配上刘欢的主题曲,当时造成的震撼记忆犹新。<div><br>驻足城市街头,已经是华盛顿就任总统的年纪。<br></div> 大到城市建筑、小到姜汁啤酒,品味这些熟知的东东。<div><br>充满诱惑力的美东。曾经。<br></div> 时间设定在四月,等到那里的东北地区回春,也要避开我的一些安排。<div><br></div><div>四月天,美国历史多轶事。</div><div><br>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战争打响。<br>1789年,华盛顿在纽约就任总统。<br>1803年,美法签约,拿破仑将路易斯安娜以1500万美元卖出。<br>1840年,第九任总统哈里逊成为首位任职内去世者。<br>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罗伯特李宣布效力南方。<br>1865年,罗伯特李投降。林肯在华盛顿遇刺。<br>1898年,美国对西班牙宣战(此前一日西班牙向美宣战)。<br>1917年,威尔逊总统签署对德宣战书。<br>1931年,102层帝国大厦竣工。<br>1942年,巴丹半岛美军向日军投降。杜立特空袭东京。<br>1943年,美军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br>1945年,美军在冲绳岛登陆。美军在鲁尔区围歼德军32万。罗斯福去世。</div><div>1949年,北约成立。<br>1951年,麦克阿瑟被免职。<br>1961年,CIA组织猪湾行动。<br>1963年,长尾鲨号潜艇沉没。<br>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br>1980年,美军抢救德黑兰使馆人质的“蓝光行动”失败。<br>1991年,洛杉矶因殴打黑人的判决引发全城动荡。<br>1994年,尼克松去世。<br>2003年,美军攻入巴格达。<br></div> 四月天,风物宜出行<div><br>我设计的行程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揽四大城市,后来想到顺路看看大威(威斯康辛号战列舰),又把线路南延了300公里,全程达到1071公里,大致相当北京到无锡。<br>驻足马萨诸塞州(海湾州)、宾夕法尼亚州(基石州)、康涅狄格州(宪法州)、罗德岛(小罗州)、纽约州(帝国州)、新泽西(花园州)、弗吉尼亚州(老自治领州),途经马里兰州和 特拉华州,</div><div>早期的北美十三州(现在划分为十四州)走过了九个。<br></div> 到达最南端是诺福克火车站——火车又继续向南走了十几分钟才拐弯。 本次个人游学有四个主题:<div>A美国的建立<br></div> B 老大帝国的历史与现状 C 美国海军战史 (新泽西号上来个自拍) D 中国文化对美东的影响 听着像那么回事,其实就是两个字:瞎逛。<br><br>当然,最重要内容是和儿子见面。接头地点设在地铁出口 2017年带着孩子走美西,他还是没到叛逆期的乖宝,现在已经成为我的旅行顾问和审核官,一路上不断微信提醒我这个老糊涂,不要走错路、上错车、瞎跑到不安全地带。我预定酒店,对价格贵的、不能撤销的都交给他安排。火车和长途车的预定更是由他办理。<br><br>你在这里寒窗苦读,前方的路虽然会崎岖,我在笑容里为你祝福。<br> 四月天,花开正盛 景色宜人,但美东物价感觉超出西欧一倍,博物馆价格更是令人咋舌(除了华盛顿多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对著名景点是否入内,我依然任性——国内排队预约,到国外也要?多半放弃,除了勇猛号航母、航空航天博物馆。 虽然看到的都是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但毕竟需要保持警觉:<br>去年12月22日早上7点30分,一名在纽约地铁睡觉的女乘客被青年纵火,导致身亡。<br>今年1月1日凌晨3时,新奥尔良市有汽车蓄意冲撞人群并射击,至少15人丧生,数十人受伤。<br>在诺福克看了一会电视新闻,就提到某地出现枪击案。<br><br>现在该国不仅有治安隐患,更步入了防民之口的时代,我尽量小心不去招惹麻烦,不拍照军事设施,不发表敏感言论,手机发言和照片也进行了自检。<br> 一旦见到不妙,就溜。 对穿制服的有几分好奇感,见到穿马甲的、带臂章的会感到安全许多,问路喜欢找他们。美警待人和气,点外卖时喜欢和小馆老板高声谈笑,帮助残疾人推轮椅后还要说“请多为我们美言几句”之类的话。<div><br></div><div>大兵们一般比较沉默,不和社会人员打交道。我在五角大楼周边遇上个校官,故意和他打招呼看其反应,他果然颇为意外,习惯性敬礼又半道放下,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嘴里叽咕了几句也听不清楚。</div> 四月天,中美对峙的局势由月初高度紧张转向月末舒缓。<br><br>明年建国250年,让川大统领赶上了。这次还遇到了教皇去世、哈佛对抗白宫。<br> 大统领财产 去年12月29日,中美建交的主要见证人、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享年一百岁。他在任期内促进了中美友谊,并促成埃以和平、归还巴拿马运河,为国人所尊敬。<br>卸任后他于1981年来华旅行,西安街头大嚼油条,已经没多少人记得。<br><br>因为他的逝世,美国降半旗三十天,川大统领也只能在半旗之下憋屈进入白宫。 没查到卡特的纪念场馆,只能借外观大黑鱼,向这位老潜水表达一下敬意。鹦鹉螺号核潜艇未能入内,是此行最大遗憾。 在博物馆里,都能过一把(拍照)总统瘾<br> 这片光怪陆离的土地,是人家本已司空见惯的家园。<br> 波士顿雕塑,游客们一看就能猜到名字,人类本该如此友善,但现实很骨感。 祛魅之后,依然留存的是平常心,以及对世界大同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