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报恩寺

jrzou

<p class="ql-block">  四月十四日下午,我游览观光了南京市著名旅游景区——“报恩寺”。</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又称“大报恩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院。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年-250年)建造的“建初寺”,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明清时期,“报恩寺”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南京)三大寺”。</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碛妃”而建。其原址,有建于东吴赤乌三年(240年)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报恩寺”,为江南佛寺之开端,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重建。“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p> <p class="ql-block">  “报恩寺”坐东向西,规模宏大。全寺整体建筑分为两大部分,寺庙主体部分(山门、佛殿、琉璃塔)居北半部;附属部分(僧房、禅房、藏经殿等)居南半部,南北两部分由围墙将其隔开。</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北半部,主体建筑中轴线布局排列有序 :“山门(金刚殿)”--“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观音殿”--“法堂”。“香水河桥”的两侧,有“祖师殿”和“伽蓝殿”。“观音殿”后,南北有画廊118间。在“祖师殿”前,有“钟楼”一座,而与之对称的“伽蓝殿”却无“鼓楼”,按中国寺庙传统的“晨钟暮鼓”及建筑式样,“报恩寺”内不设“鼓楼”,而设“钟楼”的现象,在国内极为少见。“报恩寺”的“琉璃塔”九级内外,燃灯一百四十六盏,日夜费油六十四斤四两,使之“昼夜长明”。“报恩寺”,设“钟楼”不设“鼓楼”,当有一定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以“佛殿(即“大雄宝殿”,又称“碛妃殿”)”、“天王殿”、“琉璃塔”为主体,主要建筑包括“金刚殿”、“左右碑亭”、“天王殿”、“大殿”、“佛殿”、“大禅殿”、“后禅殿”、左右“观音殿”、“法堂”、“祖师殿”、“伽蓝殿”、“无梁殿”、“藏经前殿”、“藏经殿”、左右“贮经廊”、“轮藏殿”、“禅堂”、“韦陀殿”、“经房”、“东西方丈”、“三藏殿”、“钟楼”等。僧房一百四十八房,东西画廊一百一十八间,经房三十八间,规模极为宏大。</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 的主殿以及“琉璃塔”等建筑,建筑技艺极其精美,集明代以前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于一身。“琉璃宝塔”,日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的内壁,布满佛龛。该“琉璃塔”是“金陵(南京)四十八景”之一。明清时期,一些欧洲商人、游客和传教士来到南京,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它与“古罗马斗兽场”、“亚力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是当时中国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