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 掠影</b></h1> 五一节过后,同家人一起到北戴河小住了几天,具体地说,住在阿那亚。阿那亚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渤海之滨,是一个文化社区,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度假地,占地很大,分南、北两片区域。这里有漂亮的海滩,极具设计感的小街和建筑、儿童游乐场、超市、书店、影院、艺术中心、图书馆、美术馆、马会等。餐饮方面,既不乏小众化的咖啡馆,风格不同的各类餐馆,还分布着九个大食堂。几条线路的观光车穿梭往来,将整个社区连通起来,到哪儿去都很方便。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那亚的海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滩上玩沙子的祖孙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滩上的彩色小房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街掠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滨影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单向空间是一间书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岸礼堂</h5> 阿那亚礼堂是海滩上的一处网红打卡地。这是一座纯白色的教堂式建筑,它的三角尖顶造型,高雅又不失简约,拍照很出片。它里面不大,不多的几排座位。坐在这里,隔着巨大的落地玻璃窗观赏海景,是发呆和冥想的好地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那亚礼堂</h5> 孤独图书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孤独地耸立在海滩上,到它最近的建筑物阿那亚礼堂也有大约300米的距离。馆内图书很多,阅览室的座位分三层,从低到高呈阶梯状布置,统一朝向大海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同样有巨大的落地玻璃窗,读累了可以对着大海发一阵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孤独图书馆</h5> 孤独图书馆的旁边还有一座砂岩男孩雕塑。他发型散乱,衣衫褴褛,左手拿着一把榔头,掉落在脚边的右手里还紧握着一支钢钎。雕塑的基座上有这座雕塑的名称:HIRONO。查百度,这个词的意思是“小野”,据说是某公司的产品形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孤独图书馆旁的雕塑</h5> 可惜的是阿那亚礼堂和孤独图书馆里面都不允许拍照,要不然可以给各位看官分享更多。阿那亚艺术中心和沙丘美术馆里是允许拍照的,可以重点说一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 阿那亚艺术中心</b></h1> 阿那亚艺术中心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的外观呈灰黑色,像一块坚硬的岩石,给人的印象精美、现代;内部设计为螺旋形上升的结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那亚艺术中心的建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那亚艺术中心入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那亚艺术中心的建筑结构简图</h5> 我们参观的那天,艺术中心里正在展出的是群展《万物模型》,包括阿那亚代表性建筑的模型和四组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展厅1的展览标题是《精神建筑》,展示了阿那亚的代表性建筑的6件模型,下面是其中的两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那亚艺术中心模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那亚北岸礼堂模型</h5> 展厅2的展览标题叫《一粒米可以是一个世界》。<b>“葡萄牙艺术家卡洛斯·邦加用临时性纸板材料制成大小模型与空间对话,邀我们进入一个建构与解构、微观与宏观不断转换的游戏场。” </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粒米可以是一个世界》的展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迷宫</h5> <b>“中国艺术家郑国谷的实践融合了对建筑和景观的设计建造,他把展厅3营造为自己家与思想模型的延伸,并将不可见的力量可视化为模型。”</b>在这个题为《我家是你的博物馆》的展厅里,“<b>看到茶室、家具、阳台花园等一系列家居元素,以及被放大数倍的来自艺术家女儿的涂鸦。”</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者的脑神经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旺的脑神经线——枯山水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密集桌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人鱼》</h5> 展厅4的标题为《梦的结构》。<b>“生于前苏联的美籍艺术家夫妇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以建筑和模型构建叙事,在展厅4讲述着人类的飞翔梦境,让乌托邦式的想象与幻灭在诗意的虚构中显影”</b>。<b>“32页摊开的画集讲述了一个集体飞翔的故事,……作品标题也许指向史上首位因太空任务罹难的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其名字成为了时代科学英雄和失败理想的象征。……飞翔在此作为自由与乌托邦的隐喻,同时揭示了人类技术进步的双重面向:对崇高梦想的追求和不可避免的幻灭。”</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翔的科马罗夫》</h5> 展厅4里的另一件作品是《我祖父的棚屋》。<b>“简朴的棚屋和农具重现了一个边缘化的私人空间,唤醒了对过去乡土及家庭生活的记忆。时间静止的氛围仿佛暗示着空间的主人——祖父方才离开,而观众闯入了他的记忆和情感的场所。……艺术家以沉浸式的虚构场景探讨着个体记忆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中被构建、抹消与幸存。”</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祖父的棚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棚屋内</h5> <b>“德国艺术家伊萨·梅尔斯海默的创作深受现代主义建筑的启发,在展厅5中,她的一系列‘模型’以半虚构的方式重构了特定建筑符号与自然元素,揭示出建筑向有机态的持续滑动。”</b> 这位德国女艺术家展出作品的总标题为《移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移置》的作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蜕变(皮埃尔-路易斯·法西洛,红楼)》</h5> 展厅5里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堆碎玻璃上的作品《0号屋》。<b>“作品灵感来自安部公房的小说《箱男》,主人公通过隐居于纸箱中的匿名生活获得了一种自由的观察者视角,既被限制又得以解放。半掩的帘幕后,碎玻璃构成的城市景观如舞台般显现,宛如海市蜃楼或像素幻影,美丽而危险,暗示着大都市对渺小个体的诱惑与疏离。”</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0号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0号屋”前的布帘</h5> 展厅5里还展示了伊萨·梅尔斯海默的一些绘画作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号452”和“编号453”</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号493”到“编号497”</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号475”和“编号476”</h5> 说实在的,艺术中心里的所有作品我几乎都看不懂。上文中关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带引号的加粗字体部分全都是从在艺术中心领取的资料里,以及馆内展板上摘抄的。这些字每一个我都认识,但连接成句子后,尚能看懂的只剩下十之二三。不过那些说明文字是抄给内行人看的,懂的都懂。我自己呢?到现在看着这些作品的照片还有点晕。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完展览一脸懵</h5> 看完展览,到艺术中心的天台上和最底层看看也是很享受的。特别是底层的环形阶梯式剧场,直接从建筑顶上采用自然光,设计别具一格,匠心独具。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楼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底层的环形阶梯式剧场</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 沙丘美术馆</b></h1> 沙丘美术馆的主体建筑嵌入在海滨的一座沙丘下面,这样的设计基本上保留了沙丘的原始形态,使美术馆的建筑与沙丘完美融合。美术馆的内部由一些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展厅组成,以白色作为主色调;自然光通过沙丘顶上的天窗进入各个室内展厅,采光效果好,还节能环保。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丘美术馆的入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丘美术馆建筑模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丘美术馆平面图</h5> <p class="ql-block"> 沙丘美术馆的展陈面积不大,室内室外展厅加在一起估计也不足1000平方米。馆内目前的展览的是女艺术家胡尹萍的《你可以随时开始》,展示她的《小芳》项目的系列作品。这个项目是2015年启动的。最初,胡尹萍回家乡四川,发现她母亲与当地妇女以极低的报酬编织着简单的毛线帽。她意识到这些阿姨的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返回北京后,胡尹萍化名“小芳”牵线搭桥,将母亲介绍给一位朋友,对方以法国帽子商的名义,以远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这些帽子,这就是《小芳》项目的开端。</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芳》项目的开端</h5> 接着,胡尹萍为“小芳”公司虚构了一个“比基尼大赛”,邀请这些母亲们为一场据称在法国举办的比赛编织毛线比基尼。这些妇女大多生活在乡下小镇,很少有机会远行。通过鼓励她们想象海洋,胡尹萍希望拓展她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可能性的想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全感”和“雪白的鸽子”等</h5> 胡尹萍还通过“小芳”公司向当地母亲们转达了一个消息:公司即将启动一个“联合国”项目,邀请她们都编织一面象征自己家庭的旗帜。在这个设想中,每个家庭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就像一个独立的国家;而这些旗帜汇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象征性的“联合国”。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联合国”</h5> 为了探讨个体对心中理想生活“标准配置”的构想,胡尹萍邀请小镇上的母亲们合作,让她们用缝纫的方式呈现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胡尹萍希望进一步扩展参与者群体,探索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如何塑造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标准配置”</h5> 在一间展厅里,展示着“小芳共同体”成员的116件钩针编制简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芳共同体”的116件钩针编制简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件钩针编制简历</h5> 各个展厅里作品的材料,以棉、毛线编织为主,但也不限于这两种材料。这些作品看上去都挺抽象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麦是长在水边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第二展厅看第三展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魂瓶”系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空”系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知道他们知道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闻起来很像”</h5> 除了七间室内展厅外,还有三个室外展厅,共同组成了沙丘美术馆的户外展区。户外展区面向大海,成为海滩上的一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窗外的第八展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往室外展区的出口在这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个室外展厅</h5> 户外展区展示的是胡尹萍的系列摄影作品《玲姐你真棒》;作品源于胡尹萍与广州农民玲姐的长期合作。由于玲姐坚持拒绝使用农药,导致产量比邻居低很多。胡尹萍租下她的一小块地,签约10年,每年以高于收成价值两倍的金额作为租金来鼓励玲姐自由耕种。这组作品携带着“小芳”系列作品中的共同愿景,探讨劳动和自主性的问题。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品《玲姐你真棒》</h5> 美术馆内的有旋转式楼梯通往沙丘的顶上。这里草木葱茏,有步道,有观景台,还有为展厅采光的圆形天窗。沙丘下,隔着金黄色的沙滩,百米开外就是海岸线。沙丘美术馆,真是个既能观展又能看海的神仙地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丘顶上</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沙丘顶上观海</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4. 结尾</b></h1> 这篇小文最后,分享几张秦皇岛北戴河机场和北戴河火车站的照片。北戴河火车站前横卧着一块巨大的景观石,正面的“北戴河”三个大字,是从毛泽东主席手书《浪淘沙·北戴河》中摘出来的,而这首词全文的作者手迹,则镌刻在这块景观石的背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皇岛北戴河机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戴河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前的景观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观石背面镌刻着《浪淘沙·北戴河》</h5>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br>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