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纪念二团北京知青下乡60周年——回眸激情燃烧的岁月

月下独酌

<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宁夏农垦和暖泉农场分别成立75周年和70周年,北京知青赴宁60周年。我主编的一本以北京知青内容为主的回忆录正在印刷之中,前两天,受老知青陈学平的提示,决定将回忆录中的有关知青的部分文章提前分享给大家,每两天一篇,以此纪念北京知青曾经燃烧的青春,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月下独酌</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5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本人</p> <p class="ql-block">  第20篇 </p><p class="ql-block"> 我从羊肠小道走出</p><p class="ql-block"> 荣树长</p><p class="ql-block"> 那是北京知青刚到二团的第二年。1966 年春节刚过,就发生了一件我 没想到的事。我被正式任命为羊倌,当时,这在二团 1500 多知青里是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 北京来的羊倌</p><p class="ql-block"> 二连陈天富连长将我叫到连部,说连里交给你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 去羊圈工作 ...... 还交代说,羊圈的职工都是贫下中农,他们对工作都认真负 责,工作搞得很好,但就是没有文化。你是共青团员,在那儿你除了听从组长老洪 (国顺) 安排外,主要是把组织羊圈牧工的学习承担下来。你也 知道二连是全师的样板连,政治学习不能有死角。</p><p class="ql-block"> 听连长一说,我心里一热,这是领导多大的信任呐!我应声承诺,打 好行李,同陈连长一同去了三里之外,西干渠边———二连羊圈。在低矮 的圈舍里,左边一溜大炕,炕上四个人的铺盖,依次排开。牧工们正在做 出羊的准备,连长交代几句,大家就各自忙开了。</p><p class="ql-block"> 老洪早知道从北京来一个羊倌,见我后说,我们就要出羊了,一会小 撒 (光前) 来了,你就和他一起干吧!有啥事他会告诉你。小撒是一个比 我还小的老职工的孩子,居然没有上学,大字不识。我问小撒都干什么呀? 小撒讲,活可多着呢!忙的不行,等羊走后先是清理羊圈,用耙子将三个 羊圈搂一遍,将杂草杆杆、玉米杆杆清理出碦 (方言),圈内只留下羊粪, 搂平。圈里的羊羔羔,要撒点马莲或玉米粒粒之后,去水管所井里拉水。 这水是几个人一天用的生活用水,因路途都是沙窝窝,拉水很费劲,所以每天拉水就成了必出一身汗的工作。两只大木桶绑在车上,到井沿再提水 往里灌。我真不知道一个小孩是怎么将那么大的木桶搬上搬下的。打水归 来,安顿好后,就要出滩打柴,带上镰刀、绳子每天一趟。人家打柴都是 铲点沙蒿子什么的,而羊圈烧火基本是用枣棵子。一是方便,哪都有;二 是别家不用,怕扎。我们不用跑很远,一个沙疙瘩用镰刀一砍,放到摆好 的绳子上一拉一拽,就拖回羊圈。当天拉回的又湿又韧不好用,只等晒过 几日水分没有了,再用铁锹拍碎,用火剪夹着往灶里送。</p> <p class="ql-block">  下午去沙井子饮羊,近 700 多只羊,一桶一桶往上提,倒在水槽里,羊多活儿不喝了才算完,说实话,是需要把子力气的! </p><p class="ql-block"> 二连羊圈组长老洪对工作一丝不苟是出了名的,在他的带领下,牧羊 组永远都是二团的典范。除去屋里锦旗奖状外,更能说明情况的就是羊群了。二连 700 多只羊都是宁夏滩羊。兵团组成后,各连均引进了个大高产的新疆羊,只有二连接收了各连淘汰的三北羊。虽然从种群上不如人家,但滩羊有滩羊的优势,耐粗饲、毛长、洁白韧性好,况且还是宁夏二毛皮的 主打产品,国内外畅销。宁夏“五宝”即有这一号。</p><p class="ql-block"> 在老洪带领下,羊圈始终保持先进称号。他每天头拨走、末拨回,宁 可多转滩、多走路,也要让羊吃足吃饱。您想啊,一天边走边找草场,屁 股不着地,下来不止四十里吧!若不负责,爱咋咋地,羊跑羊的、我歇我 的,揽不上膘,种群成色就差多了,浪费了资源、浪费了人力,还给过冬 埋下隐患。</p><p class="ql-block"> 老洪曾这样教给我们:“春放一张弓,秋放满滩星。”春天草刚露头, 少得可怜,羊儿们急着向前跑,为争一口春芽,这时牧羊人就要压住头羊, 人要走在羊群前头,控制羊群速度,压住头羊,羊群自然一字排开,远远 望去,形成一张弓的状态。而秋天就不同了,各种草在结籽,羊喜欢怎么 吃就怎么吃,想啃啥就啃啥不用干预,散在草丛中,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爱 煞人!“冬不卧雪,夏不趴沙”也是老洪的牧羊经验。</p><p class="ql-block"> 再有,就是喝水,不论什么季节,羊的饮水很有讲究,万万不能带羊群乱跑,滩涂湖泊哪些地方水能喝,哪些地方水不能喝,应心知肚明, 水色发暗发红,绝对不能喝!羊喝了这种坏水,头会肿起,中毒后无法治 疗,最后毙命。夏天没问题,关键是冬季,除了能上沙井子饮羊外,只能 去东干渠凿冰饮水了。</p> <p class="ql-block">  羊的生长周期长,繁育基本都是单胎,发展畜群途径只能是增加种群 数量。母羊的多少是关键因素。团里畜牧业的发展策略是见母就留,及时 更换种公羊,加大配种数量,减少空怀率,严禁近亲交配,保持后备母羊 的数量。总之,有了更多的母羊,就有丰收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但是,自然法则决定公母均等,除留够优质种公羊,大部分将被去势 阉割。这种叫羯羊,是优质肉用羊。当然,生产二毛皮也是其中一项,初 步要求供养个体大、毛色好、毛型好,培养到四十多天,长度到四指长, 长到有九道弯毛头紧密,像麦穗一样,就能产生一张优质二毛皮了。别小 看这一张皮,它的价值比一只成年羊产的肉和皮毛的总价还要高!</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忘记我来羊圈是带着任务的。在老洪安排下,我们增加了学习 时间。初始没有资料,只能从连里、班里搜罗点报纸给大家念一念。一色 的文盲,离连队又远,天天除了睡觉、吃饭、出羊,真是啥事都不晓得, 每天见到的都是荒滩,没有人烟。</p><p class="ql-block"> 根据这种特点,我向北京家里求援,想方设法帮我订了 《红旗》 杂志, 寄到我这,虽然晚了一点,但学习有了保证,老职工知道的事也逐渐多了 起来。通过学习讨论雷锋日记,雷锋的事迹和精神深入到牧工心中;学习 了先进党支部书记杨水才的事迹,特别是学习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 裕禄》 的文章,大家感触很深,收获很大。自此,牧工老戴 (崇元),老曹(思明),老洪 (国顺) 再不口无遮拦地开那种寻求刺激,思念婆姨的玩笑 话了。三个人抱成团,比着做贡献,羊圈又一次被团里评为优秀牧羊组。 老洪在团部领奖,还戴了大红花!</p><p class="ql-block"> 宁夏有句俗话:放过三年羊,给个县长都不当。这种话多是牧羊人自 嘲。你想啊,没文化,没有社会经验,远离人群给个县长谁能当?但他们值得人们尊敬,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干好本职工作,能说这种行为不高尚 吗?近六十年了,我特别怀念在羊圈的日子,怀念洪国顺、戴崇元、曹思 明、李如意几位与我同吃同住、患难与共的老师傅。你们是我做人的榜样! 令人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 在准备高考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 铃……下班的时间到了。我麻利地收拾好摊在桌子上的文件,迅速关 好文件柜的门,顺手掀起文件筐取出教科书、笔记本、钢笔放进书包里, 急急忙忙穿好羽绒服,蹬上自行车朝学院路奔去。</p><p class="ql-block"> 我从兵团的羊肠小道走出,改革开放的大潮给我们这些返城知青一个 重新发展的机会。我原来是煤矿采掘一线的工人,始终努力拼搏工作。因为知青这一代人,从来就不缺乏拼搏精神,这已经成为知青的优秀品质。 我也一样,凭着这种精神终究得到认可,1984 年被转为国家干部,从兵团 到城里,从普通工人到独挡一面的管理者的经历,使我认识到奋斗才能改变命运。可是管理岗位不像工人多付出点时间,多流点汗就能干好的,需 要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并将这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仅仅初中毕业生深感力不从心。我同时报了高考和中专两个补习班,争取在 40 岁以前使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严冬的夜晚西北风狂吼着,似乎要把路人一股脑推向沟里。我顶着风, 弓着背,用尽了全身的力量骑行。沙子打在脸上生疼。然而,这算不了什 么,比起贺兰山下的风要小多了。当年在野外放羊大风一刮,天昏地暗, 飞沙走石,我们不是也挺过来了吗?</p><p class="ql-block"> 教室是神圣的场所,20 多年后重新回来,延续着少年时代的梦想,很亲切。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热情鼓励,充满了温馨、和谐和友谊。不 知不觉 2 小时过去了,仍然兴致勃勃,毫无倦意。没读高中有文化断层,数学函数是从未涉及的领域。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听不懂,心里着急,无所 适从。老师凭借多年教学经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终于把我的数学断 层补上了!</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太理解学生了,深情地说:“你们这一代太不容易了,上有老, 下有小。三十六七岁,家里的顶梁柱,工作又是骨干,每天忙了大人忙孩 子,忙了家里忙外头,都忙完了还要努力学习文化,上补习班。不教会你 们,我们都对不起教师这个职业”。几句话让我这有十几年知青经历的补习 班的学生好生感动。有这样好的老师,我们还怕困难吗?</p><p class="ql-block"> 铃……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欢歌笑语走出校园。风萧萧,夜深沉, 一位来自贺兰山下二团的知青丢下羊鞭拿起笔杆,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从羊肠小道走出,独自行进在宽阔的马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