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日记二题

金家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8,周日,小满前第四天,最低温度20⁰,最高温度34⁰,晴热微风。中午赴一场约会,明天老家有户人家女儿成婚,午休后赶回去。红篷,瓜子,花生,茶水,乡亲,鼓舞……熟悉并感动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卡村鼓舞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卡村鼓舞队,应该是卡村女子鼓舞队。没有写上女子二字,是为男人们留下了一扇虚掩的门吧。</p><p class="ql-block"> 唯有做事,可抵乡村清简;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几年前:卡村有十几个女人,自己出钱购鼓,购播放设备,自行下载视频学习鼓舞。她们先是在村部大院扎根,自娱自乐;遇到村民家里有事需要助兴,慷慨赴演。日复一日,名气越来越大,之后时时有外村、有外乡人家慕名而邀。工作原因,我第一次面对面看她们演出。</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是八面金鼓,十人团队。击鼓有力,随乐而舞,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人,虽然叫不全她们的名字;陌生的是状态,尽管晨练晚走中常有。除一人是紫色大花、长袍大褂的媒婆妆外,其他人都是:红丝带束发,红纱衣系襟,黑短裙,白球鞋,而此时此刻,没有半点违和感。</p><p class="ql-block">问起来: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年逾六旬,最小的也三十有余。她们常年住在村里,平时干农活、做家务、带孩子,团队有事听令而行。中午刚到东宋去,那里的事一结束直接到了我们村,拉鼓的车辆也是自己驾驶,一人一车,一人一个行李包,夏有夏衣,冬有冬装,方便快捷。功夫是炼出来的,默契是处出来的,根据场景,根据进程,需用那支乐曲,几个人只需一个眼神。</p><p class="ql-block"> 门楼前蹲着四个孩子,神情专注地仰望着眼前如火如荼的她们。一曲终子,有孩子跑上前喊:奶奶。孩子不是她们带来的,是听说她们在这里,组团儿跑过来。什么是成功?一时茅塞顿开:成功就是自己活成让子孙仰慕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在丈夫眼里,媳妇在哪儿,哪儿是家;在孩子眼里,妈妈在哪儿,哪儿是家;只要有女人在,一个村子就不会衰落。</p><p class="ql-block"> 卡村村有她们,就有早日振兴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寻常巷陌,娶新人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同里三户人家,一色红砖小院,规格一致,门楼等高。彩门搭在胡同口,斜阳如虹,映红一条巷子,一家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全村的事。</p><p class="ql-block"> 支起大锅头。蒸馍是女人们的绝活儿:如花的女人们/聚拢在一起/把面粉揉成面团/把面团捯饬成面花//风鼓火旺/庭院是仙气缭绕的天宫/仙客走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到处是成熟的芳香。西墙下,一棵核桃树绿叶婆娑,亭亭如盖,赐给小院足够的萌凉。</p><p class="ql-block"> 堂屋敞亮,院门里门外都是人,有好久不见的熟面孔,一聊就是一段人生。扑克牌是少不了的,多是一张倒顶的跑得快,简单到所有人都看得懂。茶水有人倒,烟卷有人敬,座位有人让,这一刻就是平常日子里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金家庄大鼓也是少不了的,打鼓的女人不顾解下身前的围腰,执铙、拍镲自有领头人,槌落声到,鼓韵铿锵别致,铜器余音亮亢,走到跟前才能感受:震撼人心一词的真意。</p><p class="ql-block"> 西夕余辉,照亮九十年代的红砖胡同,也点亮人们对过往的记忆。东家的老主人行医一生,艰朴一生,唯独放心不下两个孩子,临了竭尽余力给一人盖了一座砖上房。有啥用?老年人感慨之余,赞叹到:看看如今,人家的光景比谁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