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产沃柑的武鸣在哪里

乐融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元旦过后不久,我和老伴在闲逛时发现北海市的水果店、停在路边的四轮轻卡、三轮电瓶车都在卖沃柑,而且都标明是武鸣沃柑,我就买点尝尝。这一尝让我喜欢上了这个水果,它水份足,甜中略带微酸,吃起来口感极佳。从此我们很少吃其它水果,遇到价格便宜点的,一买都在五斤左右,一天要吃好几个。这样吃,会不会吃出糖尿病来?我提醒老伴。老伴说这个水果的甜是植物糖分,血糖指标正常的人应该不会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眼间春节快到了,我们到集贸市场购买年货,发现一家水果店有人正在将称好的沃柑装入泡沫盒,然后用胶带捆了个结结实实,装好的水果盒堆了跟一座小山似的。我问老板:“这是将水果发到外地去吗?”老板说:“是几位客户买的,发到东北沈阳、哈尔滨等几个地方。”我又问了水果价位和运费,她说:“每盒10斤,含运费45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即我跟老伴说,我们是不是也给亲朋好友买几盒发回去?老伴表示同意。老板说你们有时间可以自己挑选,这样快些。我们挑选了五盒,在填写收货地址时,发现有一位朋友家的住址不十分清楚,便打电话向他索要,并告诉他请尝尝我家乡的特产(我把北海当作我的第四故乡,第一故乡是我出生读书的地方,第二故乡是我17年军旅生涯的所在地,第三故乡是我从部队转业后的工作、生活所在地)。当他知道原委后拒绝告诉地址,我告诉他,那就写原工作单位地址,自己去取。他听我这么说没辙了,只好就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很快收到反馈,说果子确实好吃。春节过后我又给其它亲朋发了几盒。较长时间住在北海,享受了当地的社会服务,就应该为当地做些有益的事,增加消费也算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月底我们准备离开北海回家,我想买10斤沃柑随身带回去,老伴不同意,说这会增加行李重量,她建议在网上看看,如网上有就在网上买了直接发送到家。她查后告诉我网上有卖,而且比我买的价格还便宜。我不相信,因为我们挑选果子时,有新鲜的树叶连存在果上,而且果叶湿漉漉的,应该是刚采摘下来的,加上卖家都注明是武鸣沃柑,就说明武鸣的沃柑很有名气,当地人认可。凭此,我的结论是武鸣应该就在北海附近。在产地买的沃柑怎么会比网上的价格还贵呢?那肯定是网上卖的果子小,或者果子不怎么新鲜。老伴说,反正是自己食用,在网上买一单试试。我想老伴说的也对,更何况我的推断是否成立也有待证实,我就让老伴在网上下了一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产沃柑的武鸣到底在哪里?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应该查查清楚。经上网查询得知,武鸣是南宁市的一个区,距北海约240公里。由于武鸣这个地方的地理、气候、土壤等非常适合种植沃柑,2012年便从中国农科院引进沃柑在本地推广种植,现已是全国最大的沃柑生产地。网上销售的沃柑是在果园直接发货,而我在北海购买沃柑的价格显然是增加了运费,其价高于网上就一点也不奇怪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到南京很快收到了在网上购买的沃柑,我立即开箱查看品尝,无论是品相还是口感,与我们在北海购买的没有二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伴毫不客气地数落我一顿:你这个人就是自以为是,总觉得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其实你的好多观点都是错的,只不过为了避免吵架,我才没有与你争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伴的这番数落其实是有原因的,在一个月内我因过于自信发生了几起不该发生的事。一是三月初去港珠澳旅游,为是不是住宿在珠海市区与旅游领队争吵一架,结果是自己错了(珠海的斗门区距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香州区约40公里,汽车出了香州区上高速路又行驶了40多分钟才到斗门区住宿,因此我主观认为住宿地不是珠海市区)。二是三月中旬去海边看日出,武断认定北海金滩就是南海岸而闹出到北海岸看海上日出的大笑话。三是自己并不知道武鸣在啥地方而执拗认定就在北海附近。虽然这些事没有给别人带来什么麻烦,但无论如何不该发生在我这么大年龄人的身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事实面前,我只得俯首听其唠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在工作年龄段,我并不是自以为是之人。我一直保持低调行事的作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在与别人的观点相左时,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能让步的就让步。我信奉的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得理也可让三分的信条。因此有人说我太软弱,有人说我老好人,有人说我没原则。在我认为这些说法既对也不对,人世间有许多事不是非红即白,有许多事本身就没有对与错之分,事事较真只能把人际关系搞得鸡飞狗跳。倒是退休后在处理家庭内的一些事情时变得有点固执,时不时地端出大男子汉的身架来,也许这就是人的性格多重性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拿这件事作文,不是因为购买沃柑多支付了百十元运费而懊悔,而是警示自己,不要固执,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p> 谢谢浏览  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