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的美篇

蔡玲

<p class="ql-block">[ 2025年 美篇 第 25 ]</p><p class="ql-block">妈妈老师校長好!</p><p class="ql-block"> -- 三寻我高小母校-- 上海海英小学(华东海军干部子弟学校)</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4年5月14日</p><p class="ql-block">制做: 2025年5月28日 蔡玲</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2日,我愉快结束了由和平邀请的 在东方毅集团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基地免费休养、旅游8天(往返),当晚6点离溧阳赴上海。</p> <p class="ql-block">溧阳站很新很漂亮,整𠆤溧阳市也很新很漂亮,现代化高楼平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抵达上海虹桥站。我此行上海6件事:</p><p class="ql-block">1丶5月15日在上海过81岁生日。</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17日我写了美篇2025年第23: " 在上海外滩过81岁生日,寻访我9岁 初到上海外滩的旧居 礼察大楼 ″ 。</p><p class="ql-block"> 但该美篇已被连续12天显示"仅自己可见",不能发。</p> <p class="ql-block">2丶5月17- 19日 参加三野后代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活动,已做美篇2025年第24,已发群。</p> <p class="ql-block">3、5月14日,寻访我高小母校海英小学,即本美篇,2025年第25,制做中。</p> <p class="ql-block">4丶寻访1953--56年我在上海的旧居上海武进路412号</p><p class="ql-block">5、寻访抗战时期51号兵站在上海吴淞码头装船旧址</p><p class="ql-block">6、寻访51号兵站木帆船从黄浦江驶入长江旧址</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虹桥站,一车站工作人员热情用轮椅把我推送出站上出租</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海英小学在距海军东海舰队机关不远的水电路一条不长的里弄(胡同)内</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4日午饭后,我从暂住地虹口区某便宜汉庭旅馆打车去水电路。</p> <p class="ql-block">到了水电路,转来转去,找不到海英小学所处里弄。</p> <p class="ql-block">突然眼前一亮,一巨大广告牌"海军上海示范幼儿园″立在前方。</p><p class="ql-block"> 我1995年10月首赴上海寻访海英小学旧址时 已知海英小学撤消后原址就改为幼儿园,肯定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我赶忙柱拐朝广告牌走去,走到一里弄口。</p> <p class="ql-block">里弄囗里横着一广告牌《上海太安医院 口腔科》。</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找的不是什么医院口腔科。但越过这广告牌上方,我突然看到了正前方一座大门,门两边2个门柱上2个三角形红顶!不觉心中一震!</p> <p class="ql-block">一过这《上海太安医院口腔科》广告牌,里弄左边西墙上一长溜适合幼儿看的卡通宣传画,画的是人民海军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肯定就是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这儿童宣传画一幅一幅看下去,对我也是一次很好的海军发展史教育!</p> <p class="ql-block">看到最后,就到了这所示范幼儿园的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侧一边一根大园柱,柱顶一个大大的红三角柱顶,肯定就是这里了。</p><p class="ql-block"> 我1995年10月参加由外经贸部副部长刘山在 在江苏张家港主持召开的全国外经贸企业体制改革会议后,请假自费专程赴上海寻访海英小学等几处旧址。那时海英小学已改成东海舰队司令部幼儿园。好像就是这样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2003年11月跟商务部副部长乌兰木伦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郭宏儒再次来上海做援外调研时,11月20日休息,我特请假再次寻访海英小学旧址,幼儿园大门依然就是这样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大门两边两根白色的园柱,柱顶两个大大的红三角顶,很清晰!</p><p class="ql-block"> 21年后的2024年5月14日我第三次寻访高小母校,这肯定就是海英小学了!</p><p class="ql-block"> 我向门囗保安仔细说明来意,保安放我进大门,说只能在大门囗看看,不能进里面。</p> <p class="ql-block"> 一进学校大门,1995年和2003年两次都还和我在海英小学读书时一样,是一座假山花坛,假山后是一片宽阔的圆方形绿色草坪。</p><p class="ql-block"> 21年后的2024年5月14日这次去,假山花坛没有了,代之以一道宽宽的水泥屏障,挡住了后面的草坪和建筑物。屏障前两个卡通小海军前是: "海军上海示范幼儿园″ 九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11月,爸爸调北京任解放军总财务部副部长。当时总财务部和总参、总政丶总后同一级别。</p> <p class="ql-block">我(9岁)、2个弟弟(和平6岁,阜平3岁)丶1𠆤妹妹(小玲1岁)跟父母乘坐1辆吉普车,离开住了三年的福州赴北京。</p><p class="ql-block"> 送行的十兵团官兵说: "谁说蔡部长是大老虎!看看,有啥?一家子也就一吉普!"</p><p class="ql-block"> 三反五反运动中,爸爸被一警卫员诬告打成大老虎,关了禁闭撤了职。平反后被调北京任职。</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福州一路北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浙江翻越雁荡山。半路车坏了,爸爸让司机修車,他自己检了根树枝当棍,柱着棍沿着山路寻找剪刀峰去了。9岁的我屁颠屁颠远远跟在爸爸后面。</p><p class="ql-block"> 突然看到爸爸在前面高处稳稳站住了,一手拿着刚摘下的军帽,柱棍,一手杈腰,挺胸久久望着远处的剪刀峰。阵阵山风掀开了爸爸的军大衣,一开一合,吹散了爸爸的黑发,一颤一抖,我眼前的爸爸,活脱脱一个解放军徐霞客!</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几十年來,我就一直想去雁荡山剪刀峰。去年10月在杭州桐庐友松基地安养1个月,本来想去的,结果到杭州只去了绍兴鲁迅故居和西湖虎跑泉,一看去雁荡山还很远,心想这次已经出来1𠆤多月了,下次再去吧!</p><p class="ql-block"> 未料去年11月从杭州一回京,今年1月25日就脑梗住院17天至今走不了路。这"下次再去″就成了永远不能去了!我更相信老人要想去哪里,赶紧去!不能拖等!没有下次!</p> <p class="ql-block">我们翻过了雁荡山,绕过了西湖,风尘仆仆到了南京。没想到爸爸突然被告知 改任华东海军后勤部长。于是我们马上 掉头南下,直奔上海。</p><p class="ql-block"> 到了上海没地住,我家被暂安排住外滩外白渡桥东桥头的礼察大楼。</p><p class="ql-block"> 大约53年秋,我家由礼察大楼迁住虹口区四川北路武进路412号。</p> <p class="ql-block">到上海后,妈妈和爸爸一样,脱下黄色陆軍服,換上双排扣兰色海军女軍装,妈妈时任华东海軍后勤部政治部协理员。</p><p class="ql-block"> 不料海军军装刚穿了1年半,,1954年,部队大裁軍,女同志一律复员或转业,妈妈被安排转业,任"华东海军干部子弟学校″ 党支部书记兼校长。</p> <p class="ql-block">"华东海军干部子弟学校″ 成立于1954年,入读的全部都是华东海军干部子女,后更名为"上海市海英小学″。</p> <p class="ql-block">海英小学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水电路,距东海舰队机关大院不远。</p><p class="ql-block"> 一进学校大门,是一座假山花坛,花坛后,是一片宽阔的圆方形绿色草坪。圆方形的水泥道路围绕草坪四周。</p> <p class="ql-block">穿过草坪,正中是学校礼堂,礼堂两侧是4排整齐一致的校舍,全部是格式大小一样的平房,前排教室,后排宿舍。</p><p class="ql-block"> 每排平房约有4间还是6间房间(前部教室,后部宿舍),房门前是一溜东西贯通的防雨走廊。</p><p class="ql-block"> 礼堂西侧是初小部,弟弟和平在这读书。东侧是高小部,我在这读书。</p> <p class="ql-block">学生不多,每年级也就1-2个班,。全部住校,实行供给制,半軍事化管理。穿统一校服。式样仿照舰艇水兵服。冬天是水兵式斜插兜兰呢子大衣。夏天上白下兰大翻领4道白扛,象征我国渤丶黄、东丶南4大领海。男孩短裤㇏女孩短裙。</p><p class="ql-block"> 排队走在上海市的大马路上,颇引路人注目。参加市少先队活动,引得众多普通学校孩子们的羡慕。</p><p class="ql-block"> 一、二年级的小同学,除老师负责教学外,还有阿姨负责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換洗衣服。</p> <p class="ql-block">学校对我们要求很严,我们的学习成绩、组织纪律、学生操行在全上海市名列前矛。</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上海市教育局來了几个人到学校观摩了解情况,妈妈陪着他们转。转到高小部我上课教室门前的走廊囗,刚好我下课跑出教室,在走廊口撞见妈妈。</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记起妈妈在大礼堂给全体学生讲话时,说到学生"五爱″,说路上碰到老师、家长要敬队礼问好,就马上向妈妈立正敬队礼,道了声"妈妈好!",向另几人敬礼喊↘"叔叔阿姨好!″。就红着脸跑开了。</p> <p class="ql-block">一想不对,这是在学校,妈妈是校长,马上又返回重新向妈妈敬礼:"校长好!″ 逗得几人都笑了。</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在校园内再见到妈妈,干脆喊:"妈妈老师校长好!"</p> <p class="ql-block">我初小三年1950--52年是在福州西湖小学唸的。高小三年1954--56是在上海海英小学念的。我唯一印象深刻并留有记忆的小学老师就是妈妈。</p><p class="ql-block"> 在妈妈担任海英小学校长期间,每学期开学典礼或重要活动在礼堂开会,时年31--33岁的年轻的妈妈总要对我们说: 要好好学习,学好知识,才能建设祖国......</p> <p class="ql-block">我从小就被告知: "教师是花园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话牢牢在我心中扎根。</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包括领袖、伟人、名人,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工程师.....-- 所有人的文化知识、品德修养,都是老师教出来的!教师是无比崇高、光荣、神圣的职业,受到世人尊敬与爱戴!我从小就喜欢丶尊敬老师!</p> <p class="ql-block">一校之長,为人师表。妈妈不愧为华东海军干部子弟学校最早期的一校之長,为培育华东海軍的花朵,当然也是祖国的花朵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 海英小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经验多次受到上海教育局表彰。我和同学陶冶(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之子)等多人1956年7月小学毕业都考上很难考的上海市最好的中学一一上海中学!</p> <p class="ql-block">1956年10月,爸爸调任軍委海軍财务部部长,全家除我外迁至北京。我继续在上海中学住校读书。</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1957年一场名叫"反右派斗争″的风暴降临校园。上海给我留下的最后记忆,竞然是我正在校园同要好同学熊妙龄(我向她学唱越剧,学说上海话)、阮Ⅹ(辅导我数学)温课备考。高音喇叭突然播放x老师、x老师被打倒!挨批的都是课教得最好、最受学生爱戴与尊敬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在福州"三反五反"运动中,我8岁即被抄家、搜身、关楼、参加运动。这次刚在"上中″读完初一,放暑假了,我带着对"反右斗争″极大的不解与迟惑,转学离开上海上中来到北京57中。爸爸的公务员梁万存叔叔在前门火车站接的我,结束了我1952一57年(9一14岁)在上海5年的青葱少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1995年10月11日,张家港企改会议结束后,我重还离别40年的母校。不知何时,海英小学已改为:"海军东海舰队干部子女基础教育办公室″ 和 "海军上海示范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1995年第一次寻访海军小学,进门花坛后面仍是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坪,过去眼中那么高大漂亮的大礼堂还在,只是已成仓库。</p><p class="ql-block"> 礼堂西侧的初小部已全被拆除,盖成一栋漂亮的三层舰队司令部幼儿园,我入读时的4排平房(初小部)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礼堂东侧的高小部4排平房建筑结构未变已成办公室、印刷厂和职工宿舍。还好,当年妈妈领市教育局人参观、我正好下课朝妈妈行队礼问好的那个走廊口还在,我立即在原地照了一张相。</p> <p class="ql-block">20O3年11月我隨商务部乌兰木伦副部长和学会郭宏儒会长来上海援外调研。11月20日休息,我请假第二次重返阔别48年的海英小学,礼堂西侧依然是三层楼的幼儿园,东侧依然是办公室、印刷厂和职工宿舍。但 我朝妈妈行队礼的那个走廊口已用水泥封死。礼堂依然是仓库,但已破败不堪。</p> <p class="ql-block">这个礼堂,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除开会外,就是开会时我们唱歌。小学唱的少儿歌我全忘,唯独一首大人歌《人民海军向前进》至今还记得,还会唱。</p><p class="ql-block"> 这本是一首大人歌,身为海军干部子弟学校校长的妈妈,在大音乐家冼星海的战友李淦的领导下,唱着抗日救亡歌曲1939年春15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八路军115师战士剧社唱歌宣传鼓动抗日救亡的妈妈,为了教育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海军丶爱海洋,她让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这首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校师生都要会唱。</p><p class="ql-block"> 每次开会,在礼堂大门口排队和进入礼堂坐在座位上,和平等一、二年级小同学坐最前排,我等五、六年级坐最后,我们必定要唱这首歌:</p><p class="ql-block">"红旗飘舞向海洋,我们的歌声多嘹亮,人民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防信心强。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晴一样......</p><p class="ql-block"> 妈妈常给同学们说:"不光爱护军舰像爱护我们的眼晴一样,爱护一切公共财物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晴一样!......"</p> <p class="ql-block">2003年11月20日,大雨,我举着傘,裤腿已全部湿透,站在50年前我接受启䝉教育的海英小学门口,任大雨浇灌。大雨中我进门朝校园望了几眼......</p><p class="ql-block"> 我望着那被水泥封死的走廊口,那就是我在校园第一次朝妈妈行礼问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望着礼堂前部大门,我曾一次次排队从这里进入礼堂听妈妈讲话。</p><p class="ql-block"> 望着已十分破败的礼堂后部舞台入口处,妈妈就是从那个小门进去.....</p><p class="ql-block"> 32岁年轻漂亮的妈妈,一校之长、重任在肩的妈妈,娇好身材衬着兰色的双排扣列宁装式海军服,满腔热情,意气风发,面对满堂学生,深情地说: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泪水和着雨水模糊了我的视线!1954至1956,我和和平就是在这里,在妈妈任校长的" 华东海军干部学校"(即海英小学),共度近三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妈妈,既是我们的母亲,又是我们的老師和校长。生我们丶养我们的是妈妈,教育我们、让我们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也是妈妈。妈妈既是我们的慈母,也是我们的恩师。是妈妈为我们打下做人的基础。在妈妈的哺育下,我和和平才有今天!</p><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大,我又是出差请假外出,大雨中我也就匆匆看了几眼,不得不恋恋不舍离开母校,返回住地。</p> <p class="ql-block">这次,时隔21年后的2024年5月14日,我81岁生日的前夕,我第三次重返海英小学,这次是个人自由出行,不受任何领导和时间所限,本想慢慢仔细转一转、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大门保安一直交待只许在门口看看,不能进院内。我再三说明来意,保安说照顾我允许我可以在门口多照几张相,但就是不能进去。</p><p class="ql-block"> 照了几张相后,很多幼儿被老师带着从草坪西侧的道路走过来,很快就被侯在门口的家长一一接走。保安说马上就要静园了,到点就要锁大门,非本园工作人员一概不能在园内停留,催我快点离园。我马上拉上最后2亇出来的孩子,经家长同意,合了个影。在保安的再三催促下,不得不再次恋恋不舍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因不能进院,感觉凭记忆印象中草坪正对面的学校礼堂,看外型还是有点像,但不知是70年前的原建筑呢,还是后来维修或新建的?</p><p class="ql-block"> 至于礼堂东西两侧现在是什么,更没看清。反正原来两侧的各4排平房早没了。只见几架飞机停在原来我上课的高小部,可能是退役的战斗机?</p><p class="ql-block"> 70年唯一没变的就是正中的大草坪,和环绕草坪一圈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这第三次重返,虽然礼堂东西两侧的8排平房教舍早就被拆除了,现在原址是什么根本没见着。</p><p class="ql-block"> 但是海英小学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我印象最深的记忆-- 学校礼堂,不论她是70年前的原建筑,还是后来维修过或新建的,还在!依然原样巍然屹立在草坪正对面!</p><p class="ql-block"> 我好像看到了,我和和平正排队站在礼堂大门口的旗杆下唱"人民海军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看到了我和和平正排着队从礼堂大门进入礼堂,一㇏二年级小同学先进,坐前排,我们五㇏六年级大同学后进,坐后面。</p><p class="ql-block"> 我也好像听见了我们在礼堂坐位上高唱"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晴一样″!听见了妈妈在舞台上对全校同学说:"爱护公共财物像爱护自己的眼晴一样........"</p> <p class="ql-block">70年前海英小学最重要的建築、也是我印象最深丶对妈妈最有记忆的地方-- 海英小学礼堂,虽然我不能越过草坪 近观,只能隔着草坪远眺,还在!只好还在,就好!也算我这第三次也肯定是最后一次重返妈妈任职的高小母校,没有白来! </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不论她是70年前的原建筑,还是后来维修或新建,上天依然让她仍按原貌在原址巍然屹立!是上天不愿让海英小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是上天要华东海军干部子弟学校 妈妈任校长的我的启蒙小学母校 永存!</p> <p class="ql-block">1923年农历10月23日妈妈邓宛如出生在山东临沂郯城县马头镇一户地主书香家庭。</p><p class="ql-block"> 每年春节提前2个多月,妈妈的爷爷(晚清秀才,地主)就要给方圆百里各户免费书写春联,幼年妈妈在一旁给爷爷铺纸、研墨、倒水、凉纸,然后帮爷爷招呼来家讨要春联的乡亲坐歇,递给爷爷春联让他免费分送各人。年年春节前都要忙乎二、三个月。</p><p class="ql-block"> 马头是临沂富镇,每年遭灾,四周灾民都来马头逃难,妈妈的爷爷丶伯父(我姥爷的大哥) 就在自家门口搭建粥棚,给来家的灾民分粥送粮。自家粮库送完了,就高价买粮,继续救济灾民!</p> <p class="ql-block">抗战初期,妈妈的伯父(即我姥爷的大哥邓月楼) 把家中良田、房院、商铺、货棧、钱庄(广聚亨)、船队卖了換成枪支弹药 无偿捐给八路军抗日,接收者是八路军115师教导5旅旅长梁兴初。</p><p class="ql-block"> 土改,妈妈的伯父即我大姥爷又把剩余土地、房产全部无保留捐给共产党政府。至此,到土改,妈妈原本家境殷实、富裕的山东娘家 已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无所有!</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才明白,解放后妈妈在工作单位填表," 家庭出身 ″ 一拦为什么填"破落地主″?我才知还有"破落地主″这么个家庭出身!</p> <p class="ql-block">土改,工作组要给我大姥爷定地主,考虑到他捐了全部家产,就没定,但说:"哥哥的地主帽子没戴成就让弟弟戴!" (原话) 于是就给我姥爷邓金坡定了"地主″成分!</p><p class="ql-block"> 我姥爷邓金坡自幼一直读书,上海复旦还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高才毕业,在青島和临沂教中学。抗战爆发失业投奔同乡、好友、在抗日国军任师长的王严,先任会计后任軍需。结果在土改后`紧接着镇压反革命的运动中又被定成"历史反革命“。</p><p class="ql-block"> 姥爷戴着"地主″和"历史反革命“ 两顶大帽,历次运动受压挨整,靠捞沂河水底的水草煮吃活命至文革后才摘帽!</p> <p class="ql-block">1939年春,妈妈15岁在临沂苍山县二廟镇(现名兰陵县长城镇) 芦汪子村参加了八路军。</p><p class="ql-block"> 1940年,妈妈16岁入党,40年冬,17岁的妈妈任八路軍115師宣传队(又称战士剧社)4分队(女兵分队)分队长。带几十个女兵。</p> <p class="ql-block">1956年10月,爸爸调北京任海军财务部部长,当时海军财务部与海军司令部、政治部丶后勤部同级丶职。我家从上海迁北京住公主坟什坊院海军大院。</p><p class="ql-block"> 忘了是56年冬还是57年初春,我二弟蔡阜平7岁发高烧。妈妈完全可以请爸爸的專车司机开车送阜平去医院看病。</p><p class="ql-block"> 妈妈想都没这么想,她下午(那天刮大风,沙尘暴) 抱着阜平坐公交車去的海军总医院。当时海军大院和海军总医院就跟乡下一样四周全是庄稼地和菜地,公交车很少很远很难坐。</p><p class="ql-block"> 看完病,风越刮越大,没有公交车了,妈妈只好坐了一辆三轮。車夫以为海军大院在西边的什坊院,就蹬车西去,大风中,越走越荒凉,最后才弄清海军大院是在公主坟附近的什坊院。</p><p class="ql-block"> 妈妈一直用自己穿的棉衣裹着阜平,自己快冻僵了,很晚才到家,妈妈浑身上下一个土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妈妈隨爸爸从上海迁京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上班。从北京动物园坐前往颐和园的332路公交,中间的一站就是农科院,距地处公主坟的海军大院非常远。</p><p class="ql-block"> 这么远的路,妈妈每天骑一辆破脚踏車上下班。一天,脚踏車坏了,又是一个大风沙尘暴天气。五十年代的北京,经常都是大风沙尘暴天气。按说这种情况,妈妈是完全可以给爸爸的秘书或公务员打个电话请司机接她一下。</p><p class="ql-block"> 妈妈想都没这么想,下了班就推着坏脚踏車出了农科院大门,想找个車铺修修再骑回家。</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从农科院推到动动园,没車铺。没办法,只能继续推,二里沟丶百万庄丶三里河丶木樨地、軍博......,都没車铺,就这样,妈妈顶着大风,楞是从农科院走了几个小时把車推回了車,浑身上下成个土人!</p><p class="ql-block"> 以后修車的几天,妈妈一拐一拐起早贪黑、从公主坟到农科院,倒好几趟車,挤公交上下班。再恶劣的天气丶再大的困难,从未叫司机接送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工作起早贪黑非常忙累,又有爸爸和我们6个子女及江西、山东两个穷老家需要照顾。</p><p class="ql-block"> 妈妈让爸爸买了缝纫机,她跟大院裁缝学习了裁剪,先剪纸样,下班后不是给爸爸和我们子女6人打毛衣,就是踩缝纫机给我们6人做衣服。</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江西老家和妈妈自己的山东老家都非常贫穷。爸爸55年少將、行政7级</p><p class="ql-block">每月200多不到300元的工资,除养我们6人供我们读书外,一发工资,妈妈就主动抽出30元寄给江西老家。晚上,妈妈给我们打完毛衣丶做完衣服已经很晚了还要给二个老家写信,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p><p class="ql-block"> 一年到头,我从没见妈妈歇一下。</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组织曾前后三次提拔妈妈,妈妈三次都把十分有限的晋升指标让给了别人。</p> <p class="ql-block">1981年,妈妈又响应党的"老同志要把领导岗位让给年轻同志″ 的号召,仅管当时已知国家很快就要给一直未涨工资的老干部首次涨工资了,妈妈仍主动申请离休,结果妈妈提前2年58岁就办了离休。</p> <p class="ql-block">妈妈三次都把提拔、晋升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又提前两年办了离休,因此妈妈1981年离休时,她的级丶职、待遇丶工资还维持在她1954年在上海从海军转业地方时定的行政17级,因此妈妈至去世 几十年工资收入一直很低。</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出身于开明地主和书香知识人家的大家闺秀,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家教家庭的熏陶下,母亲俱有善良、仁慈、诚实、忠厚、勤奋、努力、节俭、朴实、温柔、体贴、包容、宽厚、克己、容忍、忘我、对人宽待己严、善解人意、大公无私......等诸多东方女性的优秀人品与美德,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优秀、卓越的贤妻良母!</p> <p class="ql-block">妈妈把一生都奉献了国家、家庭、爸爸和我们!她像一盏腊烛,燃烧自己,照亮全家,温暖我们!</p><p class="ql-block">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从没想着要回报!</p> <p class="ql-block">慈爱的妈妈,既是我的生身母亲,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给予我的很多很多很多,对我的爱很厚很厚,很厚!我却没给妈妈任何关心、体贴、照顾、回报。</p><p class="ql-block"> 妈妈是慈母、恩师,我是一个真正的不孝女!我真后悔啊,今天才认识到,真的太晚太晚太晚了!!</p> <p class="ql-block">我只能 永远怀念您,您永远活在我心里!</p><p class="ql-block">慈母 恩师 妈妈,您劳累一生,奉献一切,安息吧!亲爱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离别母亲任校长的小学母校,走出里弄口,附近街景。</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栋海軍办公楼。我感觉离东海舰队机关大院不远。我决定步行返回旅馆,看看东海舰队机关。</p> <p class="ql-block">天黑了,灯光中的东海舰队机关大门。</p> <p class="ql-block">灯光中的东海舰队机关大门 远眺。</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 拍摄于2024年5月14日我81岁生日前夕。上海。不论照的好坏,本美篇全部采用 以资纪念。</p><p class="ql-block">谢谢阅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