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阳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

如意(拒私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5年5月4日,下午我们游览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灋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第一古刹牌匾前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入选“洛阳八大景”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3月4日,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4A级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白马寺钟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白马寺钟楼,位于白马寺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由日本中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和白马寺出资15万元人好币于1991年6月建成。钟楼为方形歇山顶双重檐两层楼阁式建筑,底部长宽各7.3米,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楼不仅是白马寺的重要建筑之一,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是“洛阳八景之一“白寺钟声”的起源地。每当月色朦胧、清风徐来的夜晚,殿内悠扬的磬声和钟声交织,仿佛佛音缭绕,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明代的铁钟,钟声特别洪亮,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钟音律一致,可以共呜,形成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呜”的佳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外,白马寺钟楼的建成还得到了日本等多国捐资支持,体現了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祖师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祖师苑(六祖殿),位于中轴线西侧,在大佛殿之西南。殿内供有佛教禅宗的六位祖师。中间的是初祖达摩,左右排列着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赑屃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赑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是龙的第六子,具有龙和龟的特征。它力大无穷喜欢负重,因此常被用来驮负石碑,特别是在寺院祠堂和名胜古迹中常見。赑屃的形象通常是龙头龟身,有时头上有角,身后有麒麟尾,并且有一口整齐的牙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赑屃在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常被用来驮负功德碑,象征着功德的无量。赑屃的形象也承载着人们对长寿和祥的美好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和儿子扶摸摸赑屃,愿承载满滿的祈福长寿和吉祥的美好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大雄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雄殿是白马寺偏殿之一,是一座悬山式建筑,它长22.8米,宽14.2米。殿前有一月台,是白马寺内最大的殿宇。由歇山顶改为悬山顶,面积有所缩小,殿内贴金雕花的大佛龛内塑的三世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为高台悬山式建筑,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大雄殿院内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大佛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的大佛殿,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后又多次修葺。大佛殿位于寺院的中轴线上,是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僧人早晚课诵的地方。大佛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左侧站像好大弟子迦叶,右侧站像为阿难。释迦牟尼佛的左侧坐像怕文殊菩萨,右侧坐像为普贤菩萨。这此佛像均为明代泥塑造像,合称为“释迦三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佛殿的后面供奉着一尊倒坐覌音,面向北方。大佛殿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使其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大佛殿不仅是僧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佛教文仪传播的重要载体。</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卧玉佛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白马寺的卧玉佛殿,是一座重要的佛教建筑,位于大佛殿之后,供奉着一尊五米长、重达八吨的缅甸玉佛。卧玉佛建于1996年,是白马寺内的一个重要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卧玉佛殿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殿内的缅甸卧玉佛象征着佛教的和平与宁静,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前束朝拜和参覌。此外,卧玉殿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也体現了佛教艺术的精髓,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慈航普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慈航普度,佛教用语,指的是佛租慈爱,普度众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藏径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白马寺藏经阁,是中国現的最古老的藏经阁之一,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藏径阁位于白马寺的核心区域,是。佛教寺庙中用于保存佛经和经书的重要建筑之一。它共有七层,高达三十多米,拥有丰富的藏经典籍,这些佛经不仅内穷丰富,还具有重要的出版和版刻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藏经阁内珍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涵盖了各个时期的佛经、诗文、历史、哲。等领域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这部经典是佛教思想的总纲,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藏经阁内还收藏有《金光明经》、《佛本行集经》和《大毗婆沙论》等重要佛经,这些古籍在学术界备受瞩目,对于研究佛教学、佛教历史以及宗教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的藏经阁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宝库,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护国佑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的“护国佑民”牌匾是白马寺内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物品,它位于寺院一个显眼的位置,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白马寺护国佑民的传说和历史背景,主要源于汉明帝刘庄的一个梦境。相传,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寝南宫时,梦見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第二天他告诉大臣们这么梦,博士傳毅解释说这是佛陀的形象。汉明帝听后非常高兴,派大臣蔡音、秦景等人前往西域拜求佛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白马寺鼓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鼓楼位于河南洛阳白马寺山门内南北中轴线西侧,始建于1992年。鼓楼为方形歇山顶双重檐两层楼阁式建筑,底部长宽各7.3米,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石砌台基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鼓楼在红日西沉时击鼓,是僧人们作息的信号,也是佛事活动兴盛的标志。鼓声象征着寺内佛事的繁荣与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齐云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齐云塔,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齐方塔是洛阳一带地面現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时期密檐楼阁式塔的特点。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对研究金代建筑特征、龙其是中原地区金代砖塔结构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从塔的造型和内部结构来看,该塔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及齐云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印度佛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即白马寺印度佛殿苑。位于白马寺西侧,由印度政府出资设计、中国政府提供土地建造。该项目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于200了年发起,2006年开工建设,2010年落成,2021年内部装饰和展陈完工。印度政府选择桑奇大塔作为印度佛教建筑的代表,在白马寺按1:1的比倒进行仿建,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5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楼等,成为中印两国人民世代犮好的像征。2010年佛殿完工,成为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出席佛殿落成仪式,为佛殿剪彩揭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坐西面东,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建筑面积约为3450平方米,佛殿的主体建筑高约30米,里面供奉一尊高达4.5米的释迦牟尼坐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印度佛殿前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白马寺泰国风格佛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泰国风格佛殿,亦称白马寺泰国佛殿苑,位于洛阳白马寺古建区西侧,印度佛苑之北,占地11664平方米,浓缩了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泰式建筑精华,是白马寺国际佛殿苑巾面积最大的一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泰国佛殿苑前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泰风格佛殿由泰国出资建设,始建于1992年,历径两次修建,于2014年全体完工后,举行3隆重的落成度典及恭迎佛舍利法会,将泰国“镇国之宝”一曼谷金山寺供奉一百多年的释迦牟尼佛舍利转移到了白马寺舍利塔上,成为中泰两国友好交流的見证与象征。泰国王室办公室主任等722名代表团成员出席了相关佛事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泰国佛殿前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白马寺缅甸风格佛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缅甸风格佛殿,即白马寺缅甸佛塔苑,是缅甸联邦共和国向洛阳白马寺捐赠建没的佛殿,由缅甸亚洲世界有限公司承包并组织施工,工程所需材料也是来自缅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位于白马寺院古建区西侧,与泰国佛殿苑相邻。由缅出资修建,2012午工程奠基,其四道主门及围墙完全按照曼德勤皇宫样式直接移植到白马寺,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按照缅甸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規制缩小而建,高32.92米。2014年6月竣工,举行了盛大的“缅甸风格佛塔苑蒋成庆典暨安奉开光法会”,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一行72人,专程抵达白马寺出席落成仪式。作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缅甸佛塔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缅甸佛塔苑的落我是中缅友好交流上的又一件盛事,必将载入中缅两国友好交流的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白马寺,这座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的寺庙,静静地矗立在浴凸阳城东,份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一踏入寺门,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古朴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佛教初传中原的年代。寺内的佛像,无论是慈祥的覌音,还是庄严的释迦牟尼,都散发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宁敖与祥和。香烟缭绕中,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总的来说,白马寺的参覌让我对佛教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現代社会中佛教的存在和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白马寺不仅充滿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邃感,也具有現代社会的气息和价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