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与文化的交融-漫步赣州古城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赣州,这座位于江西南部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它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被誉为“宋城博物馆”,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而古城墙与古浮桥、八境台与郁孤台、灶儿巷等,无疑是这部史书中最为精彩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墙由唐末五代的土城墙为基础,北宋嘉佑年间开始使用砖石包砌城墙。护城河、城楼、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筑起了当时在全国都属宏大的城池。历时900多年不断修葺、加固,形成了高大雄伟的砖城,是国内唯一临江而建的古城,走进南宋古城墙,这里有最好的宋文化。</p> <p class="ql-block">城墙内外两侧和顶面均用城砖包砌,以警铺取代马面,城门构有瓮城,不仅具有良好的军事防御功能,同时还具有抵御洪水侵袭的防洪功能,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墙上保留有大量的铭文城砖,年代上起北宋熙宁二年,下迄1915年,内容丰富多样,有纪事、纪年、记名及烧造地点、窑户标记等等。</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城墙上,脚下的砖石似乎还残留着古人的温度。抚摸着这些历经风雨的城砖,仿佛能看到当年工匠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他们挥汗如雨时的号子声。城墙之上,视野开阔,章江和贡江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城门走出去,来到贡水河畔,古浮桥就卧在江面上。没想到建春门外这么热闹,城墙根下挤满了摆摊做生意的小贩,桥头两侧的水面则排列着一艘艘木船,售卖着河鲜鱼干之类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建春门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已有800多年历史。古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p> <p class="ql-block">踏上古浮桥,脚下的木板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走在浮桥上,能感受到江水的涌动和微风的吹拂,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宋代。</p> <p class="ql-block">在过去,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浮桥,让船只通过。如今,虽然水运的繁忙程度已大不如前,但浮桥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每天定时开启,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浮桥开启时,船只缓缓通过,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始建于唐代,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p> <p class="ql-block">其中,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赣州任江西提点邢狱(相当于现在省法院院长兼检察长)时登上郁孤台写得这首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p> <p class="ql-block">八境台位于赣州古城墙的东北角,是赣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因可看古赣州八景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登上八境台,极目远眺,章江、贡江在此合流为赣江,江水滔滔,奔腾不息。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绿树成荫,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八境台不仅是一处观景胜地,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墨宝。南宋诗人杨万里曾登上八境台,留下了“八境台前春水生,涌金门外万舟横”的诗句,描绘了当时八境台周围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文天祥也曾写下《八境台》,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感慨。苏东坡更是为八境台作了《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使八境台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站在八境台上,俯瞰着赣州城的全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这座城市的敬畏之情。眼前的赣州城,既有古老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活力。古老的城墙、古浮桥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八镜台南面600米处有一个面积并不大的院落,院落里错落有致的分布着一栋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这里就是蒋经国先生在赣州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八十多年前,蒋经国先生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期间,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中美好的六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灶儿巷位于赣州老城区的东部,是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街。它全长227.3米,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赣南的客家建筑、精工细作的徽派建筑以及典型的西洋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庄重,古香古色,低调却不失典雅。</p> <p class="ql-block">走进灶儿巷,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脚下的青石板路凹凸不平,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两旁的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装饰,尽显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这里的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灶儿巷,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巷子里的居民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们坐在门口聊天、晒太阳,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充满了人间烟火味。</p> <p class="ql-block">灶儿巷鹅卵石铺地,算是比较宽的巷子,街道两旁保留有不少老房子,很多都是清代建筑。很多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早已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赣州的古城墙与古浮桥、八境台与郁孤台、灶儿巷等,它们不仅仅是几处历史遗迹,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它们见证了赣州的兴衰荣辱,承载了赣州的历史文化,也展示了赣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