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1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观景平台、洪崖洞、解放碑八一步行街小记(二)

时光印记

<p class="ql-block">山城重庆的经典诗词如下:</p><p class="ql-block">古代诗词</p><p class="ql-block">• 《渝州》·李白(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未直接写重庆,但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是诗中起点,展现了长江三峡的壮丽与巴蜀之地的险峻。</p><p class="ql-block">•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泛指重庆一带山区,以夜雨寄情,成为重庆山水与愁思的经典意象。</p><p class="ql-block">• 《入蜀记》·陆游(宋):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陆游入蜀途经重庆巫峡,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奇幻烟云与猿啼,凸显巴地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重庆府》·张之洞(清):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生动地描绘出重庆城地势险要,踞于层岩之上,如雄鹰俯瞰三巴大地,尽显其雄伟气势。</p><p class="ql-block">• 《字水宵灯无题诗作》·王尔鉴(清):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描绘了重庆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高低错落的房屋,万家灯火倒映在江面上,与天空和江水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近现代诗词</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沁园春·雪》(1945年):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将《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该词在重庆发表后引起轰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虽未直接描写重庆,但在重庆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此词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对未来的展望。</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重庆行》:郭沫若曾多次到重庆,留下了不少关于重庆的诗词。如“雾季过了,山城是怎样的开朗呵!”等诗句,从不同角度描写了重庆的景象和他在重庆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何其芳《重庆随笔》:有诗句如“重庆的山坡上,街道上,人们的脸上,都闪耀着阳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庆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反映出当时重庆在时代变迁中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论语》中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旅游最怕的不是没时间,而是等时间有了,身体却不同意了。《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最美的馈赠,从来不会主动送上门,而需要你亲自去走一趟,去看一眼,去感受一次风吹草低的辽阔。看过世界,心才不会被眼前的小事轻易困住。尤其是年轻的时候,那种“我能去任何地方”的底气,其实是一种隐形的财富。旅行的意义,很多时候不是去哪,而是你带着怎样的心出发,又带着怎样的变化回来。年轻时总说以后要去西藏看看,去敦煌看看壁画,去北海道看雪。但有多少人,最后真的去了?《菜根谭》中写道:“人生如寄,多忧何益。”世界在变,有些美景真的等不了。人到中年,才终于明白:旅游不是逃避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热爱生活。趁还有力气,趁还有激情,别再把“看看这个世界”的计划搁置。等你老了,能留下回忆的,不是你挣了多少,而是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旅游要趁早,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对当下生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自己的负责。与其等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去看看你想看的地方。那一刻的你,才是真正自由的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