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溪地认识画家保罗高更

行者安培

<p class="ql-block">我在世界各地看艺术画廊时,巴黎的奥赛,美国的大都会,伦敦的美术馆,时不时都会看到画家保罗高更那些与大溪地了结缘的画卷。他的名子和大溪地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其画风格色彩浓烈,平面装饰性的构图,人物神秘,内涵深奥,好像要说点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我有幸去了大溪地,这是一片远离大陆,几乎位于太平洋中心的群岛。我站在他曾看过的碧海,蓝天,白云之前,迎着曾吹过他的海风,看见那些大溪地女人、棕榈树和红土地。我想问高更:您为什么来到这里?为了这里奇特的色彩?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为了找回自我?还是失去自己?</p> <p class="ql-block">大溪地有天堂般的颜色,有天堂般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海水的颜色美得让人无法形容,语言是这么无力,这么灰暗。</p> <p class="ql-block">清晨或晚上天空中充满了异彩的霞光,不同的光影又让你觉得你进入了另外一个天堂。</p> <p class="ql-block">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span style="font-size:18px;">Paul Gau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8日)。</span>是象征主义与野兽派的先驱者。他以大胆自由浓重的色彩、平面装饰性的构图和对“原始文化”的理想化表达,开辟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新方向。他一生反叛主流,漂泊在大溪地上一个太平洋的孤岛上,在独行与贫困中创作,守护自己的艺术信仰。</p> <p class="ql-block"><b>一场逃离文明的叛逆人生</b></p><p class="ql-block">高更早年是成功的海员与股票经纪人,拥有稳定生活与美满家庭。然而三十多岁时,他毅然抛弃这一切,追随内心成为全职画家。他与塞尚、梵高等人交往密切,却始终游离于主流之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80年代末,他首次远赴大溪地,踏上“逃离文明”的旅程。1895年再次远航,1901年定居在大溪地附近的马贵斯群岛的希瓦瓦岛 (Hiva Oa Island in the Marquesas Islands, near Tahiti),在偏远的阿图奥纳村度过生命最后岁月。尽管身患梅毒、心脏病与终生感染的足伤,他始终未曾放下画笔,他始终在创造。他说:“我不再是欧洲人,我是个野人。” 在他眼中,文明是虚伪,而艺术必须属于灵魂与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下面是他画布上,以时间为序的灵魂低语。</b></p> <p class="ql-block">《茶壶水果静物》(1890,存于苏黎世艺术馆)。日常器物在装饰性的构图中呈现鲜明色块,高更借此表达对朴素生活与异域诗意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棕榈树下的大溪地女子》(1891,藏于纽约大都会)。棕榈树下,两位女子安静坐于热带风光中,色彩浓烈,画面沉稳,是高更初至大溪地时理想化的自然与女性形象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持芒果的女人》(1892,藏于冬宫博物馆)。女子穿着殖民时期的洋装,手握金黄芒果,神情平和。热带果实,大溪地女性与西式服饰的张力,隐含“原始与文明”的文化冲突。</p> <p class="ql-block">《欢娱》(1892,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红土地上,两女子坐谈,前有小狗凝视远方,背景舞者与神像共存,象征原始文化的神秘与欢乐。</p> <p class="ql-block">《两个大溪地女人》(1894,有于美国纽约大都会)。两位女子安坐沙地,一人沉思,一人编织,背景简约,色彩清新,展现了高更理想中的自然、劳动与宁静生活。</p> <p class="ql-block">《三个大溪地女人》(约1891–1897,藏所存疑)。三位女子静坐,色彩如壁画般浓烈,构图平面,展现高更对女性、自然与神秘主义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1897,藏于波士顿美术馆)。高更的“哲学遗言”,画面从右至左讲述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旅程,蕴含深刻的存在思考。这幅作品是在他身心俱疲之际完成,几乎是他的生命绝唱。</p> <p class="ql-block">《Two Tahitian Women》(1899,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一人托果盘,一人轻抚肩膀,低语中传递亲密情感。色彩浓烈,造型简约,营造出静谧,温暖,闺蜜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b>沉默的荣耀</b></p><p class="ql-block">生前的高更孤独贫困,艺术被忽视。然而他在色彩、形式与精神层面的大胆突破,为20世纪现代艺术开启了崭新视野。他影响了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是现代艺术的启蒙者之一。</p><p class="ql-block">在遥远岛屿的黄昏中,高更以画笔探索存在的本质。他未曾等到掌声,却留下回荡至今的画语。他那句永恒的追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 依然回响在每一位艺术家与思考者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江飞机从天空中拍摄的。我又一次看到语言和文字变成了灰色,只有自己去看一看!用眼看,用心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高更体会到了这一切都在不言中的境界。高更的艺术魅力也在于此吧!高更在大溪地从来没有感到孤独与贫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