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感怀

洋芋花开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按照惯例开始刷屏,才知道今天是“小满”节气。一时间微信朋友圈充满了关于“小满”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之前对二十四节气是不大关注的,更别说探究其中的意义。印象中“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四季特征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关注其中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小满”,从字面上也好理解,随着夏季的到来,冰雪融化,雨水增多,河床的水也开始多了。在南方麦子也开始抽穗灌浆,麦粒逐渐成型。</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主要讲天人合一,万事万物生长此消彼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由此引申出一些人生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状态是酒要微醺,花要半开,凡事过犹不及,小满即可,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魄力!</p> 国学之所以博大精深 <p class="ql-block">  大概是二十年前去杭州出差,借机去西湖,灵隐寺等景点转转。记得灵隐寺大门口有幅楹联,人生哪有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p><p class="ql-block"> 乍一看,觉得很有道理,却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只是认为灵隐寺的名声在外,又是佛家圣地,佛家是指点人的迷津,减少人的烦恼而已。加上那时候年轻也没有过多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多了,才开始了“胡思乱想”,也对《道德经》,《庄子》,《周易》等传统文化书籍有了兴趣。</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年轻时只是觉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实有很多生僻字都不认得,其中的含义更是晦涩难懂。后人对这方面的解读的书籍可谓是汗牛充栋,但还是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语言”,当今的我们肯定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p><p class="ql-block">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孔夫子也说,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p> “小满”的智慧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个道理。人生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近十多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很快,至少告别了缺吃少喝的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见面时不再说,吃了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不是稀罕物。但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并不强,反而是压力山大,以至于嘴里啃着鸡腿,却回忆那个年代。</p><p class="ql-block"> 其实想想,人的幸福感与财富并没有呈正相关,到底哪里出问题了!还是心态使然。</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小学时有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渔夫的故事。欲望太多,烦恼就多。简单就快乐。</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面临的诱惑太多,如果不加取舍,你怎么能开心!尽善尽美是理想化的东西,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龄,要学会放下。</p> 人生不过如此 <p class="ql-block">  好像是弘一法师说过,人生不过三万天,借幅皮囊而已。你越是在意的,越是你得不到的。何况我们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最终不带走半点云彩,化为尘埃。</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不是让大家消极厌世,无所作为。《道德经》有句核心的观点就是,无所为无所不为,要求当政者无为而治。这里不是说让人不作为,混日子,而是让人别妄为,乱为,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忌逆天而行。</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美国发动的关税战,实际上就是乱作为,强盗逻辑。试想,当下经济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做生意是相互的,坚持互惠互利,这才是生意之道。</p><p class="ql-block"> 好在世界在觉醒,像美西方不可理喻的行为,大家开始说“不”了。当然,这需要实力。中国文化讲的是“君子重义轻利”,而西方秉持着“丛林法则”,很显然他们的理念是落伍了。</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之所以伟大,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拿美国的控枪来说都很难做到,主要还是军工资本在左右着政策。但一个国家穷兵黩武是没有出路的。</p><p class="ql-block">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面对问题,都要有自己的定力。天是塌不下来。</p><p class="ql-block"> </p> 学会放下 <p class="ql-block">  人的很多痛苦来源于背负的东西太多,却不肯放下。</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有句话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放不下。又说,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等等。</p><p class="ql-block"> 很多事儿取决于你的态度,你越在乎,你的执念越深,快乐就越少。</p><p class="ql-block"> 在改革开放之始,怎么看待腐败,有个观点是“高薪养廉”。现在看看,高薪养廉是个美丽的说辞。从现在翻船落马的干部来看,有几个是由于“穷”的过不去了才贪腐的!还是对财富放不下造成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德不配位,必有余䘧。不该是你的东西,老天爷是会让你用另外一样方式失去的。</p> 知止不殆宠辱不惊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职场上出现了“内卷”,“躺平”等新的词语。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疲惫不堪,尤其是基层的员工。</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还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造成的。有不少的领导,自身能力不足,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有甚者,自以为是,瞎指挥,乱作为。正事干不了,搞形式主义却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许多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却在上面。这些所谓的领导,往往是对上不对下,干工作不是脚踏实地,而是看上级领导的眼色,只要让领导高兴就行,什么规章制度,均视为儿戏。</p><p class="ql-block"> 原因很简单,自己的帽子是上级领导给的,考核也是如此。媚上欺下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只是苦了下面的员工。</p><p class="ql-block">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些人离开了岗位,老百姓还记挂着,而有些人离开了,老百姓恨不得放鞭炮。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p><p class="ql-block"> 德不配位,必有余秧。一个人如果人品有问题,却不知道自我修行,这样的人一旦到了一定位置是很可怕的。当然,往往这类人似乎混的如鱼得水,但又有几个能善始善终!</p><p class="ql-block"> 反常合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法则。大道废,有仁义。物极必反,阴阳相生。</p> 养浩然正气看花开花落 <p class="ql-block">  这人到了一定年龄,经历的多了,对不少事自然而然看开了。常言道,牛低头为了吃草,人低头为了赚钱。这个似乎也可以理解。但为了钱或待遇,低三下四,丢了人格尊严去换一些碎银,真的是不可理喻。不过,芸芸众生,各有各的选择,也无所谓对错好坏。</p><p class="ql-block"> 作家王小波有篇文章《沉默的大多数》,还有部作品好像是刘震云写的《一句顶一万句》,很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三千年读史,无非是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是诗酒田园。</p><p class="ql-block">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聊中。一个人立于这个世上还是要有点良知和底线,留下点好的名声,才对得起子孙后代,不要给自己的后人蒙羞!</p><p class="ql-block"> 受宠若惊,是常态,宠辱不惊,乃贤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