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风情醉人,突尼斯古韵悠长

冯可人

<p class="ql-block">5月16日上午我们离开卡萨布兰卡</p> <p class="ql-block">卡萨布兰卡机场门口。</p> <p class="ql-block">与丹丹导游告别留影</p> <p class="ql-block">当地时间13:55我们坐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 AT572飞机前往突尼斯迦太基国际机场,经过约三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我们来到了突尼斯机场。(由于时差关系,当地时间是下午4点多)</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的导游叫阿信,他已经安排好了我们的接机事宜</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的导游阿信,他曾经在中国读书工作8年,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做了次导游,觉得这个工作不错又能挣钱,所以一发不可收做起导游工作,他说这将成为他终身的职业。</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突尼斯机场后直接驱车一个小时赶到哈马马特。</p> <p class="ql-block">我们晚上入住的是哈马马特一个五星级的宾馆~莱科哈马马特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设计装潢都不错。</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房间里向外观望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晚霞映红了半边天。</p> <p class="ql-block">夜晚宾馆的游泳池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绿树丛中。</p> <p class="ql-block">房间窗外车水马龙</p> <p class="ql-block">时不时的还有马车经过。</p> <p class="ql-block">宾馆的夜景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5月17号清晨酒店门口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国家旅游部颁布的五星级酒店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早餐前酒店周边走走。</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离开酒店前往第一个景点~阿格拉比特蓄水池,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在凯鲁万静卧了千年,见证着阿拉伯人征服沙漠的智慧。公元9世纪,倭马亚王朝为应对干旱,在地下凿建15座巨型蓄水池,以石膏、石灰与碎石筑成防水层,总容量达6万立方米,可灌溉万亩农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蓄水池通过200公里长的引水渠收集雨水,利用地形坡度实现自然导流,其精密设计令现代工程师惊叹。池壁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既为防水符咒,亦是对真主的敬畏。中世纪时,这里供养着凯鲁万十万居民,被誉为“沙漠绿洲的生命之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蓄水池虽已退役,但其地下迷宫般的结构仍保存完好。游客手持火把,沿石阶深入幽暗池底,触摸千年前的防水涂层,仿佛能听见水滴落下的回响。这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水利工程,不仅是古代科技的巅峰,更是阿拉伯文明与自然抗的永恒丰碑。凯鲁万的阿格拉比特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这是蓄水池展厅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导游阿信详细介绍了蓄水池的来龙去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卖香水的突尼斯老头</p> <p class="ql-block">这一大一小的蓄水池一共有三组。</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2个景点</p><p class="ql-block">欧格白清真寺:沙漠中的信仰丰碑</p><p class="ql-block">在凯鲁万老城的心脏地带,矗立着北非最古老的清真寺——欧格白清真寺。公元670年,阿拉伯将军欧格白·本·纳菲尔率军征服突尼斯后,为巩固伊斯兰信仰,在此筑起这座沙漠中的精神堡垒。其宣礼塔高35米,以赭红砂岩与雪花石膏砌成,塔尖直指苍穹,千年来始终是凯鲁万的天际线,被誉为“阿拉伯人征服北非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真寺占地9000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信徒同时祷告。989根大理石柱支撑起雪松木雕花穹顶,柱身镌刻着《古兰经》经文,其中36根石柱源自迦太基遗址的罗马神庙,见证着文明的交融与延续。庭院中央的喷泉以马赛克瓷砖镶嵌,水声潺潺,为沙漠气候中的信徒提供净礼之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伊斯兰世界第四大圣城的核心,欧格白清真寺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学术与文化的中心。中世纪时,其附属宗教学院培育出无数法学家与学者,推动了马立克教派在北非的传播。1988年,清真寺随凯鲁万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斑驳的墙面与磨损的石阶,诉说着千年诵经声与礼拜者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西迪撒哈卜陵墓:在凯鲁万老城的巷弄中,西迪撒哈卜陵墓吸引着全球信徒与旅人。这座陵墓安葬着先知穆罕默德的亲密友人阿布·扎玛阿·巴拉希,他随身携带的三根先知胡须,更令此地成为伊斯兰世界尊崇的圣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陵墓建筑融合了摩尔风格与安达卢西亚美学,白色大理石与绿色琉璃瓦构筑的穹顶下,雪松木雕花《古兰经》经文环绕墙壁,马赛克瓷砖拼贴出繁复的几何纹样。庭院中央的喷泉潺潺流水,为信徒净礼提供清泉,而银丝织锦裹尸布覆盖的墓冢,则散发着淡淡的乳香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凯鲁万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西迪撒哈卜陵墓每日迎来无数朝圣者。信徒们轻抚墓墙祈福,口诵《古兰经》章节,祈求先知友人的庇佑。陵墓的存在,不仅是对西迪撒哈卜精神的永恒纪念,更是凯鲁万作为“北非圣城”的文化象征。在这里,历史与信仰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伊斯兰文明的深邃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这里用的许多罗马柱都是从别处的罗马城遗址中搬运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按理说伊斯兰的建筑中不会有基督教十字的雕刻,但是在这里就有两根柱子雕刻有十字的纹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相当罕见的,可能是从古罗马遗址中搬运过来时疏忽的缘故,现在已经安装上去成为该建筑的一部分也不便拆走。</p> <p class="ql-block">这是日晷,根据太阳的日照计算祷告时间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广场的最低位里,所有的雨水会流到此处,然后由此分别流到其他三个蓄水井,据导游阿信介绍,这个东西也是哪个古罗马的遗址建筑上的穹顶拆来后搬过来改装的。</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吃突尼斯国菜couscous( 库斯库斯)</p> <p class="ql-block">餐厅特别有突尼斯的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