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古风

英姿飒爽

<p class="ql-block">  世人皆知“三晋大地多文物”,殊不知与晋太行血脉相连的燕赵,也不乏名扬天下的古建群。怀揣一颗崇敬之心,2025年5月19日,即第15个“中国旅游日”这天,我们自驾由晋东赴河北省正定县、赵县参观游览“正定古城”和“赵州桥”。</p> <p class="ql-block">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赵云故里。走在古城街巷,风中似乎还夹杂着“吾乃常山赵子龙”的铮铮回声。</p><p class="ql-block"> 正定,不仅因子龙闻名,还因一部《红楼梦》而牵动亿万人的神经,更因为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二故乡”让人魂牵梦萦。</p><p class="ql-block"> 正定,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境内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享有“古建艺术宝库”之美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览古城,我们挑选了87版《红楼梦》拍摄基地之“荣国府”“宁荣街”、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赞誉为京外名刹之首的“隆兴寺”和在原址上复建的“南城墙”。</p> <p class="ql-block">  荣国府,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叫过“大观园”,叫什么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亲临其境,体验剧中人物的日常,释放当年追剧的情怀,重温“经典”的经典场景。</p><p class="ql-block"> 思绪随着脚步和视线进入“荣国府”,从“元妃省亲”的接驾阵仗到贾政“荣禧堂”一正两厢的奢简陈设,显示了当时社会森严的等级;从贾母的“荣庆堂”到凤姐的居住院,仿佛看到宝黛通灵犀的眼神,秋桐正向尤二姐门前泼脏水,还有王熙凤躲在门后掩饰不住的凌厉。凡来正定的游客总要进“荣国府”,豪不夸张地说,87版《红楼梦》已成为无法超越的红楼绝唱,它是我们这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来正定,最值得看的是“隆兴寺”。隆兴寺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主导修复的。当时的习近平已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文化自信的原动力。</p> <p class="ql-block">  “隆兴寺”始建于隋朝,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清康熙赐额——隆兴寺,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走过石桥,穿过天王殿,便正式进入隆兴寺,迎面的一座高于地面的基座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大殿,经查叫“大觉六师殿”,是隆兴寺规模最大的殿,可惜坍塌了。</p> <p class="ql-block">  据元碑记载,元代曾重修“大觉六师殿”,但仍未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  没了“大觉六师殿”,中轴线上与天王殿正对着的便是寺内价值最高最漂亮的大殿——摩尼殿,它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北宋时期的十字造型建筑。</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正门前的石香炉,雕刻于宋代,迄今为止,这是我唯一见过的石香炉。</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朝南佛坛正中为宋代原塑的泥塑金装释迦牟尼佛像。</p> <p class="ql-block">  内槽北壁为五彩悬山,正中塑有北宋原作的“倒座观音”像。因观音发愿“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故面北背南而坐。鲁迅曾盛赞其“将神人格化”,并收藏照片于故居。</p> <p class="ql-block">  殿内四壁均有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从摩尼殿的北门回望,北门和南门是完全一样的建构,如果不从额区分,真有一种恍惚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旁边的古碑群</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北,是位于中轴线上的牌楼,‌现存牌楼是根据梁思成的描述和他提供的照片于1986年复建的‌‌,上书“妙庄严域”,背写“通津宝筏”,有脱离苦海之意。</p> <p class="ql-block">  牌楼向北是三层重檐的亭台式建筑——戒坛,坛前有两棵千年古槐,戒坛基座是<u>宋代</u>遗址,木结构部分是<u>清代</u>重建,内部供奉的是<u>明代</u>铜铸的双面佛像。</p><p class="ql-block"> 戒坛作为佛教僧徒受戒的圣地,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隆兴寺戒坛是我国北方三大戒坛之一。</p> <p class="ql-block">  正巧工作人员在旁边,殿内不让拍照,所以在网上找了这张照片,这尊双面铜佛,南为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北为东方净琉璃药师佛,两尊佛像背身相连,相背而坐,弥陀像手做禅定印,药师像手做慈悲印。</p> <p class="ql-block">  这是转轮藏阁中,国内现存体量最大、最古老的宋代遗物——木质转经藏。</p> <p class="ql-block">  慈氏阁中,宋代独木雕制的弥勒菩萨。端坐的弥勒佛常见,立着的弥勒佛鲜有。</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隋碑第一”、“楷书之祖”的龙藏寺碑,存放于一座厅内,也许是出于保护,四周用铁丝网围着,不得靠近。</p> <p class="ql-block">  隆兴寺内最大一座殿——大悲阁正在维修,没有开放,殿内供有北宋铜铸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 从施工所留通道穿过,便是弥陀殿,再往北就是最后一座大殿——毗卢殿。</p> <p class="ql-block">  殿内有明代万历年铜铸三层四面连身佛。</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碑</p> <p class="ql-block">  隆兴寺,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一千四百多年,留下了各个朝代的文物,望着这些祖先留下的瑰宝,你能从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榫一卯、一檐一拱<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到千年文明在代代传承,那一座座</span>巧夺天工的宏伟建筑蕴藏着中华民族超凡的智慧,那逼真的造型和精细到发丝的工艺在向世人展示大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目睹这一切,不由感慨,此生入华夏,岂能不骄傲和自信!</p> <p class="ql-block">  登上古城南城墙,城内四座古塔一览无余,此时的阳光正洋洋洒洒在古城的街巷瓦顶。当古老的塔身与重建的城墙同频呼吸,好一派古今文明碰撞出的灿烂美景!</p> <p class="ql-block">  关于赵州桥的种种,早在小学语文课上学过,只是没有见过真容。这次算是拜见真佛了。</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课代表重点总结:赵州桥(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之上,是世界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由隋朝匠师李春于公元595-605年设计建造,历经1400多年仍保持基本结构,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撰文。</p> <p class="ql-block">  第一眼看到赵州桥,觉得不像古桥,其实赵州桥历代都有加固维修,从唐至清,经历过8次重大修缮,最近的一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缮后才六十多年,难怪看见不古。</p> <p class="ql-block">  走在赵州桥上,耳畔传来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仔细寻找着传说中张果老骑驴留下的驴踢印和柴王爷推车碾过的车辙痕,仿佛感受到这座古老石桥历史的厚重,它宛如一位智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风雨变迁,见证着洨河两岸的天翻地覆;它如一道靓丽的彩虹横跨洨河之上,不仅是古人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体现,更是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返程的路上我在想,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漫长的岁月动荡和朝代的更替变迁中,有多少有识之士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殚精竭虑,甚至舍生,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文化遗存,真的应该向他们深鞠一躬。在中华民族复兴之时,我们更应坚定文化自信,因为自信所以传承。</p><p class="ql-block"> 闪过一念,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也不乏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何不闲暇之余逛逛这片沸腾的土地?道路通达,比燕京通勤顺畅,既不必长途劳顿,还有美味的王家烧麦和驴肉火烧,岂不美哉?</p> <p class="ql-block">作于2025.5.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