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7日至9日嘉兴之旅(一)

老顽童(马乐平)

<p class="ql-block">今天(7日)与朋友们在上海南站乘K123次火车赴嘉兴,当我们踏上上海南站的入口,向外瞭望时,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魅力。我们犹如来到城市绿地,这里是一片宁静的天地。大片绿色草坪与修剪整齐的小型灌木丛相得益彰,背景中现代化城市建筑群和树木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交通枢纽的设计,还是城市景观的布局,都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一条道路贯穿其中,路边红色旗帜点缀其间,整体环境整洁美观,是休闲散步或观光游览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走进火车站大厅,现代感扑面而来。大厅顶部的大型玻璃穹顶让光线洒满整个空间,中央区域的绿色植物装饰为钢筋水泥增添了一抹生机。而站台上的火车车厢也令人印象深刻,绿色车身配以黄色条纹标识,简洁大方,车窗下方清晰标注着目的地如“上海南”和“十堰”,以及一些数字代码,让人一目了然。在目前高铁动车飞驰而过的时代,我们享受“绿皮车”的慢节奏,又避开十一长假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弊端,我个人以为,这是另一种生活的乐趣,做到了“KPl”的最大化,以最合理的经济代价取得最高效的旅游效果。</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达嘉兴后,立刻入住嘉兴【月河客栈】。</p> <p class="ql-block">月河客栈,座落于嘉兴月河历史街区,这里是嘉兴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初到客栈时,窗外的景象便深深吸引了我。透过玻璃窗望去,一片宁静的江南风光映入眼帘。白墙黑瓦的传统建筑与不远处的雕塑装置相映成趣,仿佛将时间拉长成了一个没有尽头的画卷。前景中的绿植点缀其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而地面缓缓升起的水雾更是让这一切笼罩上一层朦胧的诗意。这一刻,仿佛置身于一幅动态的水墨画中。</p> <p class="ql-block">这条蜿蜒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倒映着两岸的古老建筑和茂密绿植。石桥横跨河面,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河边,</p> <p class="ql-block">这些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漫步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车马慢、人心淳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宿在古老建筑的二楼,今天又细雨绵绵,下榻在这样的古老建筑内,虽鼻闻有“古老建筑通常所具有的霉味”,但我很享受这个气味,让我一下子穿越到古代,犹如到了古代老街深巷大宅院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我从二楼的窗框中,望着景区内传统民居和古桥、狭弄、旧民居、廊棚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既展现了浓厚的水乡古城风貌,又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之美。</p> <p class="ql-block">整个环境宛如一幅水墨画,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宁静而悠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尽管今天天空阴沉多云,但这种氛围更显静谧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月河客栈内,有一建筑,颇显神秘,</p> <p class="ql-block">这里既有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空间里又注入了一丝科技感,让整个环境显得既现代又不失温馨。</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足浴吧”,长凳旁,二双白色鞋子安静地摆放着,说明它的主人在里面享受足吧的足疗,这既是放松,更是对健康的投资,而这二双白色的鞋子,似乎也同时与主人一样在享受这片刻的休息。</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区域,几排椅子和桌子整齐排列,墙上大型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装饰品,透露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窗户边挂着的一把红色传统油纸伞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手工艺传承。窗外绿色植物点缀其间,将室内外的景色巧妙连接。右侧带有几何图案的玻璃墙屏风,则为空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房间中的小摆件和饰品,如同点睛之笔,使整个环境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只是浏览一下个大概,知晓一下这个建筑的内核,我们没有留出时间足浴。</p> <p class="ql-block">走出客栈,我们在小镇上走走看看,尽管是阴雨天,天空中笼罩着一层薄雾,空气中也弥漫着湿润的味道,这样的天气却让整个街区显得别有一番韵味。漫步其间,撑伞的人们或驻足挑选心仪的食物,或匆匆赶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生活的从容与平静。</p> <p class="ql-block">我的脚步也放慢下来,细细品味这份宁静中的热闹。尽管周围建筑风格古朴,但行人穿着现代休闲装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嘉兴真不愧是一座文化古城‌。她拥有7000年的人类文明史、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1700年的建城史以及100多年的党史,这些历史背景使得嘉兴成为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我们在这条古朴的小巷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块黑色招牌,上面用金色字体书写着“碎银幾两×拾得椿吉”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店铺整体采用木质结构,透露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步入店内,一股淡淡的木香扑面而来,几位顾客正悠闲地交谈或等待服务,氛围宁静而舒适。这家充满传统韵味的店名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便是“碎银幾两×拾得椿吉”,其实就是一家甜品店,店铺用此名称不仅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还为我的旅途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最古老的饮料,最先锋的内核”——这里宣传的不仅仅是一家普通的甜品店铺,更像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溯土地之息,拾自然之味”——从嘴里甜到心里的糖水。在这里你无论是品尝一杯香醇的手冲咖啡,还是欣赏一幅挂在墙上的手工艺品,都能让人深刻体会到这份匠心独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偶然走过“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并在馆内“真真老老粽子店”里买粽品尝,</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家店的桌椅陈设朴实无华,但却透着一种家的味道。我们三对夫妻(六人)点了三只粽子,我坐在深色木质的桌旁等待。不久,三份装在白色纸碗里的粽子被端了上来,每一份都搭配着一根木制勺子,显得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刚出锅的粽子粽香四溢,引得我们食欲大开。因为马上要吃晚餐了,所以我们也不敢多吃,只能点缀一下,即使是点缀,我们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厨师对食材的用心处理。据说,这种传统小吃在当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最初是为农忙时节提供能量的食物,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道广受欢迎的街头美食。如今,它也成为游客体验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品尝粽子后,我们又寻寻觅觅,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比较,</p> <p class="ql-block">来来回回中,选择、选择,</p> <p class="ql-block">最终我们选择“邹大鲜”酒肆为我们今晚的尝鲜餐厅,理由一是,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夜晚灯光下的古建筑,那木质结构上精美的雕花和窗棂设计让人叹为观止。红色横幅牌匾上书“邹大鲜”三个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二是,门口点缀着绿植,入口处还放置了一个指示牌,让整个场景既温馨又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将人带回到那个遥远而又充满故事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以“青”为特色名称的包间内享用嘉兴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的比较早,所以能安心地看看,这是一家装饰典雅的餐厅。木质家具和传统风格的吊灯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细节之处尽显用心。在这里用餐,不仅能够品尝到美味佳肴,更能体验到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酒肆的走廊上方悬挂的吊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脚下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地面上嵌着一个带有“邹大鲜”字样的标志牌,这里的一切都透露着宁静、幽暗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酒肆走廊,每一步都似乎能听到岁月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酒肆的围廊坐落在一片幽静之地,四周绿树环绕,水池波光粼粼。四周矗立着一座座精美的中式木结构亭子,在灯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典雅。</p> <p class="ql-block">亭子周围点缀着翠绿植物,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宛如一幅天然画卷。远处还有几座风格相似的传统房屋,它们在夜色中静静伫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晚上21时,我们从酒店出来,迈步其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共赴一场心灵之约。那一刻,所有的喧嚣都被隔绝,只剩下内心的平和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回到下榻居住的月河客栈,</p> <p class="ql-block">客栈的树枝上,垂吊着“笑看雨巷寻客尝”、“深巷明朝卖杏花”等等的古诗古文,让我深刻体会到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独特魅力。她让我追忆这片区域曾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之所,他们在此吟诗作对、品茶赏月,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如今,这份古韵依旧鲜活地存留在这里,让人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