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朝歌》

淇县侨务

<h3>茫茫中原大地上,繁衍华夏大殷商。<br>司母戊大方鼎,盛世显辉煌,<br>成汤立国拓土开疆。<br>古老的东方民族,奏响了华丽乐章。<br>片片甲骨文,开启世界窗,<br>世界奇迹殷墟发祥。<br><br>那就是朝歌,神圣的故乡,<br>无论走遍海角天涯,还是异国他乡。<br>那就是朝歌,神圣的故乡,<br>我总是把你歌唱。<br><br>滚滚淇河育殷商,沉睡千年帝辛王。<br>民族之英雄,千古之帝王,<br>舍身成仁尊严辉煌。<br>伟人领袖亲赞赏,学界郭老秉笔唱。<br>立足大中原,意志振八方,<br>丰功伟业旷世无双。<br><br>那就是朝歌,神圣的故乡,<br>无论走遍海角天涯,还是异国他乡。<br>那就是朝歌,神圣的故乡,<br>我总是把你歌唱。</h3> <h3>《朝歌》这首歌的原创是“中国淇县殷商文化研究会”的殷大忍先生,原唱是殷大忍先生的儿子殷建行。<br>殷建行,是中国公益歌手,救火英雄,古城西安忘不了十年前的那场大火, 也忘不了那个感动西安的救火英雄——殷建行,他救了13个活生生的生命!自己却被烧伤毁容,10年来 ,他走遍大半个中国,他的独特而美妙的歌声,飘进了数不清的敬老院,为公益事业捐出了整整30万。殷建行一直在坚持着自己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爱心义唱这条路。他的事迹感动着人们,先后被省内外各大媒体所报道。2012年12月,他参加《中国达人秀》义演,感人的事迹获得观察员一致“Yes”,顺利晋级。</h3> <h3> 古 都 朝 歌<br>在商纣王时代,中国首都朝歌非常繁华,历史记载&quot;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quot;。武王伐纣,纣王于牧野兵败后,兵撤鹿台而亡。武王克商后,兵抵朝歌,迁九鼎于朝歌。纣都朝歌除史书记载外,还可以证诸淇县古城垣。</h3> <h3>朝歌,是中国商王朝国都 ,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沫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沫改为朝歌。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朝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br><br>朝歌,今河南淇县,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林姓、卫姓、康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200多个姓氏均起源于此 ,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br><br>淇园是商朝的国家园林,还有三海子、云梦山、摘星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三仁祠、箕子庙等历史遗迹。陶渊明、柳宗元、王十朋、于谦等都曾到朝歌并作赋题字……</h3> <h3> 史 书 记 载<br>朝歌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诸子中。《左传》首先把朝歌同商的都城联系起来。《史记》卫康叔封卫和牧野之战的记载,确证了朝歌作为商朝都城的具体位置,此外,《史记》一书中有18处把朝歌作为地名。楚汉战争时项羽封&quot;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quot;。这些史料记载的大都是公元前660年前后的事件。《史记》首开解释朝歌含义的先河。<br>《史记》以后多有文献直称朝歌为商都,《汉书》是现存较早记载朝歌为商都的文献。《帝王世纪》明确了帝乙迁沬的故事,帝乙的子王,即帝辛(后世称纣),也把朝歌作为都城。<br>《史记正义》记载&quot;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quot;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迁沬,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后武丁迁北蒙,沬都废置。其后武乙迁沬,文丁又都之;帝乙迁沬,纣又都之。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h3> <h3> 商纣王帝辛(?―约前1046年)<br>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在位30年,周武王称其商纣王。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武王称其为&quot;纣王&quot;,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在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建行都于沫,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帝辛自幼聪敏过人。《荀子·非相篇》说帝辛&quot;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quot; 《史记·殷本纪》也说&quot;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quot;。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h3> <h3>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quot;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quot;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quot;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quot;</h3> <h3>名胜古迹<br> 殷纣王摘星台、比干摘心处、纣王宫、荆柯冢、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清初扯谈碑等。淇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孙,春种秋收,夏网冬猎,“砍砍伐檀”创造了淇河文化,发展了人类文明。这里即有驰名中外的牧野古战场,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国军痒,华夏第一皇家园林--淇园,又有数不胜收的殷商文化遗址。</h3> <h3> 姓氏起源地<br>在源于河南的近2000个姓氏中,有200多个与朝歌(现位于河南淇县)有关,66个姓氏的始祖源自朝歌。<br><br>据当地学者王革勋考证,有61个姓氏或源于殷都朝歌,或与殷都朝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这61个姓氏是:李、王、卫、孙、褚、殷、康、林、常、禄、寇、孔、宋、比、箕、鲜、武、谈、通、牛、元、穆、萧、石、汲、戴、桓、宁、聂、弘、向、樊、凌、沙、宗、冷、礼、晁、繁、齐、庶、甫、鹿、弥、梅、枣、析、徵、葵、免、承、仪、司马、皇甫、熊率、白马、商丘、史晁、史叶、羊角、仲叔。<br><br>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新斌则认为,源于古都朝歌的姓氏达160多个。</h3> <h3>来源:商氏文化研究会公众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