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同窗忆 夕阳再叙情,——漳浦三中65届同学毕业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纪实

石镜娃

<p class="ql-block">六十载春秋如白驹过隙,毕业的钟声仍在记忆深处回响。六十年前,我们从漳浦三中校园依依作别。那时的我们,青春年少,为了理想信念,为了生计奔赴四方。如今,银发映照着不变的初心,蹒跚步履丈量着跨越世纪的同窗情谊。</p> <p class="ql-block">今年五一期间,张友鹏同学专程从厦门返回漳浦,召集部分同学座谈。座谈中,大家希望借着毕业六十周年的契机,创造一个再次相聚的机会,重温往昔美好时光。经共同商议,推举张友鹏同学作为活动牵头人,每班选派两人组成筹备组开展工作,并初定于5月17日在天福文化产业园开展活动。</p> <p class="ql-block">筹备组迅速行动起来。宋美萍、郑瑞标同学紧密协作、辛勤付出。筹备组认真商讨后,确定以《甲子同窗忆 夕阳再叙情》为主题,用“毕业六十周年座谈会 + 参观游览”的形式举行活动。很快敲定了时间、地点、参加对象、活动路线、活动安全等相关事宜,并于9日向同学们发出通知,得到积极响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5月17日,天气晴朗。清晨,同学们准时汇聚到县城集合地,一同乘坐大巴车前往聚会地点——天福文化产业园。</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首先抵达天福集团漳州科技学院参观。这所学院由著名台商、世界茶王、天福集团董事局主席李瑞河先生于2007年创办,是一所非营利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助力一带一路,续写茶马古道,根植福建,香传全国,茗扬世界。同学们在此感受现代科技教育的风采,并集体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接着,大家移步天福茶博物院。该院于2002年1月建成开院,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院内有主展馆、茶道教室、日本茶道馆、韩国礼茶馆、书画馆等5幢主建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院内,只见秀木遍布园中,湖水微漾,</span>汉亭、唐山、宋桥、元塘、明湖、清池、兰亭、曲水、武人茶苑、<span style="font-size:18px;">刻着历代文人墨客茶诗词的茗</span>风石刻等景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span>局精巧紧凑,立意独具匠心,环境清幽雅致。</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先后在福慧庵观看日本茶道表演,在中国茶道教室品茶、观赏中国茶道表演,在主展馆了解中华茶文化及世界各国茶情,在参观中学习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感受茶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福慧庵观看日本茶道表演。</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茶道教室品茶、观赏中国茶道表演。</p> <p class="ql-block">主展馆展示的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赠送的“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饼茶。及2001年由云南思芧市人民政府赠送的普洱大茶饼。</p> <p class="ql-block">陆羽煮茶</p> <p class="ql-block">下午,毕业六十周年座谈会在天福养生文化村举行。座谈会由宋美萍同学主持。首先,张友鹏同学向与会同学汇报座谈会筹备情况,并深情回顾自2016年以来的同学聚会,字里行间尽显漳浦三中65届同学浓浓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上,同学们情绪高昂、踊跃发言,纷纷诉说着对三年校园生活及毕业六十年来的深切怀念:回首往事,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我们曾一起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在校园里追逐梦想。那些青春的记忆、真挚的情谊,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自校园惜别后,我们各自经历人生风雨,尝遍生活酸甜苦辣。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从未忘记母校的培育之恩、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同学间的真挚情谊。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相聚,虽已白发苍苍,但心依然年轻。看到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听到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青春年代。</p> <p class="ql-block">张德法同学的夫人杨幼儒老师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上,刘耀忠同学当场吟诵了为此次聚会创作的《满庭芳·漳浦三中65届天福甲子聚》,陈建昌同学也分享了《同窗六秩天福再聚有感》。两人的诗词追忆往昔、感慨当下,表达了大家历经六十年沧桑岁月,却依然保有深厚的同学情,也寄托了对同学们“身体健康如南山不老松,情谊绵长似潺潺流水”的美好祝福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为参加此次座谈会,张春风同学连夜撰写了《六十年再聚首,青春永不散场》的发言稿。普通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工整钢笔字,还有红字标注,尽显其对座谈会的用心与对同学的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在座谈会现场,张春风同学颤抖着展开手写稿卷,激动地说:“今天,我们漳浦三中65届的同学们,终于站在了同一屋檐下。看着你们熟悉又陌生的脸庞,我的眼眶忍不住发热”。</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里,我们有人戍守边疆,有人躬耕田野,有人桃李满天下,有人商海闯荡,但无论走得多远”。我们永远是漳浦三中65届同学。</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时间是最无情的刻刀。可今天我要说:在我们这群老同学面前,时间输了。它带走了我们的黑发,却带不走教室后墙那张褪色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最后,张春风同学深情提议:“来,让我们以茶代酒,敬永不褪色的1965,敬风雨同舟的彼此,更要敬这个让我们白发相聚的好时代。愿我们八十岁再相聚,笑着喊出彼此的外号,哼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因为在我们心里,漳浦三中65届,永远正青春!”</p> <p class="ql-block">三中毕业后,投身军营,在原武汉空军服役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三中毕业后,到云霄师范就读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三中毕业后到漳浦一中就读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今天参加活动的九朵金花。</p> <p class="ql-block">参加今天活动的一班同学。</p><p class="ql-block">左起:吴满森、林杰法、吴育惠、蔡宝明、蔡银盛、王秀凤、张友鹏、陈美素、刘荣有、陈素美、林龙合、林秀花、张德法。</p> <p class="ql-block">参加今天活动的二班同学。</p><p class="ql-block">左起:何华琨、陈丽音、杨天壹、詹振良、张大乌、陈建茂、陈开木、杨援生、郑瑞标。</p> <p class="ql-block">参加今天活动的三班同学。</p><p class="ql-block">左起:陈在镇、陈建昌、陈龙海、蔡阿良、郑长茂、张春风、陈阿绸、王美细、宋美萍、江坤琳、刘耀忠、黄献忠。</p> <p class="ql-block">离别的车轮碾过阳光,天福养生文化村飘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这群见证共和国成长的特殊群体,用六十年光阴验证:同窗情谊能穿透时代风雨,而真正的青春,永远驻留在追寻美好的同学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