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沂蒙山永远的丰碑》幕后:</p><p class="ql-block">银发团队用赤诚铸就红色丰碑</p><p class="ql-block"> 襄阳市老年大学音乐系,一场沉浸试党课《沂蒙山永远的丰碑》以沂蒙山区的抗战历史与红色精神为题材,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襄阳市老年大学音乐系党总支书记李文玲老师的周密策划,精心编排打磨,在学校开放日震撼璀璨亮相。而在该音画剧光芒万丈的背后,有着幕后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他们用心血、智慧、协作精神,诠释了“沂蒙魂”的当代传承。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匠心独运:打造真实场景的音效和字幕人</p><p class="ql-block">襄阳市老年大学音乐系党总支书记李文玲,为了确保《沂蒙山永远的丰碑》剧情顺利完成,特意安排了音乐系几名党总支委员负责后勤服务工作。研修班班长沈宝珍承担着音效重担。为了让沂蒙山区的硝烟气息更浓厚,她把自己锁在电脑前数十个夜晚,逐帧研究原版剧情,从沂蒙山小调的旋律起伏,到烽火岁月里的鸡鸣孩啼,都精准捕捉。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而且排练时反复修改,那些精确到一分一秒的人物动作和场景的音效设计,让声音成为穿越时空的渡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负责舞台监督的是音乐系三年级三班班长沈宝琪,她是宝珍的亲妹妹,她们姐妹花都很敬业,妹妹沈宝琪则化身"舞台管家",20多场排练场场不落,事无巨细,责无旁贷,在现场帮忙放音乐、跑前跑后为演员们服务</p> <p class="ql-block"> 二、精雕细琢:塑造鲜活角色的道具服装人</p><p class="ql-block">音乐系党总支书记李文玲,专门抽调了党总支三位总支委员张杰萍、司秀学、周华玲,她们各自都担任着一个班的班长和书记,然而她们克服困难,勇于担当,分工协作,在还原历史真实方面下足了功夫。为了寻找符合角色身份和时代背景的服装,在音乐系党总支书记李文玲的亲自指导下,她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当时沂蒙地区人们的着装风格和特点。从八路军战士的军装到老百姓的粗布麻衣,每一件服装都在网上精心挑选,力求做到材质、款式和颜色的高度还原。对每一幕的各种角色的服装道具认真记录,并根据不同角色、不同型号、设计制作成统计表格。她们自己搬运服装道具,自己动手制作道具扎彩门等,每一次排练都把道具为演员们准备好,排练结束后又把道具收回保管室。</p><p class="ql-block">全剧60多套服装,其中主要演员海棠一人就需要3套服装,49双鞋、30支枪和10多种小道具,党总支委员戏曲表演班支部书记张杰萍,分别在网上一件一件的淘,一丝不苟的对比购买。她根据角色的经历和性格,为演员精挑细选独特的服饰。为了节约一元一元的砍价。</p> <p class="ql-block"> 党总支支委司秀学母亲病重还牵挂着剧组,她既是道具服装组成员,又负责技术含量很高的字幕编程,"沂蒙山永远的丰碑"的背景字,她反复修改了9次字体。她把电脑般到排练现场,认真仔细的把每一场的剧情,主要角色和群众演员的名字都在背景上呈现出来,有时候为了一段文字更贴近剧情,需要反复修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台前幕后 宣传造势绽放集体智慧</p><p class="ql-block">宣传组由三个班的党支部书记:周华玲、周敏、雷毅红通力配合。为了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深入人心,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周华玲在剧前、剧中、剧后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撰写的9篇报道,先后在学校广播站、汉水襄阳、《湖北日报》等平台发表,并把排练时,总导演李文玲老师指导演员的一招一势,用视频录制下来,发到剧组群供演员们练习参考。</p> <p class="ql-block"> 66岁的雷毅红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抓拍了几千张照片,用镜头捕捉台前幕后的动人瞬间,从演员排练时的专注神情到观众擦拭泪水的真实反应,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对红色文化的敬畏。演出前夕,周敏和雷毅红精心设计的展板率先亮相,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沂蒙红嫂、沂蒙剧情介绍,人物群像,吸引众多市民和老年学员驻足学习。宣传组的"铁三角"周华玲、周敏、雷毅红,发起了一场红色传播攻坚战。</p> <p class="ql-block"> 四、全情投入:沂蒙山红色故事的讲述人</p><p class="ql-block"> 沂蒙山红色故事的讲述人:是襄阳市老年大学音乐系研修班党支部书记张毅劲。他负责每一场演出的剧情讲述,沂蒙山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承载着一段段热血与信仰交织的历史。为了生动的讲述《沂蒙山永远的丰碑》的剧情,在导演李文玲老师的指导下,他狠下功夫,还让学校广播站站长丁金刚把解说词朗诵录制下来,模仿着一字一句的练习。他练习了无数遍,但每一次讲述,他的声音都会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敬意,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的学员了解历史,传承沂蒙精神,让这座永远的丰碑,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周华玲</p><p class="ql-block">图:雷毅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