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蒙自南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国立西南联大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四字校训:“刚毅坚卓”</p> <p class="ql-block">南湖岸边的蒙自海关总署旧址</p> <p class="ql-block">最具独特个性、文人风骨和民族气节的“国宝”级国学大师刘文典:早年日本留学其间曾任孙中山秘书;因研究《淮南子》、《庄子》颇有成就而自称“中国最懂庄子的人,并被时人推崇为“国宝”级国学大师;1928年任安徽大学校长时,因学潮问题与当时最高统帅蒋介石一言不合,一脚将其踢到医院里而名声大振!抗战期间敢于直面怒怼日本人的诱惑并支持儿子卧轨抗日而失子;蒙自文学院时,南湖岸边设坛讲学,听讲着爆棚,学生教授齐聚一堂。48年一句“文化的根在国内”拒绝随蒋赴台。不幸的是在58年的政治运动中死于非命!</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时期生活困境中的诗人闻一多</p> <p class="ql-block">蒙自海关旧址</p> <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与碧色寨车站</p> <p class="ql-block">电影《芳华》、《无问东西》取景地。抗战期间为外援军需物资运输大动脉,西南联大师生在此下车来到蒙自。</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走进历史深处的蒙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自滇东南,清末设海关。</p><p class="ql-block">抗战烽火起,联大南湖岸。</p><p class="ql-block">刚毅育英才,师生卓而坚。</p><p class="ql-block">大师音容在,留与后人谈。</p><p class="ql-block"> 从元阳到蒙自,两个多小时路程,一路之字形山路。司机可能忙着接单,一路不停的刷手机、打电话。这种路况对他来说可能司空见惯,但让我们确有些紧张,忍不住提醒了他几次。好在路上车辆不多,总算一路平安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蒙自为云南东南部边陲一个偏僻的县级小城,有2100多年建县史,是红河彝族自治州一个由汉、彝、苗、壮、哈尼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2009年撤县建市,常住人口不足60万。目前尚无民航班机通航,所以到蒙自旅游的多为小众游客。</p><p class="ql-block"> 对很多人来说蒙自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上海因一条“蒙自路”方知遥远的云南有个名曰蒙自的地方,在水果飘香的季节有来自蒙自硕大而多汁的石榴。</p><p class="ql-block"> 过桥米线源之蒙自,有30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大半个中国的美食,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但凡产米的地方都能品尝到米线,在云南更是主打餐饮,但多数都是形似而神不是了,只是作为早点快餐而已。所以,到蒙自一定要去品尝一下当地的正宗米线。</p><p class="ql-block"> 除了米线和石榴,蒙自更是一个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蒙自的南湖、坐落在南湖岸边的“西南联大旧址纪念馆”、“西南联大先锋书店”、蒙自“海关总署旧址陈列室”、具有法国建筑风格的碧色寨车站等处是大多数旅客必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885年,清末中法战争结束后,由于蒙自靠近越南的特殊地理位置,西方列强于1898年在此设立海关,并在其后的52年间由美、英、法、意、日等西方列强控制关税。1910年由法国投资修建的滇越铁路开通。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联运铁路,曾为中国西南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蒙自虽地处偏僻,但由于滇越铁路和碧色寨车站的特殊存在,让它在抗战期间具有特别的战略意义,成为外援和军需物资运输的大动脉。</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碧色寨滇越铁路文化公园”就是依托滇越铁路和碧色寨火车站遗址开发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1938年初,已在昆明落脚的西南联大因校舍紧张,而蒙自有当年海关银行可容纳900余人的空置房子,且边上就是美丽而宁静的南湖,是一个非常适合读书学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交通上因滇越铁路上的碧色寨车站离蒙自也就10多公里,所以,西南联大就在蒙自南湖岸边建了分校,设立文学院和法学院。一度云集了一批当时国家级的大师学者,如:陈寅恪、闻一多、刘文典、吴宓、朱自清、潘光旦、冯友兰、钱穆等。他们的到来给这座少数民族聚居的边陲小城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他们一把椅子坐在南湖岸边,一节课能讲数小时。而每当陈寅恪、刘文典等国学大师讲课时,听讲者不仅有学生,也有教授。因此,他们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该分校虽只有半年时间,但却留下了他们很多美好而又令人心酸的人生故事。</p><p class="ql-block"> 当年大多数西南联大师生跋涉数千里通过滇越铁路来到蒙自和昆明。因此,蒙自能在抗战期间,为保存中国文化和战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92年滇越铁路停止客运,现已不再承担主要运输功能,只作为历史遗址和旅游景观开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艰,为保存中国文化火种,不畏险阻、千里跋涉来到昆明和蒙自的联大师生,虽生活在“饭甄凝尘腹中虚”的困境中,但仍矢志不移,坚守联大“刚毅坚卓”四字校训。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国之栋梁,更有像杨振宁、李政道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这些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家国情怀的科技精英、文人学士在日后的几十年里,不管身在何处 都为传播中国文化和人类科技事业做着不懈的努力和贡献。建国后留在国内的,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也为国家的人文和科技事业做出了不朽的业绩。在外敌入侵、国力微弱、民生凋敝的战争岁月,惟独教育一花独放,位居世界前列,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堪称奇迹!</p><p class="ql-block"> 岳南《南渡北归》一书中对这段历史和当年大师们的风采、风骨有很详细的描述。历时半年读完了这近200万字的皇皇巨著,对抗战期间大师们跌宕起伏的命运,及48年以后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让人唏嘘不已、感概万千!</p><p class="ql-block"> 一直很期盼去看一看蒙自美丽的南湖,和当年大师们曾经生活过的这片神秘土地;重走一下大师们走过的地方,重温一下当年联大师生们留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但今天的蒙自早已不是书中描绘的样子,四周被高楼环绕的南湖像一个大池塘,而不再幽静。花灯初上,湖边跳广场舞的、奏乐的有点让人头晕!湖中间有很多亭台楼阁,在灯光映照下璀璨夺目,有不少游客夜游。南湖周边的楼房整齐排列,但入住率好像不是很高。遥看周围楼房,发现我们入住的那栋楼也只有我们住的那层有灯光。</p><p class="ql-block"> 走进碧色寨车站,一座法式黄色建筑首先映入眼帘,一股民国风扑面而来,好像穿越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走近才发现是一些俊男靓女在这里打卡拍照。路边还遗存有一百多年前法国人的海关仓库,已经很破败,但却是当年屈辱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南湖岸当年国立西南联大旧址纪念馆,海关陈列室等,也算不虚此行。碧色寨车站因《芳华》《无问东西》等影视拍摄成为文旅热门打卡地。当年联大师生们的故事也已成今日蒙自、碧色寨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只是被高楼环绕的南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静谧。</p><p class="ql-block"> 2025/05/21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