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5.21(三)21:30 王老师手记</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底我去北京参加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的“加油”项目的培训,之后的2018年,2019年参加了项目组织的督导活动。</p><p class="ql-block">去北京的这一趟,参加完4天的“加油”项目培训后,我没有离开北京,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理科办理了进修手续,待了半年后才回昆明。</p><p class="ql-block">从昆明飞到北京的第一天早上,十多点我到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理科,认识了科主任刘松怀老师。第2天去参加培训,4天培训完就到周末,第2周周一早上我再去见刘老师时,他让我去医务科办半年的进修手续。这天早上我8点就到住院部的大厅,看着200多平米的地方全是轮椅,我被吓到了。第一天来医院的时候,因为是十点多,治疗的病人都在各个治疗室里,早上8点是病人从病房到各个治疗室的时间,患者会坐轮椅在大厅里等电梯。</p><p class="ql-block">看到这样的情景后,这一天我在徘徊,到底该不该办手续来进修呢?我来北京只做了4天培训的准备,培训完就回昆明,现在从4天变成了半年?最后还是留在北京进修……</p><p class="ql-block">时间已经过去8年了,老师微信的个性签名仍然还是:觉察容纳分化理解接纳感恩欣赏选择行动体验负责。</p><p class="ql-block">在北京进修的时候,我就跟老师说过,感谢他的话。8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还是要说:感谢老师给我机会。在北京心理科进修的最后一个月,老师给了我极大的自由,让我自己选择进修内容,我选择了在医院里观察病人。我在医院工作的10年经历中发现:我并不了解患者,医生面前的患者表现的并不是日常中的患者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医生面前的患者是一个人,离开医生后,患者又是另外一个人。</p><p class="ql-block">我在医院工作的科室是儿科,我们医院没有成人的康复科,因为进修的是康复医院的心理科,了解患者就成了我的工作重点。</p><p class="ql-block">这一个月我在走廊,大厅观察病人,这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有了第一手的观察资料,在我的新疗法“手碟游戏音疗”中,我才知道脑康复对于康复病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