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永驻的美篇

童心永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小满随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致谢原创者)</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正值小满节气。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自然万物渐次丰盈的时节。在我们沿江江南地区,小满不仅意味着小麦即将成熟收割,更拉开了夏季多雨季节的序幕。农谚云:“小满不下,犁耙高挂。”充足的雨水,是夏季作物茁壮成长的保障,也是农民心中最深切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小满时节,不妨去田野走走,感受那金黄麦浪的壮美画卷。清晨时分,初升的朝阳洒在饱满的麦穗上,微风拂过,麦浪起伏,如诗如画;夕阳西下,麦田被染成一片金黄,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令人沉醉其中,难以移步。</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皖河农场,在这小满时节,广袤的田野间,处处可见丰收的景象:收割机在麦田中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一辆辆满载麦子的汽车驶向库房,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p> <p class="ql-block">  在这“小满”收割麦子的时候,我不禁回想起五六十年前奶奶讲述的往事。奶奶说,解放前的麦收前夕,是她和乡亲们最难熬的日子。那时庄稼青黄不接,家中粮仓空空如也,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走上逃荒要饭的道路。为了生存,奶奶也曾带着父亲远行乞讨。</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从记事起,每到麦收季节,我们兄妹几人便奔向收割后的麦地,拾起散落的麦穗。即便只是几十斤的收获,也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因为父母把麦子磨成粉,我们可以吃上面粉粑和面条了,是多么开心的事。</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农场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对于孩子多的家庭而言,额外的粮食补充显得尤为重要。那段岁月里,我们放下书包便奔向田野,拣麦穗、摸鱼虾,铲猪菜是“必修课”,虽辛苦却充满乐趣。</p><p class="ql-block"> 我们年少时的生活经历,是当今零零后孩子们无法想象的。当年我们日常生活吃菜湖菜饭、山芋、南瓜当主食是常有的事,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也不希奇,正是这年少经历的”小满”,磨练了我们对生活的执着和追求,成就了今天过幸福生活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小满时节,是农忙季节。成熟的麦子需争分夺秒地收割,已插秧的水稻与茁壮生长的棉花,也需要及时施肥、精心管理。麦子成熟后最怕连绵阴雨,一旦被雨水浸泡过久,不仅产量锐减,品质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趁着晴好天气抢收麦子,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 农民讲究不误农时,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只有抓住时机,才能迎来秋天的丰收。人生亦然,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机遇,唯有把握当下,全力以赴,方能有所成就。曾经,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追求尽善尽美,却往往忽略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人生难免有缺憾,而这些经历恰恰成为我们成长的养分,教会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这小满时节,我对“小满”二字有了更深的感悟:小满教会我们知足常乐,提醒我们不必追求极致的完美。古人将此时称为“小满”,而非“大满”,正是蕴含了“月满则亏”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我们,更应懂得“小满”状态的珍贵,心中有小满,往后的生活就有盼头,也有奔头,享受好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过好当下的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牢记“人生难得尽人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或许就是小满节气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p><p class="ql-block"> (时值小满,对小满由感而发,胡言乱语的写了以上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