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史堡子西倚东风、东接陕西、北邻定边、南望麻黄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虽然干旱少雨,土地干渴,植被稀薄、生态脆弱,但乡亲们热爱生活,沃土耕播,山坡羊欢,山沟吼歌。</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沉睡千年的古峡,更是黄土高原小盆地中的奇葩,可谓:一塘田地肥肥,两沟丹霞美美,三面溪水潺潺、四周山丘绵绵,五谷荞花香香,六畜羊只胖胖。风景独特,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路通、水通、电通、网通、路灯通。既有红色遗迹——1948年盐池县政府常务会议旧址、西梁战役游击队休整地旧址;更有梦幻丹霞——红石峡、传奇之谷——龙王庙、龙王峁、龙王峡、迷你之峡——喜鹊峡。来到这里,可以追寻历史足迹,更能领略大自然的神工之作。</p> <p class="ql-block"> 这里四季宜游(除了下雨)。春听风吟,夏亲稼穑,秋观荞花,冬溜冰雪;白天钻山沟、淌溪水,峡谷如诗、丹霞似画、神笔之作;晚上燃篝火、嗨热歌,烧烤作朋、美酒为友、豪猛洒脱;夜半望穹空、数星星,一弯新月、嫦娥起舞,银河闪烁;早起观日出、沐晨雾,炊烟袅袅,羊咩人笑,美妙和谐;住老窑洞,睡土炕、接地气、夏凉冬热;食跑山羊,炖土鸡、荞剁面、美味多多。风味小吃独具特色、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民风淳朴的史堡子人欢迎您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一、盐池县政府常务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25日,盐池县政府常务会议在史堡子史书清家“小窑”召开。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郭文举主持,孙存玉(县保安科副科长)、李有煜(县财政科科长)、熊烈(县委秘书)、刘奎本(县委宣传部部长)、杨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等参加,会议听取了四、五区关于建党、干部、学习、土改等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期一天半。</p><p class="ql-block"> 这是盐池县委政府撤退到南部山区后召开的第一次县政府常务会议。</p> <p class="ql-block"> 图左为时任县委副书记郭文举,图右为会议记录。</p> <p class="ql-block"> “小窑”还是时任副县长聂秉和的驻地之一。聂县长和妻子郑永亭、儿子安宁先后在此居住有一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二、西梁战役游击队休整地旧址</p><p class="ql-block"> 1948年元月,县游击队撤退到定边芦草沟,盐池县国民党清乡团中队长陈明德等40多人,乘机窜至五区四乡一带山区,抓丁抢粮,为非作歹。2月14日,游击队闻讯后,由县长孙璞和县委副书记郭文举率领,长途跋涉百余里,晚上到达史堡子,人困马乏,乡自卫军连长史明纲安排游击队在家吃饭、睡觉、他带人喂马、放哨,让游击队得到了短暂的休整。15日五更游击队出发,天麻麻亮赶到西梁,和团匪交战。</p><p class="ql-block"> 团匪盘踞山头,游击队猛攻不克,随后就以一班兵力埋伏,其余骑兵撤退,诱敌下山。团匪果然中记,向骑兵游击队追来,埋伏的游击队向团匪猛烈开火,将敌击溃。战斗三小时后,打死中队长陈明德等3人,打伤2人,缴枪3支,子弹85发。</p><p class="ql-block"> 这次战斗的胜利给团匪的疯狂窜扰以沉重打击,为游击队扩大根据地创造了条件。而游击队在史堡子的短暂休整为赢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 三、红石峡</p><p class="ql-block"> 位于史堡子北边的马莲河沟内,是一处充满神秘与壮丽的自然奇观。这里沟坡陡峭,河床平坦,常年有清澈的潺潺流水穿行其间。十里长峡,九十九道湾,每一湾都是一幅独特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这方沉寂已久的山水,灵动秀丽。丹霞烘托出黄土地的魂魄,古朴,厚重。纯自然的品读,会让每一位造访者咏之!叹之!水墨丹青,亦诗亦画。您会留恋,您会不忘,您会重游。</p> <p class="ql-block"> 登高回望,夕阳下的红石峡别具一格,如此赏景览胜之地,令人惊叹。让我们回归大自然,在峰峦间畅游,在峡谷间遐想,来一次洒脱的原生态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 红石峡的景色如屏如障,山峰与怪石相映成趣,丹崖碧水相得益彰。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四、传奇峡谷——龙王庙、龙王峁、龙王峡</p> <p class="ql-block"> (一)龙王庙</p> <p class="ql-block"> 传说清朝初年,史堡子对面的“顾记峁”发生山体滑坡,露出一尊龙王塑像,色彩斑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非常神奇。</p> <p class="ql-block"> 山体滑坡旧址</p> <p class="ql-block"> 经过商议,决定把龙王塑像请到史堡子庙园子里的“龙王庙”。请到沟河台后,众人歇缓,抽锅子烟的功夫,再怎么抬也纹丝不动。这时,“土神爷”出现了,用拐杖指着说,这个地方依山傍水,对面又是“龙抬头”,是一块风水宝地,就在这里给“龙王”安家吧。说完“土神爷”飘然而去,把拐杖留在了庙台子后面的沟里。</p> <p class="ql-block"> 拐杖峰,屹立数百年,岿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 这样就出现了只有几十口人的史堡子,却供奉着两座“龙王庙”的奇特情况,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恍然大悟。</p> <p class="ql-block"> 戏台子</p> <p class="ql-block"> 据说,庙台子龙王庙修建的很气派,坐西向东的四间庙宇,大四合院子,大门东开,门口有两尊石狮子。院子北边还有六孔窑洞,三孔供奉神像,剩下的是供三个和尚居住的僧舍。庙的东南面修建了大戏台。一时香烟缭绕、香火旺盛,每年都要举办大型庙会。每遇干旱,还要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抬楼子”或者“抬老爷”。吸引众多的香客朝山进香,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史堡子两座庙——庙园子“龙王庙”和庙台子“龙王庙”均在“同治回乱”中被焚毁。</p> <p class="ql-block"> 遗留的瓦当、砖块、香炉或是梵钟的碎片。</p> <p class="ql-block"> (二)龙王峁</p> <p class="ql-block"> 龙王峁,就是“土神爷”所指的“龙抬头”,以前称之为“龙王庙疙瘩”。庙台子“龙王庙”对面的山峁,酷似长龙,头西尾东,硕大的龙头,巍峨壮观;逼真的龙爪,惟妙惟肖;尤其是“龙脊”,它不同于其他山脉,是群山万壑中的奇葩,起伏蜿蜒数百米,充满活力的龙脊栩栩如生,透出山脉的灵气、秀气和神气,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雄伟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 (三)龙王峡</p> <p class="ql-block"> 在“龙王峁”的东西两头,有南北向的峡谷,西为“龙头峡”,东为“龙尾峡”,还有几处无名峡,统称为“龙王峡”。</p> <p class="ql-block"> 1、龙头峡</p> <p class="ql-block"> 龙王峡是大自然的杰作,它的美丽让人心醉神迷。它如同一条红色的龙脉,蜿蜒在山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力量。</p> <p class="ql-block"> “龙头峡”,同样的黄土丹霞,格外的引人入胜。其一是山涧小溪,使这里的气候温湿宜人,空气清新,漫步期间,心旷神怡;其二是峡谷更加陡峭,奇峰怪石,巧夺天工,既有落差较大的“冰瀑”,更有传奇的“山体滑坡旧址”,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 难得一见的黄土丹霞,弯弯曲曲,层层叠叠,形形色色,奇奇特特,让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2、龙尾峡</p> <p class="ql-block"> “龙尾峡”,一条长约一公里的“石窟窿”,植被良好,生机盎然,和光秃秃的山峁、多彩的峡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齐腰的“芨芨草”覆盖着狭窄的山谷,需小心翼翼地拨开它,缓缓前行,去探秘未知的峡谷。</p> <p class="ql-block"> “龙王峡”睡得太久,睡得太沉,以至于人们快将她遗忘了。但愿我们的探访能为古峡的唤醒抛砖引玉,投石问路。</p> <p class="ql-block"> 五、喜鹊峡</p><p class="ql-block"> 喜鹊峡位于史堡子东边的喜鹊洼沟里,属于峡谷中的小家碧玉,既有红石峡的秀美,又不失龙王峡的险峻,是史堡子的又一美景。</p> <p class="ql-block"> 百闻不如一见,进入喜鹊峡就是令人震撼的惊艳。大自然巧夺天工,绿水为墨,青山为纸,浓墨重彩,描绘出山的秀美,崖的靓丽,峡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 喜鹊峡如同一条多彩的绸带,缠绕在山谷间,多姿多彩的石壁上刻满了历史的印记,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峡谷之村,名不虚传。史堡子不缺美景,不缺美食,缺的是游客,更缺的是关注。</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徒步探险旅行吧,走进史堡子,来个沉浸式深度游,畅游红石峡,体验它的灵秀之气;探险龙王峡,领略它的神奇之气;揭秘喜鹊峡,沾沾它的喜庆之气。</p><p class="ql-block"> 愿史堡子以峡为媒,乘龙腾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