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的低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七(13)班 叶沁心 指导老师 刘 莉</span></p><p class="ql-block">流年清浅,韶华潋滟。繁花压满枝头肆意生长,橙黄的日落吻着烟霞。漫步在斑驳的古巷深处,我聆听到了时光的低语,一段充满馨香的旧光阴在心中温柔地铺展开来...... </p><p class="ql-block">“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清脆的童谣萦绕在耳边,我的童年便是在外婆的呵护下度过的。</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5岁,外婆71岁。</p><p class="ql-block">春风十里,风光无限,凭窗远眺,眼前一片姹紫嫣红。幼儿园的放学铃声奏成了一首春日交响曲。我开心的第一个冲出校门,一眼就望到正在树影下等我的外婆。她衣着简朴,手提一个小袋子,眼里满含粲然笑意,见我出来了,便弓身上前拥抱我,温柔地抚摸我的头说:“宝贝,我们回家啰!”这时,她会像变魔术一样从小袋子中掏出一盒烤鸭,我开心得像吃了蜜糖,两眼放光。外婆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从中取出一只硕大的烤鸭腿,又从袋子中抽出一张面巾纸,裹在鸭腿周围,让我的小手少沾油渍。我一只手珍而重之的抓着鸭腿,另一只手紧紧牵着外婆。路上你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天真无邪地向老人讲述幼儿园的趣事趣闻,而老人则耐心又欣慰的静静聆听,就这样,一老一小,手牵着手,迈着稳重又轻盈的脚步开心地回家去,那是小女孩儿时最大的快乐,那种沁入心底的甜蜜至今想来依然令我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落日余晖的碎片布满整条小巷,我顺着碎片的方向徐行,一路上闪烁着金光,不知何时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在金光收拢的地方,是袅袅炊烟升起,是盏盏灯火闪烁,那是外婆家的方向。</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8岁,外婆74岁。</p><p class="ql-block">光阴流转,岁月如烟。夏日一个宁静的午后,清风拂来高亢的蝉鸣,外婆坐在院子的躺椅上摇着蒲扇,而我依偎在外婆身边,陪着她唠家常。外婆眼中满是回忆,一脸傲娇地说:“宝贝,你小时候很多习惯都是我教的,比如:吃饭不能只含不吞,吃东西要抿着嘴,不能发出响声,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等。还有,你最喜欢吃我煮的煎蛋,说谁也煮不出外婆的味道,唉,一晃眼,我的宝贝都长这么大了。”我听了之后感到心中暖暖的,问道:“外婆,你能不能不要变老呀?一直陪在我身边。”外婆果断地说:“那可不行!”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呀?这样不好吗?”外婆慈爱地看着我说:“如果我不变老,宝贝就不能长大了呀,你只有长大才可以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遇见更多的、更美的人和事,只要你每天幸福、开心,外婆就开心了!”年幼的我不明白话外之意,只觉得外婆兴许不喜欢我了,瘪着嘴委屈地哭了。如今想起这一幕,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忧伤。外婆陪我慢慢长大,而我只能无奈地看着外婆一天天老去。当时外婆语调平静不起波澜,现在的我内心却泛起阵阵涟漪。后来妈妈告诉我,外公去世的那两年,外婆非常孤独无助,常常以泪洗面,恰逢我上幼儿园,于是让外婆照看我,希望她能尽快走出悲痛的阴霾。妈妈还说,是我陪着外婆度过了那两年最艰难的时光。听后,我心中像是被推翻了调味瓶似的,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10岁,外婆76岁。</p><p class="ql-block">风吹散晚霞,拂过山岗,撞到了充满回忆的夕阳瓶,思绪被拉回到与外婆挥手告别的那个晚上。爸妈要接我去城里上学了,那天吃完晚饭,已是夜幕垂帘,刚坐上车,无意间抬头,一束光越过乡村小道上稀疏的车辆,划破了沉沉暗夜,映入眸中,分外耀眼。顺光极目望去,是外婆提着手电筒,正步履蹒跚地向我走来,灯明晃晃的,亮得能看清外婆脸上的皱纹,被晚风撩起的发丝,在灯光下散发着银白色微光。外婆拉着我伸到窗外的手,再三叮嘱:“宝贝,要乖哦,要开心哦,要常回来看外婆啊。”车开动了,外婆跟着车子紧走了几步,用力向我挥了挥手,直到影子被越拉越长,直到她完全淡出我的视线,我静静地坐着,也静静地想着,外婆的爱似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不惧风雨猛,不怕岁月长,即使身处寒窖,也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余晖落尽沐晚霞,黄昏迟暮远山寻”,窗外树枝摇曳,叶落如雨。年华之羽,拂过无垠的碧波,时光的低语,悄无声息。岁月的洗礼,让外婆不复从前,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一头银发,脸上布满皱纹,粗糙的手上尽是老年斑,身子也不如以前硬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明灭的云霞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唯有不变的是外婆对我无私的爱,纵使人海茫茫,也可抵岁月漫长,感谢外婆的教养之恩!</p><p class="ql-block">谨祝外婆顺遂无虞,喜乐安康!</p> 02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2)班黄钇辰 指导老师 吕娇</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忧国忧民心无愧,立党为公一百秋。” </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一百个春秋,一百个磨砺前行,一百个光辉岁月,这百年来,在党的指引下,我们祖国的发展越来越昌盛。如今我们能坐在教室中安稳学习,能无忧无虑地生活,能在阳光下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这都离不开党为人民所做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朝晖满地</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中国就像早晨刚升起的太阳一般。比如,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工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又例如,在外交工作方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用顽强地拼搏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奋斗与努力!他们为祖国兢兢业业百年不为自己,只为人民,是多么令人赞叹啊!</p><p class="ql-block"> 追逐晨光</p><p class="ql-block">回首过去的峥嵘岁月,一个个伟人虽然在历史舞台上渐渐走远,但他们充满坚毅、光辉的身影永远在我心里。谁也无法忘记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自己健壮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孔的年轻身影。每每想起黄继光同志,我都热血澎湃,每每阅读到关于他的事迹,我的心头就更多一份敬畏之情。就是千千万万个像黄继光同志这样的革命战士,把自己鲜活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p><p class="ql-block">记得第一次听黄继光同志的故事,还是在三四年级,那时候奶奶坐在我身旁和蔼地说着她母亲那个时代的故事。“那时候啊,情况可危急了,因为战士们已经和美军激战了好久,伤亡惨重,如果不能消灭美军的集中火力点,我们的战机可能就会贻误。”奶奶说着,脸上浮现出一抹严肃,“这时我们人民的英雄黄继光挺身而出,在扔出手雷后用自己年轻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当时我还小,但听着这样的故事,心里也油然而生出崇敬的感情。我至今还记得奶奶说了句:“继光,继光,这名字也如他人一样,提醒我们要继承共产党无畏的意志,一步步走向光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一直存于我心底,同他的故事一起,并没有随着我的成长而消散。就因为有这样伟大的同志们的努力,我们才有如今的光明,他们的故事不会散场,而是一代一代传下去。</p><p class="ql-block"> 骄阳升起</p><p class="ql-block">从星星之火的微弱,到燎原时的热烈,再到大江南北吹拂着温热的风。这百年的变化都来自于共产党的努力,共产党如暖阳一般,照耀着全国人民。</p><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党的努力,也要我们民众的支持与贡献。党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怎能不心怀感恩之心,报答党的恩情?作为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跟着党的指引,关注国家大事。而不是沉迷网络,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生活是用千万个共产党员的身躯换来的,也不能忘记父母辈为我们创造的条件。我们要争取未来有一天也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负华夏儿女共同的奋斗。</p><p class="ql-block">党是照亮我们前进的明灯,多谢您的指引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贡献。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心系祖国,永远跟党走,那鲜红的旗帜永远飘扬于万里晴空,飘扬于我们心中</p> 0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青春之笔,书文化新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10)班 叶筱彤 指导老师 孙建忠</span></p><p class="ql-block">泱泱华夏五千年,新新青年热血扬!</p><p class="ql-block">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既是五千年文明的继承者,更是新时代文化的开拓者。从甲骨文的刻痕到活字印刷的墨香,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到"一带一路"的蓝图,中华文化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今天,让我们以青春之笔,书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泱泱华夏,万古江河,中华文化像长江黄河一样源远流长,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每一代历史都凝聚了上代的精华和自己所具有的特色,就从汉字的发展来看:从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再到青铜器上的金文,又发展到了篆、隶、楷、草、行,大多文字变得越来越简便,又与先前的文字密不可分,这样一环扣着一环,不断发展。</p><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文字所代表的历史,更蕴含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p><p class="ql-block">从丝绸瓷器到四大发明,从青铜器到地动仪,从古长城到都江堰…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光芒。都江堰原本处在的地方洪灾频发,民不聊生,李冰率领百姓们一同修建鱼口型水道,使四川成都成为天府之国;工匠们建造故宫时利用的榫卯结构,经历了两百多场地震依然屹立不倒……中华文化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历史发展的文明成果里,更蕴藏在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中。我们青少年要学会继承,更应当发扬先辈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刻不容缓。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十载寒窗留洋,半个世纪苦旅敦煌,在大漠戈壁的恶劣环境中,率领敦煌研究所的同仁艰苦奋斗数十年,开创了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为中国艺术发展、为中国文化事业走向新的世纪奋斗一生。他曾说:“如果真的再有一次托生为人,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还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做完的工作。”他一生所爱,只在敦煌。他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敦煌事业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历经人世沧桑,为敦煌艺术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祖国艺术宝库的保护和研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他,是中国的脊梁;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宣传。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社交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途径。我们可以用动画演绎《论语》经典,可以用Vlog形式探访非遗技艺;还可以开发互动小程序,让用户体验书法临摹、古诗词创作,甚至可以通过AI生成传统服饰的虚拟穿搭,穿越时空体验传统之美。这些创新方式不仅能吸引年轻群体,还能让中华文化“活”起来,跨越时空与地域限制。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通过科技赋能传统舞蹈,全网播放量破亿,证明“老文化”也能成为“新潮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善用技术工具,更要深挖文化内核,让五千年的瑰宝在数字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神州大地,日月同心;传统文化,穿越古今。中华文明,不仅滋润身心,更赋予文化自信。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前进一日千里!泱泱华夏五千年,新新青年热血扬!我们应当担负文化弘扬的历史使命,为传统文化增添崭新的时代光彩。</p> 04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千帆过尽始逢君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九(1)班 吕博妍 指导老师 陈艺玮</span></p><p class="ql-block">自初中始,我便与祖父同怀一颗诗心。我们流连于太白的浪漫飘逸,亦沉醉于子美的沉郁顿挫。对这些诗人的喜爱,皆在情理之中。然而,意料之外的是,我与祖父对刘禹锡的态度,竟有着云泥之别。</p><p class="ql-block">祖父对刘禹锡推崇备至,常以“刘郎”称之。于他而言,刘禹锡诗中所蕴含的豁达豪迈,以及历经苦难而矢志不渝的精神,恰似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笔下的秋意,满是蓬勃向上的力量,每每念及此句,祖父皆赞不绝口。可彼时年少轻狂的我,一心向往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肆意,只觉刘禹锡屡遭贬谪的人生过于沉重,那些曲折坎坷,实难引发我的共鸣。</p><p class="ql-block">不出所料,我难以轻易倾心于刘禹锡。祖父对此常感惋惜,却依旧在“刘粉”之途上渐行渐远。闲暇之际,他常轻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神情沉醉;诵至“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时,眼神愈发坚定,仿若与刘禹锡隔空对谈。我终是忍不住,笑着打断他:“爷爷,您都读了多少遍啦!”</p><p class="ql-block">“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这份豁达,与祖父饱经沧桑却依旧乐观的心境相呼应。或许,这便是他深爱刘禹锡的缘由。我暗自思忖,待日后历经世事,再去读懂刘禹锡也不迟。</p><p class="ql-block">谁能料到,这一日竟来得如此迅疾。整理祖父的旧书时,我翻开那本略显破旧的《刘禹锡诗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刹那间,我仿若置身时光长河,目睹刘禹锡于困境中坚守自我,砥砺前行。他在贬谪之地,未曾消沉,反而挥毫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般高洁之语。曾经觉得晦涩难懂的诗句,如今却似一道道熠熠生辉的光芒,照进我的心隅。我逐字逐句地品咂着,仿佛能触摸到他于困境中不屈的灵魂,感受到他在挫折前昂扬的斗志。</p><p class="ql-block">“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今,我终与祖父一般,沉醉于刘禹锡诗词的浩瀚乾坤之中。读懂一位诗人,带来的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倘若能跨越时空的藩篱,站在刘禹锡身畔,他或许会笑着说:“等你许久,终于懂我了。”</p> 0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致青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一(4)班 黄东昊 指导老师 郭海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是无尽的诗篇,</p><p class="ql-block">一字一句皆是心事。</p><p class="ql-block">青春啊!</p><p class="ql-block">你是那最美的篇章,</p><p class="ql-block">是七月的风,</p><p class="ql-block">带着热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春在耳边细语,</p><p class="ql-block">我听见,</p><p class="ql-block">是那首未完的歌,</p><p class="ql-block">旋律悠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春啊!</p><p class="ql-block">你是初升的朝阳,</p><p class="ql-block">在晨曦中绽放。</p><p class="ql-block">我拥抱青春,</p><p class="ql-block">愿你带走我的梦想,</p><p class="ql-block">让它飞的更高,更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春啊!</p><p class="ql-block">你是电闪雷鸣中的海雀,</p><p class="ql-block">敢于喊出那句:</p><p class="ql-block">“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p><p class="ql-block">勇气、坚韧、奋斗,</p><p class="ql-block">是青春你的模样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春啊!</p><p class="ql-block">你快带着希望的火种,</p><p class="ql-block">迸发光彩!</p><p class="ql-block">青春啊,燃起来吧!</p><p class="ql-block">让自己烧得更猛烈些吧!</p> 06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艾香寄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二(3)班 张文慧 指导教师 蔡剑虹</span></p><p class="ql-block">清明的雨丝裹着艾草香漫过檐角时,我总会想起外婆靛蓝色的围裙。那抹在记忆长河里悠悠晕开的青色,是时光最温柔的注脚。</p><p class="ql-block">七岁那年的清明,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外婆褪色的围裙,能兜住一整个湿漉漉的雨季。我像个小尾巴,寸步不离地跟在忙碌的外婆身后。只见她将鲜嫩的艾草放进石磨,动作轻柔又娴熟。我满心好奇,踮起脚尖,扒着陈旧的灶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磨盘缓缓转动,青绿色的汁液便欢快地溅起,在靛蓝色的围裙上,晕染出深浅不一的痕迹。我皱着鼻子,满脸嫌弃地嘟囔:“这草好臭呀!”外婆顺手往我手里塞了一团生糯米粉,声音轻柔得像春风:“傻孩子,等蒸好了,可比你藏着的水果糖还香呢!”她指尖的米粉轻轻落在我手背上,细细白白的,带着一丝的粗粝的触感。</p><p class="ql-block">当青团出锅的那一刻,腾腾热气如一层轻柔的面纱,模糊了我的视线。青白相间的青团,乖巧地躺在箬竹叶上,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艾草的清香裹着豆沙的甜蜜,刹那间弥漫开来。我狼吞虎咽,腮帮子鼓得像只小仓鼠,而外婆却吃得很慢,她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青团边缘细腻的褶皱,眼神里满是温柔,轻声说道:“糯米要裹住春天才香。”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只记得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打在青石板上,奏出清脆的乐章。那段时光,是我童年里最无忧无虑的梦,而青团的香气,就是萦绕在梦中的甜。</p><p class="ql-block">十三岁那年的清明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味,将艾草的清香无情地驱散。外婆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手背上插着针管,皮肤松弛得像风干的橘子皮。我小心翼翼地把保温桶里的青团递给她,她却轻轻摇了摇头,声音微弱得如同游丝:“婆不能给你捏青团了,以后小慧要吃怎么办呢?”我这才惊觉,岁月是个无情的掠夺者,将她的力量与温暖一并夺走了。曾经那个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如今如此虚弱,眼前的场景与记忆中的画面不断交织、重叠,我的心像被重锤狠狠击中。</p><p class="ql-block">时光无情流淌,可外婆离去的伤痛却如影随形。我独自站在熟悉却又冷清的灶台前。石磨里流下的青汁淡得像清水,仿佛连艾草都失去了往日蓬勃的生机。我努力回忆着外婆捏面团的样子,可糯米团在我手里调皮极了,怎么也不听使唤,怎么都捏不圆润。暗红色的豆沙露了出来,宛如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我忽然想起外婆说过“糯米要裹住春天才香”,悲伤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泪水再也不受控制。</p><p class="ql-block">擦干眼泪,我带着这份特殊的“青团”走向墓园。上山的路铺满了新绿,那是大自然为逝去的生命精心铺上的地毯。春风轻轻拂过,温柔地掀起箬竹叶,露出青团上我新压的指痕。这一刻,我终于明白,那些与外婆共度的细碎瞬间,都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有些告别并非终点,就像青团上的指痕,会随着春风融入泥土里,在每年清明时节散发出艾香的清香,永远留在我心间,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LOGO解析:</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中间一轮明月,象征着文学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传递出“星雨”的意境。其形状柔和,代表温暖和关怀,体现梦想与追求。周围环绕的星星,象征希望和未来。底部的波浪代表文学的流动和生命的律动。圆形整体喻示团结与凝聚力。上方的星星各自闪亮,又汇聚如雨的力量。深蓝底色显示夜空的深邃,给人宁静和沉思;月与星的黄色代表温暖与希望,传递文学的力量。</i></b></p> END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供稿:浦城二中语文教研组、星雨文学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期责编:七年级语文备课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初审初校:邱建红 季 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终审终校:孙建忠 姚晓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