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活动5.1

微信用户

<h3>组员:李孟诚,马逍遥,施惟因,张欣朵</h3> <h3>大同市博物馆坐落在御东新区,远远望去像一本巨大的灰白色历史书斜放在广场上。阳光照在波浪形的外墙上,银色的钢架交错排列,像一条条龙的骨架盘旋在楼顶,特别有气势!<br></h3> <h3>走进博物馆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超级宽敞的大厅。抬头一看,天花板是透明的玻璃屋顶,阳光像瀑布一样洒下来,照得整个大厅亮堂堂的。大厅中央立着一座三层楼高的青铜浮雕,雕刻着古代人骑马、坐牛车的场景,连衣服上的花纹都看得清清楚楚,感觉他们随时会从墙上走下来。<br><br>往里面走就会看到火山岩石和恐龙化石透过厚厚的玻璃,能看见几块巨大的黑色石头,工作人员说这是大同火山群喷发留下的,旁边还躺着恐龙腿骨化石。<br><br>二层展厅摆满了各种宝贝:北魏的蓝色玻璃碗像海水一样透亮,辽代的铁壶上锈迹斑斑却刻着精致的花纹,最有趣的是明代琉璃龙,绿色的鳞片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张着大嘴好像要喷火。墙上还挂着好多古画,有穿着长袍的读书人,也有戴着毛帽的骑马勇士,颜色虽然旧了,但人物的却生动形象</h3> <h3>继续往里走在大同市博物馆“魏都平城”展厅的柔光下,一只深蓝色的玻璃碗静卧于展柜中央,像从历史长河中打捞起的一汪幽邃星海。碗身不过手掌大小,却以独特的西域风情摄人心魄——通体呈现出浓郁如墨的钴蓝色,表面布满细密的银白色风化纹,宛如银河碎屑凝结在碗壁。光线穿透半透明的琉璃材质时,碗底漾开一圈圈冰裂状的光晕,恍若将北魏平城的夜空盛入了一方掌心宇宙。<br>导游说这只出土于北魏司马金龙墓的玻璃碗,是丝绸之路上文明交融的绝佳见证。碗口微微外撇的弧线带着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器神韵,而圆润饱满的器形又暗合中原玉琮的端庄气度。细观其壁,隐约可见螺旋状的吹塑痕迹,那是1600年前西域匠人手持铁管,将熔化的玻璃液吹塑成型的技艺密码。最惊艳的是碗沿处镶嵌的金丝残片,虽已氧化发黑,仍能想象当年金箔与蓝琉璃交辉时,如何映照出鲜卑贵族的奢华盛景。 </h3> <h3>走出博物馆我们乘车来到了华严寺</h3> <h3>  进入华严寺 那里很安静 就真的像神仙在这里 怪不得是千年历史的佛教圣地呢华严寺 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刹 始建于辽代 后经金、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 融合了多个朝代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色 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 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每一尊塑像 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他们在五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在阳光下栩栩如生 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让我有幸走进这片文化与信仰交织的土地 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宗教氛围 还学到了许多关于华严寺的历史知识 也是我们培养独立性好时机 走出华严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的参观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和精妙绝伦的雕塑壁画,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 让我明白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源泉 我们应当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和弘扬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h3> <h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大同九龙壁<br>中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琉璃龙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原为代王府照壁。壁长45.5米,高8米,厚2米,通体以五彩琉璃烧制,九条巨龙腾跃于惊涛云海间:居中正黄主龙怒目探爪,口衔火珠;两侧游龙或紫鳞翻卷、或蓝鬃飞扬,须发皆以浮雕金线勾出流光。426块龙鳞拼接成疾风中的漩涡,壁顶62朵莲花瓦当与壁基浮雕的鲤鱼跃龙门、牡丹祥云相映,六百余年风雨未褪其华彩,犹见大明王城的磅礴气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