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䴙鷉

姜洪新

<p class="ql-block">凤头鸊鷉(学名:Podiceps cristatus):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瓣蹼十分发达,除了适于游水之外,在陆地上几乎是寸步难移的。</p><p class="ql-block">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在既是开阔水面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极善水性,建造浮巢,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有助于卵的孵化。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5月中旬至5月末产卵。每窝通常产卵7-5枚。卵刚产出时为纯白色,孵化以后逐渐变为污白色。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任务。雏鸟早成性。孵化出来不久即能下水游泳和藏匿。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p> <p class="ql-block">凤头䴙鷉的一家子,五只小凤头䴙鷉在妈妈的背上,爸爸抓小鱼后来喂食,一会下水游泳,好可爱!</p> <p class="ql-block">凤头鸊鷉(pì tī)属于国家“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它在新疆伊犁属于留鸟,以软体动物、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5至7月。据悉,每到春暖花开,凤头䴙䴘(pì tī)便进入繁忙的求偶期,它们用对视、点头、撞胸、跳舞等动作向对方炫耀、示爱,并将打捞上来的植物作为“定情信物”赠送给对方。这种有趣且浪漫的求偶方式,吸引了不少摄影师前来拍摄、记录。</p> <p class="ql-block">凤头鸊鷉(pì tī)属于国家“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它在新疆伊犁属于留鸟,以软体动物、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5至7月。据悉,每到春暖花开,凤头䴙䴘(pì tī)便进入繁忙的求偶期,它们用对视、点头、撞胸、跳舞等动作向对方炫耀、示爱,并将打捞上来的植物作为“定情信物”赠送给对方。这种有趣且浪漫的求偶方式,吸引了不少摄影师前来拍摄、记录。</p> <p class="ql-block">凤头䴙鷉!嘴形直,细而侧扁,端部很尖;鼻孔透开,位置靠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颈部较为细长,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级飞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级飞羽则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仅剩有几根柔软的绒羽,或几乎没有。两只脚的位置在身体的后部,靠近臀部,跗跖侧扁,适于潜水生活;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后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为高,或者缺如。身体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湿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肠;雏鸟为早成性鸟。</p> <p class="ql-block">凤头鸊鷉是一种游禽。也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有鸭子一样大小,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它的脖子很长,向上方直立着,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