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小满”这个名字,带着恰到好处的克制。不像大暑的炽烈、中秋的圆满,它是枝头青杏的酸甜,是溪涧流水的清浅,是晨起薄雾未散的朦胧。你看那麦田,籽粒将满未满,却已在微风中低下谦逊的头颅;你看那雨脚,落得不急不缓,正应了“小得盈满”的智慧。原来最美的时光,从来不是极致,而是留有余地的舒展,是“可待”与“可期”的悄然生长。 小满时节,麦穗初齐,桑叶正肥。晨起推窗,见薄雾轻笼庭院,恍若天地间悬着一幅半干的宣纸。此时习练太极最是相宜——万物将满未满,恰如太极招式将发未发之际,蕴含着无限可能。 太极讲究"小满"。劲力不可用尽,要留三分;架势不可做绝,要余一线。正如农谚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那麦穗懂得在饱满前留一份余地,以免风雨来袭时折了腰杆。习拳之人亦如是,弓步不必过低,推掌不必过直,总要给自己留些转换的余地。这"小满"的智慧,正是太极教给我们的人生哲学。 晨露未晞时,我在石榴树下演练"如封似闭"。新结的果实才拇指大小,青里透红,像盏盏小灯笼。动作稍大,便会碰落几颗。师父曾说:"练拳如育果,劲大则伤,劲小则滞。"此刻方知,那恰到好处的力道,与小满时节果实将熟未熟的状态何其相似——多一分则太急,少一分则太缓。<br><br> 邻居送来新腌的青梅,青黄相间的果皮上还带着白霜。"小满腌梅正当时。"她说。我拈起一颗对着光看,透明的果肉里经络分明,恰似太极图中阴阳交会的曲线。酸涩的汁水在舌尖漫开,让人想起初学太极时的滋味——那种明知玄妙却难以把握的怅惘,如今都化作了回甘。<br> 午后忽来阵雨。雨点打在荷塘里,初绽的荷叶接住水珠,左摇右晃却不倾倒。这情景活脱是"金刚捣碓"的变招——看似柔弱,实则暗含韧劲。小满时节的雨最有分寸,不会像芒种时那般倾盆,也不会如谷雨时那般缠绵。它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停驻,如同太极收势时那恰到好处的凝定。<br><br> 暮色中看农人引水灌田。渠水缓缓漫过畦垄,既不淹没秧苗,也不浅尝辄止。这让我想起"掤捋挤按"四字要诀——如水润物,因势而行。小满的灌溉最见功夫,与太极的运劲同理: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涸,唯有不疾不徐,方能恰如其分。 <p class="ql-block"> 夜读《月令七十二候》,见"小满三候":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忽然明白太极招式间的过渡,正如此般自然更替——旧力未竭,新势已生。就像此刻窗外,萤火虫提着灯笼在将满未满的月色里巡游,明明灭灭间,自成章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满的智慧,在于知进知退;太极的妙处,在于可发可收。人生至此境界,便如院角那株含笑花,不必全开,已足够芬芳。小满教我们留白,太极教我们守中。人生至境,或许就在这"将满未满"的微妙平衡里——如半开之花,似初弦之月,若新醅之酒,在恰到好处的留余中,蕴藏着无限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