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传心韵 丹青映禅辉——舒德庆先生百幅《心经》馈百寺之行走进京城三大古刹

寒影

<p class="ql-block">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佛教文化与书画艺术向来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民族精神的瑰丽图景。2025年5月,中国捐赠大型心经照壁第一人舒德庆先生,携着深厚的文化情怀与艺术热忱,开启了“百幅心经馈百寺”的重要行程。5月16日至21日,他先后走进北京市雍和宫、法源寺、勅建弘慈广济寺,以墨宝传递善意,用艺术连接佛心。</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曾是清王朝的“潜龙邸”,后改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红墙黄瓦间流淌着皇家寺院的庄严与肃穆。这里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精美的佛像、唐卡与建筑艺术相得益彰,承载着藏汉文化交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作为北京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初名悯忠寺,千年岁月赋予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古木参天,殿宇清幽,这里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是佛教典籍研究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勅建弘慈广济寺则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寺内珍藏着众多珍贵的佛教文物与典籍,其建筑风格典雅庄重,香火鼎盛,是信众朝拜与交流佛法的圣地,在当代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舒德庆先生此行意义深远。作为枣庄市中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兴书画院院长及枣庄市书画学会副会长、枣庄市中书协副主席,他长期致力于书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传播。此次捐赠《心经》作品,是他“百幅心经馈百寺”系列活动的重要篇章。此前,舒德庆先生已捐赠了亲自书写的五块大型心经照壁,分别安置于甘泉寺、护国万寿寺、清泉寺、莲青寺、青檀寺。值得一提的是,除甘泉寺照壁外,另外四块照壁的背面,是其女儿舒予涵书写的榜书“福”字,书写时年仅十岁。舒予涵作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孙慰祖先生的入室弟子,同时受教于中国大写意画家张立辰先生,在书法与绘画领域造诣颇深。父女二人以笔墨为媒介,将艺术创作与宗教文化相结合,不仅为寺庙增添了文化景观,更让书法艺术与佛法智慧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此次走进京城三大古刹,舒德庆先生以《心经》为载体,传递的是对佛教文化的尊崇,是对心灵宁静的追求,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担当。《心经》作为佛教经典,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慈悲精神,通过书法艺术的呈现,让更多人得以感受经典的魅力,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这一善举,搭建起艺术与宗教、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激励着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投身文化传承事业,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