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刘毅,东晋将领。</p><p class="ql-block">公元403年,大将军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权。公元404年,刘裕(后为南北朝刘宋开国皇帝)与何无忌等人起兵讨伐桓玄,刘毅亦参与其中。刘毅英勇善战,在剿灭桓玄政权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功劳。 但刘毅心胸狭窄,刚愎自用,而且经常居功自夸。对于功劳在刘裕之后,他常怏怏不得志,每次读史书,读到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时,便大为感叹,认为简直不可能!他还曾说:“恨不能生在刘邦、项羽之世,与他们一争天下!”又对别人说:“刘备有孔明,犹如鱼之有水。今天我虽然比不上圣贤,但也适合这句话。” 大家都讨厌他傲慢不逊,他却更愤恨不满。 </p><p class="ql-block">刘毅后来上书请求镇守豫章,并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竟然擅自选取士卒及文武将官一万余人,拥兵自重,颇有点割据一方的味道。这一举措终于激怒了刘裕,刘裕于是率兵讨伐刘毅。刘毅大败,逃到了江陵以北二十里的牛牧寺。 但牛牧寺的和尚,拒绝开门收留他。 </p><p class="ql-block">牛牧寺的和尚说:“从前,刘毅将军率军讨伐桓楚政权时,桓蔚大败,逃奔到我们牛牧寺。我师父收留了桓蔚,结果被刘毅杀了!从此之后,我们寺院,就绝不再收留陌生人了!” 此时,寺中僧人并不知道他就是刘毅! 刘毅走投无路,绝望之下自缢而死。是夜过后,当地居民报告了官军,于是又将刘毅的尸体拖到街市上斩首示众,他的子侄一同被诛杀! </p><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句。 刘毅的性格,在群雄纷争的东晋后期,死是一种必然。但刘毅的死法,却值得回味一下。刘毅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他因为牛牧寺收留逃将,而杀了师父,时隔多年之后,他自己作为逃将,也死在了牛牧寺外。 不得不说,历史就是如此巧合。而且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因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