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领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文件精神,加强秀英区保育教育质量提升1+N项目试点园的交流研讨,促进幼儿园发展以及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海口市秀英区教育局于2025年5月21日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安幼儿园组织了“从观察到读懂,发现儿童,反思自我”联合教研活动。</p> 一、入园签到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邀请了学前教育学丁金霞博士全程指导,参加活动的园长及骨干教师约70人。</p> 二、户外自主游戏观察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的观察与倾听孩子们的游戏,此次户外自主游戏观察以组为单位的形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园长、老师们走</span>进孩子、走进指定游戏区观摩游戏,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的精彩视频。</p> 三、集体研讨与交流 <p class="ql-block"> 观摩结束后,大家齐聚在二楼多媒体进行集体研讨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由美安幼儿园王海花副园长和琼台师范学院郇童老师共同担任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是研讨前准备,老师们以小组围桌的形式就坐,整理自己拍摄的视频案例、并填写线上收集单中的思考内容。</p> <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是进行三遍游戏视频的观察与分析,开展集体研讨与交流解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第一遍看视频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样的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遍:观看视频的时候需要思考的是你发现了什么或需要修正哪些分析?</p> <p class="ql-block"> 琼台师范学院郇童老师:孩子的涂鸦有无目的,孩子画了什么?桌上有缝隙孩子更换地点进行绘画,孩子知道桌上有缝隙的点老师们是从和判断的?孩子的经验从何判断,从何看出孩子是在模仿?对于涂鸦和游戏有无目的是否重要?如何判断有无目的?从何得出孩子注意力分散?</p> <p class="ql-block"> 第三遍:看第三遍需要思考的是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哪些思考?</p> <p class="ql-block"> 琼台师范学院郇童老师:看到孩子与看到孩子发展无需纠结,看见自己的初心,努力看见孩子,了解孩子,回归初心,为了孩子,站在孩子角度,是否适合孩子,秉持为了孩子的初心,站在儿童视角,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儿童视角。</p> <p class="ql-block"> 秀英区中心幼儿园李园长:通过三次的观看视频,老师们不断修正自身的理解,第一次视频时,老师们觉得这是一个内向,社会交往不强的孩子。看第三遍时,孩子看似闲逛,会不会是孩子在是思考整合信息?这些我们看不见,觉得他没发展,是否是孩子在自我调节内在动机,大脑在休息整合信息,进行无意识处理,形成新的神经链接。漫无目的时是否会更有价值发展?专注与发散,社交与独处,都在交替出现,都是儿童一百种语言的一种,共同见证留白是对儿童认知最基本的因素。自己要我们做足环境准备、心理准备、时间准备,孩子反而能够在主动探索中构建令他更深刻的理解力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三次递进式观看与分析幼儿游戏视频案例,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动机、学习发展以及自我反思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首先,活动通过整理视频和填写反思单,使教师们初步了解并记录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接着,通过三次观看视频,教师们不断修正和深化对幼儿行为的理解。第一次观看,教师们主要关注幼儿表面的游戏行为;第二次观看,教师们开始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第三次观看,教师们则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幼儿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通过观察促进幼儿的发展。</p> 四、专家点评与指导 <p class="ql-block"> 学前教育学博士丁金霞教授结合游戏案例,围绕视频展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只有观察孩子、走进孩子才能看到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不应局限于条条框框,而是要看到一个完整的孩子,一个完整的生命,然后才看见他做这些事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是完整的、丰富的,孩子在特定情境下的专注和热爱,教育者要反思如何创造宽松环境,让孩子沉浸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从而促进其学习和发展。同时,孩子行为的内在目的和无外在目的的游戏状态,以及教师在观察和反思中的角色也值得我们思考。</p> 五、颁发礼品 <p class="ql-block">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讨,激发教师思维碰撞,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为积极发言的小组成员们准备了精美的幸运礼物作为奖励。</p> 六、环境指导 <p class="ql-block"> 在下午的研讨中,丁博士到对户外环境进行指导,强调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孩子的需求,来更好地设计和支持孩子的创造力。幼儿园应打造“自然化、开放性、挑战性”户外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探索与深度学习。推动教师从“环境布置者”转变为“儿童游戏支持者”,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如利用地形、乡土材料打造适合孩子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的亮点在于它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观察与解读幼儿的能力,还促进了教师们的自我反思与成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走进幼儿、理解幼儿,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未来,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