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训练综合作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姓名:季芷璇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号:20231021210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班级:2023小学教育2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课前准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前首先进行的是课文的挑选,本次选择试讲的课文《白鹭》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篇课文作者郭沫若,是一篇散文体裁课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到对于散文体裁的课文教学,需将重点放在学生对文字的感知与画面的想象上。后对课文进行一个自学感知,分配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是通过观看优秀教师试讲视频,思考每一个设计环节的设计意图,将可借鉴的教学思路结合课文教学的实际应用在我的本次试讲当中,并制作试讲的逐字稿、PPT等试讲辅助工具。并在课余时间的试讲练习当中不断完善教学框架、连贯教学思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课前练习视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课堂训练</b></p> <p class="ql-block">《白鹭》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一、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p><p class="ql-block">1.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书写并理解《白鹭》一课中的生字词,如“鹭、嫌、嵌”等,丰富词汇储备。</p><p class="ql-block">2. 体会课文中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精准与美妙,学习积累语言材料。</p><p class="ql-block">(二)思维能力发展</p><p class="ql-block">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梳理出文章描写白鹭的不同方面及其特点,如外形、觅食、栖息和飞行等。</p><p class="ql-block">2.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联想与想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如想象白鹭在水田钓鱼、在树顶站立、在黄昏低飞的画面,深入理解课文意境。</p><p class="ql-block">(三)审美创造提升</p><p class="ql-block">1. 感受郭沫若笔下白鹭的外形美与神韵美,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构建的独特审美意象,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p><p class="ql-block">2. 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如动静结合、诗画交融,体会其为文章营造的诗意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四)文化自信增强</p><p class="ql-block">1.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对自然生灵的赞美之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p><p class="ql-block">2. 领略郭沫若先生的文学风格与语言魅力,感悟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从而坚定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二、教学重难点</p><p class="ql-block">(一)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p><p class="ql-block">2.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白鹭的外形和生活场景,展现白鹭之美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如何将白鹭比作“精巧的诗”,感受文章诗化的语言风格。</p><p class="ql-block">(二)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1. 深入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对白鹭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p><p class="ql-block">2. 体会作者在描写白鹭时所蕴含的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审美滋养,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理解能力。</p><p class="ql-block">三、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1. 朗读感悟法: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p><p class="ql-block">2.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图片、视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p><p class="ql-block">3. 问题引导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白鹭的闲适?”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四、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一)情境导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有关白鹭的高清视频,视频中展现白鹭在水田中觅食、在天空中飞翔等画面,同时播放轻柔的鸟鸣声作为背景音乐。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优雅的白鹭,那在以往的学习中,你们积累了哪些与白鹭有关的诗句呢?”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随后,教师顺势引出课题《白鹭》,并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设计意图:借助视频和诗句,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p><p class="ql-block">(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教师活动: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任务,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朗读结束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如“嫌弃、镶嵌、匣子里、嗜好、清澄”等,指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对于较难理解的字词,如“嗜好”,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其含义;对于“清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清澈”来理解,并让学生用该词造句,加深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课文可以用哪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鹭?”学生默读思考后,组织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之后,教师请几位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如“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文章从白鹭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教师适时板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思考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p><p class="ql-block">(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p><p class="ql-block">1. 外形之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活动: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 - 5自然段,找出描写白鹭外形的语句,并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白鹭外形的哪些特点?学生自读圈画后,教师请学生分享找到的语句,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白鹭外形具有怎样的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适宜”后,教师进一步追问:“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这种适宜的呢?”引导学生关注“增之一分则嫌长……黛之一忽则嫌黑”这组排比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感受白鹭外形的精巧之美。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对白鹭外形美的赞美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分析词句,体会白鹭外形的精巧之美,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p><p class="ql-block">2. 画面之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外形,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白鹭如诗如画般的美呢?请学生默读6 - 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同时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学生默读思考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概括的画面和批注。之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如学生概括出“水田钓鱼图”“树顶望哨图”“黄昏低飞图”,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描述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中白鹭的状态和带给人的感受。例如,针对“水田钓鱼图”,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在‘钓鱼’,而不是‘捉鱼’呢?”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钓鱼”一词赋予白鹭的闲适之感。同样,对于“树顶望哨图”,教师提问:“白鹭真的是在望哨吗?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悠然?”引导学生理解白鹭在树顶的悠然自得。对于“黄昏低飞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低飞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体会白鹭低飞画面的清澄与美好。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读出画面的美感和悠然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概括内容、分析词句、朗读感悟,深入体会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感受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p><p class="ql-block">(五)拓展延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教师活动:再次播放课前的白鹭视频,这次邀请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文中的语句或自己组织的优美语言为视频配音。学生配音结束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白鹭之美在文字与画面中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设计意图:通过为视频配音的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进一步感受白鹭的美。</p><p class="ql-block">(六)课堂总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白鹭在外形、生活场景等方面展现出的美,以及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强调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将白鹭比作精巧的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文学之美的融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身边的自然生灵,发现它们的美,并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之情。</p><p class="ql-block">五、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主板书 </p><p class="ql-block">‍白鹭</p><p class="ql-block">‍外形——适宜</p><p class="ql-block">‍觅食——水田钓鱼图 </p><p class="ql-block">‍栖息——树顶望哨图 </p><p class="ql-block">‍飞行——黄昏低飞图 </p><p class="ql-block">六、作业布置</p><p class="ql-block">1. 基础性作业: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不少于5句。</p><p class="ql-block">2. 拓展性作业: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注意抓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字数300字左右。</p><p class="ql-block">3. 实践性作业:观察一种自然生物,如小鸟、蝴蝶等,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它的姿态和生活场景,并配上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与同学分享。</p><p class="ql-block">七、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和交流时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对于文中一些较抽象的语句和情感表达,可引导学生通过更多样的方式,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同时,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提升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课堂视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课后反思与自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课后巩固视频</b></p> <p class="ql-block">个人反思:</p><p class="ql-block">‍1⃣️随文识字:要讲到课文具体段时再出现重点字词,在课文赏析过程中随文识字,不用刻意提到前面,导致课文内容的重复</p><p class="ql-block">2⃣️三幅图中没有重点:不需要都泛泛地去解释,可以具体提出一两个有代表的情景,培养想象力,加强学生对白鹭的形象(如由外(外表干净)到内(内心澄澈)的深入)可以多使用ai,ar技术加强学生想象,教学结构思路需要再清晰</p><p class="ql-block">3⃣️配音师做的好❗但可以详细一些</p><p class="ql-block">最后也可以穿插一个以AI形式呈现作者笔下的白鹭这个画面,与四幅图相配,是结尾加强学生印象的一个好总结</p> <p class="ql-block">自评:100分(是当下我能做到的最好,但不是在教学上的最好,要继续潜心学习!但我也认可我的进步与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