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人物故事

Richard Yao

<p class="ql-block">曹操这波操作,为何被史书“骂”了两千年</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事件,在不同的史料记载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让人难辨真伪。 </p><p class="ql-block">《三国志》版本。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在很多人眼中,它的记载那是相当可靠的。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三国志》的正文当中,压根儿就没有直接提及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的事儿。不过,在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里,引用了其他几本史书的相关内容,这才让这个事件逐渐浮出水面。 </p><p class="ql-block">《魏书》版本。它说曹操在吕伯奢家借宿的时候, 吕伯奢本人并不在家,他的儿子和家里的宾客见曹操带着财物,起了歹心,想要打劫曹操。曹操一看这情况,为了保命,只能奋起反抗,手刃数人后匆匆离去。初看之下,好像曹操的行为合情合理,毕竟谁遇到这种事儿,都得自卫不是?可仔细一琢磨,这里面的漏洞可不小。要知道,吕家和曹家那可是世交,关系匪浅,吕伯奢又是曹操父亲的至交好友,按常理来说,他的儿子怎么会为了一点财物,就对曹操这个故人之子下手呢?而且,曹操当时虽然是在逃亡,但也不至于毫无防备,就这么轻易地被一群人打劫。 </p><p class="ql-block">《世语》版本。《世语》里说,曹操到了吕伯奢家,吕伯奢外出不在,他的五个儿子在家,而且非常客气,按照宾主之礼热情款待曹操。但曹操呢, 因为违抗了董卓的命令,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他总觉得自己现在是董卓的通缉犯,人人都可能要害他,所以对吕伯奢儿子们的热情款待,不仅没有感恩,反而起了疑心,怀疑他们不怀好意,想要谋害自己。在这种极度紧张和多疑的心理状态下,曹操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他趁着夜色,手持宝剑,一口气杀了吕伯奢家八口人,然后匆匆逃离现场。 </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版本。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和陈宫来到吕伯奢家借宿,吕伯奢看到故人之子前来,非常高兴,亲自出门去西村打酒,准备好好招待他们。曹操和陈宫在吕家休息的时候,突然听到庄后传来磨刀声,曹操本就生性多疑,再加上当时身处逃亡的险境,警惕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儿。他偷偷靠近,又听到庄中人说“缚而杀之”,这下曹操更加坚信吕伯奢一家要谋害自己。于是,他和陈宫二话不说,拔剑冲进厨房,将吕伯奢家的男女老少杀了个精光。杀完人之后,他们才发现吕家原来是准备杀猪款待自己,这才知道杀错了人。但曹操这个人,向来心狠手辣,为了不留后患,在逃跑途中,遇到打酒回来的吕伯奢,他竟然一不做二不休,连吕伯奢也一并杀害了。陈宫见状,指责曹操太过残忍,曹操却冷冷地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