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常识_为看沪博文物展

参.谋.长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坦卡蒙、</span>因为这位埃及王的陵墓没被盗过,而保留了众多的文物,才使这次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物展更加<span style="font-size:18px;">丰富多彩。</span></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2024年5月至2025年8月,古埃及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立于门口的像是美内普塔,拉美西斯二世(埃及的乾隆)的第13子。因为尺寸过高,进不了博物馆内,所以只能委屈的站在门前。</p> <p class="ql-block">先到楼上转一圈,等待外甥女给我们预约的金牌讲解员。博物馆内2楼餐厅,窗外远处就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参观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埃及历史分期与主要王朝。古埃及历史通常被划分为31个王朝(依据公元前3世纪祭司曼涅托的划分),后由现代学者合并为以下主要时期:</p><p class="ql-block"> 1. <span style="font-size:18px;">氏族社会</span>时期(约公元前5000–3100年)</p><p class="ql-block"> 约公元前5000–3100年,氏族林立时期的尼罗河流域在上下游分别出现各种文化,出现城邦和早期象形文字,开始了各诺姆(氏族)的冲突与争权夺利:位于北部(三角洲)的上埃及以巴达里、涅伽达I和II文化为核心,推动社会复杂化和国家形成;位于南部(中上游)的下埃及则以马阿底、法尤姆和梅里姆达文化为代表,受西亚影响较深。这些文化通过贸易、战争和技术交流,最终促成了古埃及文明的统一与崛起。</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文明形成初期,尼罗河流域分布着数十个独立的城邦式氏族,希腊人称之为“诺姆”,每个“诺姆”拥有自己的都城、政权和军队。这些部落因信仰差异和资源争夺频繁交战。 </p><p class="ql-block"> - 上埃及部落联盟:位于南方的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带,主要崇拜鹰神荷鲁斯,以白色睡莲为象征,国王头戴白冠。重要诺姆包括提尼斯(Thinis)和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 </p><p class="ql-block"> - 下埃及部落联盟:位于北方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崇拜蜜蜂神或眼镜蛇女神,以红色王冠为标志,经济较为富裕。重要诺姆包括布托(Buto)和萨伊斯(Sais)。 </p> <p class="ql-block">2. 早王朝时期(第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6年),开创者是‌美尼斯‌(与考古出的调色板上国王纳尔迈可能是同一人),他统一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将王权神化(国王被视为荷鲁斯神化身),被公认为埃及历史上首位国王(第18晚上开始正式称呼法老‌,以下将统一后的上下埃及王朝都称为法老)。首都:孟菲斯(Memphis)。</p><p class="ql-block"> 尼罗河流域各氏族社会没有发展成后来古希腊商业文明那样的城邦民主制,而是走到了全流域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统一的古埃及。这是不是农业文明社会跟匠(手工业)商文明社会的区别?还在于更进一步的探究。</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纳尔迈调色板_一块盾形石板,出土于埃及的赫拉康波里斯,高63厘米,两面雕刻着纪念国王纳尔迈(Narmer,统一上下埃及)统治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左为调色板正面,纳尔迈头戴白冠,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在国王的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p><p class="ql-block"> 右为调色板反面,纳尔迈头戴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他们的前面,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的尸体。</p> <p class="ql-block">3. 古王国时期(第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此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权鼎盛,建筑了宏伟的金字塔</span> 。代表法老:</p><p class="ql-block"> - 左塞尔(Djoser,第3王朝):建造“阶梯金字塔”(建筑师伊姆霍特普)。</p><p class="ql-block"> - 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e)、门卡拉(Menkaure)(第4王朝):吉萨三大金字塔(如图)建造者。</p><p class="ql-block"> 狮身人面像 “斯芬克斯” 静卧在哈夫拉金字塔旁。在古埃及文化中,狮子被视为力量和保护的象征,而人面则代表着智慧和理性,二者的融合体现了法老作为国家和宗教双重领袖的神圣地位。</p> <p class="ql-block">4. 古埃及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年—公元前2040年)是古王国与中王国之间的分裂时期,中央集权崩溃导致地方政权割据,形成了多个独立或半独立的邦国。</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赫拉克里奥坡里王朝(第九、第十王朝)。由阿浩特(Akhoty)家族统治,名义上延续古王国的中央政权,但实际权力局限于地方。第九王朝和第十王朝可能为同一家族的不同分支。</p><p class="ql-block"> 南方的底比斯第十一王朝。因提夫家族(Intef)开创,都城底比斯(今卢克索),控制上埃及地区,逐渐崛起为统一埃及的核心力量。初期与赫拉克里奥坡里王朝对峙,最终由曼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完成统一。</p> <p class="ql-block">5. 中王国时期(第11–12王朝,约公元前2055–1773年)。代表法老:门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重新统一埃及)。</p> <p class="ql-block">6. 第二中间期(第13–17王朝,约公元前1773–1550年)。希克索斯人(Hyksos)入侵并统治北部,引入战车技术。</p> <p class="ql-block">7. 新王国时期(第18–20王朝,约公元前1550–1070年)。特点:帝国鼎盛,神庙经济繁荣,与赫梯争霸。代表法老:</p><p class="ql-block"> - 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女法老,发展贸易)。 -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军事扩张)。 - 阿肯那顿(Akhenaten,宗教改革,独尊太阳神“阿顿”)。 - 图坦卡蒙(Tutankhamun,恢复传统信仰)。 -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卡迭石战役,兴建阿布辛贝神庙)。 </p><p class="ql-block"> 我们本次展览重点就是新王国时期,也从此期始称国王为法老,各位法老后面一一介绍。</p> <p class="ql-block">8. 第三中间期至后期(第21–31王朝,约公元前1070–332年)。期间相继被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亚述人、波斯人统治。</p><p class="ql-block"> - 重要君主:皮安基(Piye,努比亚王朝)、普萨美提克一世(Psamtik I,驱逐亚述人)、普苏森尼斯一世。</p><p class="ql-block"> Pinudjem I的雕像,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可能是普苏森尼斯一世的父亲,Pinudjem I最初作为高级祭司统治南部埃及,然后(大约公元前1070–1032年)作为南部的国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 希腊化时期的托勒密王朝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32–公元395年),图三为托勒密六世。著名的有埃及艳后</span>(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余图)与罗马的博弈。</p><p class="ql-block"> 终结:公元前30年,古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众神:</p><p class="ql-block"> 努特(Nout)🌞:天空女神,象征着宇宙的广阔与无限。</p><p class="ql-block"> 盖布(Geb)🌱:大地之神,代表着生命的起源和稳定。</p><p class="ql-block">拉(Ra)☀️:太阳神,古埃及最高神祇,光明与生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奥西里斯(Osiris)🕊️:冥界之神,复活和来世的主宰,死亡与再生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奥西里斯(Osiris)🕊️:冥界之神,复活和来世的主宰,死亡与再生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荷鲁斯(Horus)🌠:天空之神,王权的象征,代表着光明与力量。</p><p class="ql-block">塞赫迈特(Sekhmet)🐯:战争与医疗的女神,荷鲁斯的配偶,力量与治愈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奈芙蒂斯(Nephthys)🕊️:保护死者的女神,荷鲁斯的妹妹,代表着神秘与守护。</p><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Anubis)🐕:防腐和木乃伊化的神,守护死者,代表着死亡与复活的神秘。</p><p class="ql-block">荷鲁斯四子(Horus's Four Sons)🐕:保护死者内脏的四位神祇,象征着生命与健康。</p><p class="ql-block">哈托尔(Hathor)🐂:爱与美的女神,牛形象征着丰饶与繁荣。</p><p class="ql-block">索贝克(Sobek)🐊:鳄鱼神,象征尼罗河的肥沃与力量。</p><p class="ql-block">普塔(Ptah)🛠️:创造之神,工匠的守护神,代表着创造与技艺。</p><p class="ql-block">托特(Thoth)📚:智慧与写作的神,月亮之神,知识与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玛阿特(Maat)📜:真理与正义的女神,秩序与和谐的守护者。拉的女儿,托特的妻子。</p><p class="ql-block">阿蒙(Amon)🕊️:隐形之神,后与拉神合并为阿蒙-拉,代表着神秘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宗教与崇拜</p><p class="ql-block"> 1. 多神信仰体系_主神:</p><p class="ql-block"> - 拉(Ra):太阳神,创世之神。</p><p class="ql-block"> - 奥西里斯(Osiris):冥界之神,象征复活。</p><p class="ql-block"> - 伊西斯(Isis):生命与魔法女神。</p><p class="ql-block"> - 荷鲁斯(Horus):鹰神,法老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 - 阿蒙(Amun):新王国时期与拉融合为“阿蒙-拉”,成为主神。</p> <p class="ql-block">  拉(Ra)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也是古埃及宗教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头顶太阳圆盘、鹰头人身的神,象征着太阳和光明。拉不仅是太阳的象征,还被认为是创造世界的神。他每天在天上航行,驱动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大地,然后在晚上进入冥界。拉的夜间旅程象征着死亡与重生,每天早晨的日出被视为拉的重生。</p><p class="ql-block"> 别的神,在后面展览雕像中介绍。</p> <p class="ql-block">奥西里斯(Osiris),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王,也是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赫里奥波里斯-九柱神之一。他生前是一个开明的法老,被自己的弟弟战神塞特用计杀死,之后被阿努比斯做成木乃伊复活,成为冥界的主宰和死亡判官。他是冥界之王,执行人死后是否可得到永生的审判。</p> <p class="ql-block">  伊西斯(Isis),古埃及神话中象征着生命、魔法、婚姻以及生育多重角色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Horus),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王权的象征,同时也是复仇之神。他是冥王奥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儿子,其形象是一位鹰(隼)头人身,头戴埃及王冠,腰围亚麻短裙,手持沃斯(能量)手杖与安卡(生命)符号的神祇。</p> <p class="ql-block">  阿蒙(Amun、caché;古埃及语:ἰmn,意为“隐藏者”),被称为“伟大的鸣叫者”,埃及神话中的造物主、在底比斯被尊奉为众神之王,赫尔摩波利斯神学中的八神团、底比斯三联神之一。最早出现“阿蒙”字样的是两枚印章,分别来自于阿比多斯出土的一枚印章和厄勒藩汀出土的圆柱体印章,他被描绘成蓝皮肤男子,头戴插着两根长长羽毛的王冠。</p><p class="ql-block"> 阿蒙与太阳神拉的融合是古埃及神话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拉是埃及最为重要的太阳神,代表着强大而可见的太阳力量,象征着生命、光明与秩序。阿蒙作为隐藏的、不可见的力量,与拉融合形成了阿蒙—拉(阿蒙拉)神,成为了全能的神明形象,被尊为 “众神之王”。</p> <p class="ql-block">  玛阿特(Maat),<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真理、正义和公平的化身,也是宇宙和谐之因的象征。她的信仰涵盖了宇宙秩序、社会关系、社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领域,包含了“秩序”、“和谐”、“正义”、“公正”和“真理”等丰富内涵。她手中拿着“生命的钥匙”和权杖。</span></p><p class="ql-block"> 玛阿特以其鸵鸟羽毛作为象征,她不仅是太阳神“拉”的女儿,还是智慧之神“托特”的妻子。她的形象通常是一位坐在宝座上的女神,头上饰有一根鸵鸟羽毛,并系着一根缎带。她的皮肤有时被涂成黄色,有时则是绿色。</p> <p class="ql-block">她还负责死后审判。在《亡灵书》描述的“心脏称量”审判中,死者的心脏被置于天平上与玛阿特的羽毛对比。若心脏(象征行为)轻于或等于羽毛,则通过审判获永生;若因罪孽沉重而下沉,将被怪物吞噬。</p> <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Anubis)🐕:防腐和木乃伊化的神,守护死者,代表着死亡与复活的神秘。 </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的生命观念:木乃伊与永生,保存身体以确保灵魂(“巴”和“卡”)永生。</p> <p class="ql-block">了解一点古埃及象形文字,看文物展览时更便于理解。政治相关字词:</p><p class="ql-block"> 1. 法老(𓇓𓏏𓈖𓀭,per-aa)</p><p class="ql-block"> - 字形:由 𓇓(per,宫殿)+ 𓏏𓈖𓀭(aa,大) 组成,意为“大宫殿”(代指国王)。</p><p class="ql-block"> - 用途:专指古埃及君主,象征至高无上的王权。常见于纪念碑、敕令和神名圈(Cartouche)中。</p><p class="ql-block"> 2. 统治/权力(𓋾,ḥḳꜢ)</p><p class="ql-block"> - 字形:𓋾形似牧羊人的弯钩权杖(ḥḳꜢ),象征法老对国家的“牧养”与统治。</p><p class="ql-block"> - 用途:表示法老的权威,常与地域名结合(如“统治上下埃及”)。</p><p class="ql-block"> 3. 国家/土地(𓇾𓇾,tꜢ)</p><p class="ql-block"> - 字形:𓇾为“土地”符号,常重复书写(𓇾𓇾)表示埃及全境(上埃及与下埃及)。</p><p class="ql-block"> - 用途:指代领土或行政单位,如“两土地之主”(法老头衔)。</p><p class="ql-block"> 4. 胜利/征服(𓄤𓆑𓂋𓏏𓏭𓈖,nḫt)</p><p class="ql-block"> - 字形:𓄤(旗帜)+ 𓆑𓂋𓏏𓏭𓈖(打击动作),组合意为“强力胜利”。</p><p class="ql-block"> - 用途:记录法老的军事功绩,如“法老征服了某某地区”。</p> <p class="ql-block">经济相关字词</p><p class="ql-block"> 1. 税收/贡品(𓏠𓈖𓏛,šnꜢ)</p><p class="ql-block"> - 字形:𓏠(篮子) + 𓈖(水波纹,表复数) + 𓏛(谷物),表示征收谷物税。</p><p class="ql-block"> - 用途:记载税收清单或外邦进贡的物资(如黄金、牲畜)。</p><p class="ql-block"> 2. 贸易/交换(𓅓𓂝𓏏𓏭,swnt)</p><p class="ql-block"> - 字形:𓅓(帆船) + 𓂝𓏏𓏭(交换动作),象征通过水路进行的贸易活动。</p><p class="ql-block"> - 用途:记录与努比亚、黎凡特等地的贸易往来(如香料、木材)。</p><p class="ql-block"> 3. 仓库/存储(𓉐𓏤,pr-ḥḏ)</p><p class="ql-block"> - 字形:𓉐(房屋)+ 𓏤(谷物仓),意为“粮仓”或“国库”。</p><p class="ql-block"> - 用途:标记仓库中的物资(如粮食、布匹)及管理者信息。</p><p class="ql-block"> 4. 劳动力/徭役(𓂋𓏤𓏏𓀁,kꜢt)</p><p class="ql-block"> - 字形:𓂋(手臂) + 𓏤𓏏𓀁(工作人群),表示集体劳动。</p><p class="ql-block"> - 用途:记录征召平民修建金字塔、神庙或灌溉工程的徭役制度。</p> <p class="ql-block">再介绍古埃及国王的五个王名,五个王名体系形成于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55年—前1650年),用于阐述其神性、统治正当性及地域权威。以下是具体名称及含义:</p><p class="ql-block">个人名(Birth Name)‌</p><p class="ql-block"> 标志‌:名字前有太阳与鸭子,代表为拉之子。‌特点‌:出生时赋予的名字,可能因宗教或政治原因修改(如阿蒙霍特普四世改名为阿肯那顿)‌。‌常见名‌:图坦卡蒙、拉美西斯等均为个人名‌。</p><p class="ql-block">王位名(Throne Name/上下埃及之王名)‌</p><p class="ql-block"> 标志‌:名字前有纸莎草(上埃及)和蜜蜂(下埃及)符号,外罩椭圆形漩涡花饰‌。‌用途‌:加冕时授予,象征对统一埃及的统治。‌示例‌:拉美西斯二世的王位名“User-maat-Re”意为“拉神正义的化身”‌。</p><p class="ql-block">荷鲁斯名(Horus Name)‌</p><p class="ql-block"> ‌形式‌:早期写在宫殿形状的舍瑞克(Serekh)方框内,上方有鹰隼标志;新王国时期简化保留鹰隼‌。象征‌:法老作为荷鲁斯神的尘世化身,代表王权与秩序。示例‌:图坦卡蒙的荷鲁斯名为“生来完美的健壮公牛”‌。</p><p class="ql-block">‌金荷鲁斯名(Golden Horus Name)‌</p><p class="ql-block"> 象征‌:猎鹰站在黄金符号上,争议较大,可能寓意法老的神圣永恒性‌。示例‌:哈特谢普苏特的金荷鲁斯名强调其战胜邪恶‌。</p><p class="ql-block">两女神名(Two Ladies Name)‌ </p><p class="ql-block"> 象征‌:法老作为上下埃及共主,受涅赫贝特(秃鹫,上埃及)和瓦吉特(眼镜蛇,下埃及)双女神庇护‌12。‌历史‌:始见于第一王朝,中王国后成为固定头衔‌。</p><p class="ql-block">‌ 这些名字共同构建法老的“神圣身份”,如拉美西斯二世的完整称号包含五大名,分别对应神权、地域统治和世俗权威‌。下图从左到右<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别为:个人名、王位名、荷鲁斯名、两女神名、金荷鲁斯名。</span></p> <p class="ql-block">  2楼下去看到埃及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和上海博馆馆长都写了前言。<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我们这次的讲解员,金牌导讲王晓琴。</span></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来到上海古埃及文物展,我是你们的导讲王晓琴。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古埃及文明。</p><p class="ql-block"> 这次展览规模宏大,堪称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 ,精选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7家埃及重点博物馆和萨卡拉地区的最新考古发现,汇集了492组,一共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95%以上的文物是首次来到亚洲,展览分为三个板块。</p> <p class="ql-block">  大厅的这尊头像是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赛尔特一世,为高2.35米的花岗岩。他在位时武功赫赫,这尊头像后来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p><p class="ql-block"> 看像两侧的古埃及文字,那是这位王的名字。右边是出生名,鸭子代表儿子,太阳与鸭子在一起,读“萨拉”,表示“太阳之子”之意。左边是登基时的王位名,加冕时授予,名字前有纸莎草(上埃及)和蜜蜂(下埃及)符号,象征统治上下埃及。</p> <p class="ql-block">辛鲁塞尔特一世的王名实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展览的第一部分。该板块以古埃及人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宇宙观的映射——众神的世界为引入,呈现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论及古埃及人的宇宙观念、王权制度、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涵盖从社会制度、日常生活到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展现古埃及人如何通过宗教信仰(如多神体系、来世观念)维系文明运转。</p> <p class="ql-block">  看图:泥罗河像一朵莲花。发源于埃塞俄比亚。河东岸供神,太阳从东边升起代表希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岸供王,西边日落,国王法老们死去之后希望重生。</span></p> <p class="ql-block">上埃及的红王冠_像马桶,下埃及的白王冠_像保龄球。上下埃及的分立与主要国王:</p><p class="ql-block"> 1. 上埃及王国</p><p class="ql-block"> 南部_尼罗河谷地,象征‌:白色睡莲花、白冠、鹰神荷鲁斯‌,国王被称为“‌管理睡莲花的人‌”,强调对尼罗河上游水域植物的掌控‌。</p><p class="ql-block"> 蝎王(Scorpion King):前王朝时期的传奇君主,通过军事扩张开始了统一上埃及。其形象出现在希拉孔波利斯的蝎王权标头上,象征早期王权的萌芽。 </p><p class="ql-block"> 卡(Ka):上埃及的另一位重要统治者,其陵墓在阿拜多斯被发现,表明其在前王朝晚期的权威。 </p><p class="ql-block"> 2. 下埃及王国</p><p class="ql-block"> 北部_尼罗河三角洲,以红色和眼镜蛇为象征。国王戴红色王冠,以眼镜蛇神塞特为其保护神,徽标为纸莎草和蜜蜂‌,国王被称为“‌管理纸莎草和蜜蜂‌的人‌”。</p><p class="ql-block"> 下埃及的统治者名称因史料缺失而模糊,但考古证据显示其国王头戴红冠,可能以蛇神瓦吉特(Wadjet)为保护神。布托城的统治者被认为是下埃及的象征性领袖。</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和古中国的年代对比图。</p> <p class="ql-block">1.1 众神初现 秩序旦始</p><p class="ql-block">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穿过千里沙漠,注入地中海,作为古代最发达的交通通道,它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p><p class="ql-block">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每年尼罗河泛滥又退去,这种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的自然节律,促生了秩序与混乱对立共生的宇宙观,贯穿古埃及文明的始终。为战胜混乱带来的恐惧,古埃及人将对大自然的认知演绎为上千个神祇的形象,通过供奉众神维护宇宙秩序 ,由此形成了文化归属感与凝聚力,推动了王权的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将自然地理环境与神话结合,构建了独特的宇宙观。这一部分通过众神形象和创世传说,展现古埃及人对天地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展出的奥塞里斯与妻子伊西斯、儿子荷鲁斯一家。</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氏族社会时期(约公元前4500—前3100年)在尼罗河流域就出现了多种文化,其中下埃及(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及周边)最早的法尤姆文化(Faiyum,约公元前6000—前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农业和渔猎为主,使用磨制石器和少量铜器。上埃及(南部、尼罗河流域)有涅伽达文化I(Naqada I,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其红顶陶器取代黑顶陶,陶器装饰出现几何和动植物图案。 </p><p class="ql-block"> 这件史前陶罐,描绘了5000至7000年前古埃及人的宗教、狩猎和航行活动,下面的陶罐一位女子双手做比心的动作,男子手放到他腰部。埃及陶罐水是波浪、山是三角形,它从造型到纹饰,都与中国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高度神似。</p> <p class="ql-block">旁边还展出了奥塞里斯与妻子伊西斯、儿子荷鲁斯的三神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荷鲁斯</span>的神鹰雕像:象征荷鲁斯神对王权的守护,鹰神形象与法老权力紧密关联。</p><p class="ql-block"> 右图:带有赛门凯特王名的石碑,记录早期法老对神权的强化。第一王朝第7位法老赛门凯特的丧葬石碑。象征国王是神在人间的化身,拥有统治的权力。赛门凯特的荷鲁斯名意为“神的同伴”或“体贴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1.2 秩序典章、王权王道 </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的信仰世界里,神人关系和谐、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这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神创造了世界及其秩序,人类以维持秩序的方式表达对神的感激,而国王则是维护秩序的核心所在。 </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辞书的分类体系里,神、人、死者分别归属于天界、地界、冥界,而国王却同时属于这三界。他既是神与人之间沟通的中介,也是人间公正的法官,还是死者的有力保护者。古埃及人坚定地相信,国王主宰着国家的兴衰,维护着社会和自然界的秩序。 </p><p class="ql-block"> 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一前1650年),堪称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时代 。那时,国王被视作秩序与完美的化身,为追求永恒的来世,金字塔工程应运而生,这也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管理体系和稳定的等级社会。经历了第一中间期的混乱后,中王国时期的国王将重建秩序当作自己的使命,文化领域也随之进入了繁荣的古典时代。 </p><p class="ql-block">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 - 前1069年),是古埃及历史的重要转型阶段,历经发展帝国、宗教改革、文化复兴三个关键阶段。宏伟壮观的神庙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符号,国王被尊称为法老,他们在神庙和大型纪念物上铭刻战功、塑造巨像,以此彰显自己的功绩与威严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聚焦法老作为神与人中介的角色,展示王权的象征与政治实践,包括法老雕像、王名圈铭文及争权夺利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 下左图是某国王的拉之子名和王位名,右图是谁谁谁二世?</p> <p class="ql-block">  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中王国时期的法老雕像面容愁苦,体现治国忧思的形象。他在位长达45年,古埃及在其父和他的治理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p> <p class="ql-block">黄金宽项圈:贵族佩戴的首饰,以睡莲、圣甲虫等元素象征再生与神佑。此为中王朝时期,十二王朝的公主带的项链。</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用小珠穿成了挂壁画。</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 仪式生活,等级社会。</p><p class="ql-block"> 通过贵族生活场景、墓葬文物和日常器物,展现古埃及森严的社会等级与仪式化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步入“仪式生活,等级社会”展区,就如同踏入了古埃及贵族生活的核心,深入领略其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仪式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维系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关键纽带。贵族精英阶层在各类仪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仪式成为他们彰显社会地位的绝佳舞台。从宗教祭祀到日常社交,贵族们的一举一动都遵循着严格的礼仪规范,每一个姿态、每一句祷词,都承载着深厚的社会意义,无声却有力地宣告着他们的尊贵身份。</p><p class="ql-block"> 我们眼前这些古埃及贵族雕像,大多是为墓主死后的供奉仪式而作。它们和国王雕像一样,具有明显的程式化、标准化特点。在这些雕像上,通常刻有人名、头衔和祈祷文。人名和头衔是墓主身份地位的直接标识,它们向后人展示着墓主生前在社会中的角色与成就;而祈祷文则寄托着墓主对现世和来世“永生”的祈愿,反映出古埃及人对永恒生命的执着追求。这些雕像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古埃及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生动见证,让我们得以透过它们,一窥那个遥远时代的社会风貌与精神世界 。</p><p class="ql-block"> 最下图:卡埃姆赫赛特及妻儿彩绘雕像,男人显黑、女人肤白,中间还有个小朋友。贵族家庭形象,体现社会阶层与家庭观念。</p> <p class="ql-block">彩绘太阳船模型:象征法老与太阳神共渡冥界的仪式工具。</p> <p class="ql-block">劳作的工人。那时的古埃及就生产面包和啤酒。</p> <p class="ql-block">1.4 斯文斯道 文人雅士</p><p class="ql-block"> 突出古埃及文字(圣书体)与知识阶层(如书吏)的重要性,强调数学、天文等实用学科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知识就是力量,掌握读写能力的书吏,堪称当时的“文化精英”,是社会运转的关键齿轮。他们凭借专业素养,活跃于行政、宗教、文学等领域,像隐秘丝线,串联起古埃及社会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步入“斯文斯道 文人雅士”展区,便能一窥古埃及书吏的生活。这里有诸多展现书吏形象的文物,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书吏雕像。这些雕像刻画细腻,书吏们或正襟危坐,专注书写;或手持纸莎草纸卷,陷入沉思,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气质。其中一尊石灰石书吏坐像,双眼由黑曜石镶嵌,目光炯炯,仿佛透过千年岁月凝视着我们,书写工具也摆放整齐,仿佛随时准备记录要事。</p><p class="ql-block"> 书吏使用的书写工具,同样是展区亮点。古埃及的书写工具主要是芦苇笔和纸莎草纸。芦苇笔由芦苇杆制成,笔尖经过特殊处理,书写流畅;纸莎草纸则是用尼罗河畔的纸莎草制作,轻便且易于保存。这些工具不仅是书写的载体,更是古埃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古埃及人的智慧,从宗教经文到文学作品,从历史记录到行政公文,都通过这些工具流传后世。</p><p class="ql-block"> 除了雕像和书写工具,展区还有大量的纸莎草文献,上面的象形文字,记录着古埃及的历史、宗教、文学和日常生活。这些文献中,既有官方文件,如税收记录、土地契约;也有私人信件,饱含着古埃及人的情感。一封家书里,一位在外的书吏向家人倾诉思念,讲述工作的琐碎,让我们看到了古埃及人温情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社会,书吏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大多出身贵族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学习象形文字、数学、历史、宗教等知识。教育过程艰苦,学生们需反复练习书写,背诵大量的文献。但也正是这种严格的教育,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书吏,他们用文字记录历史,推动文化发展,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传承者和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五王朝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雕像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书吏在古埃及社会中举足轻重,既负责行政工作,也和工匠、画家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森奈穆特与公主奈芙尔拉方雕:记录王室教师与公主的亲密关系,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智慧之神图特是象形文字的发明者。图特常被描绘为朱鹭或狒狒头人身,身为众神的书吏,负责记录账目和各类文书。他把简单图画变成表达寓意的符号,记录在草纸上,传授给僧侣和书吏 ,开启了古埃及文字发展的序章。下图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狒狒形图特像。</span></p> <p class="ql-block">1.5 交融再造 埃及与地中海世界</p><p class="ql-block"> 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明经过了多元起源,在漫长岁月里碰撞交融。尼罗河畔,古埃及文明率先崛起,金字塔、神庙与神秘的象形文字,彰显着其独特魅力,成为农业文明的杰出代表;两河流域,苏美尔、巴比伦等文明相继登场,以发达的商业和完备法典,在文明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巴尔干半岛上,希腊文明绽放光彩,民主政治、哲学思想和艺术成就影响深远。 <span style="font-size:18px;">跨越时空,诉说着古埃及文明与地中海世界交融再造的辉煌过往 。</span></p><p class="ql-block"> 随着航海技术进步,这些文明打破地域局限。古埃及凭借丰富物产,与周边开展贸易,用谷物、亚麻换取金属、木材,在往来中,建筑风格、宗教信仰悄然传播;希腊人驾船出海,建立众多殖民地,将自身文化带往地中海各地,促进语言、艺术、科技交流;腓尼基人作为航海与商业民族,足迹遍布地中海,其发明的字母文字,被希腊、罗马等文明借鉴改良,成为后世西方文字的重要源头 。</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东岸各国到古埃及贸易的图。</p> <p class="ql-block">  三种文字双语石碑。结合圣书体、世俗体与希腊文,象征跨文明交流。</p> <p class="ql-block">1.6 永恒回归 来世信仰</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文明中,以来世信仰为核心的宗教体系,是社会精英融合地方传统打造的高级文化。在古埃及早期国家形成阶段,这一信仰就已出现,此后三千年里,塑造着古埃及文明的灵魂。 </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展现:一是墓葬文学,从古老的《金字塔铭文》,到后来的《石棺铭文》《亡灵书》,体现了信仰从上层向民间的渗透;二是建筑、图像表达,像金字塔、神庙、墓室里的浮雕和铭文,都承载着对来世的想象;三是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人们借此表达对来世的期盼 ,寄托着对永恒生命的向往 。</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将法老视为神与人的中介,强调其维护宇宙秩序的角色,并通过墓葬习俗(如木乃伊制作、金字塔建造)体现对永生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佩德阿蒙彩绘人形棺:棺盖面罩上绘制人物肖像,饰有《亡灵书》咒语与神灵图像。棺具象俄罗斯套娃,多层嵌套式棺木,等级越高,级盖越多,构建死后世界。</p> <p class="ql-block">  聚焦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萨卡拉出土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及猫神庙遗址,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近十多年来在该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很多文物直接从考古现场来到上海博物馆展厅。</p><p class="ql-block"> 萨卡拉是古埃及动物崇拜的核心区域,考古发现了大量动物木乃伊和祭祀遗迹,反映了古埃及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展区通过动物木乃伊、雕像和墓葬文物,揭示了动物在古埃及宗教中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2.1 神圣动物崇拜中心</p><p class="ql-block"> 萨卡拉是古埃及沿用最久的墓地,集中了贵族墓葬、动物木乃伊及金字塔群。2020年考古发现猫女神神庙遗址,揭示了古埃及对猫神巴斯泰特的崇拜及动物木乃伊产业链。</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尸体的x照片,女,未生育。</p> <p class="ql-block">彩绘人形绿脸棺。脸部涂绿象征奥西里斯神与重生,胸部绘有多层项链。</p> <p class="ql-block"> 集中了贵族墓葬、动物木乃伊及金字塔群。2020年考古发现猫女神神庙遗址,揭示了古埃及对猫神巴斯泰特的崇拜及动物木乃伊产业链。图为众多猫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  猫神巴斯泰特雕像,青铜合金材料,猫首人身,站姿威严。她身着装饰繁复的长款褶皱长裙,手持哈托尔仪式用叉铃和装饰有日轮与神首的盾形护符,还挎着一个小巧的挎包。其身上和脚下时而伴随多只小猫,彰显着女神的生育能力和母性光辉。</p><p class="ql-block"> 对猫神巴斯泰特的信仰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早王朝时期,最初被视作战争女神,象征凶猛冷酷和军事力量。后来,巴斯泰特逐渐与上埃及狮女神塞赫迈特融合,暴怒好战的时候化身为塞赫迈特,温柔愉悦的时候化身为巴斯泰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柔的猫女神巴斯泰特</p> <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的时代》聚焦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宗教变革与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传奇人生。该板块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叙事和艺术风格演变,揭示了埃赫纳吞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废除多神转向阿呑一神崇拜的</span>宗教改革、与图坦卡蒙恢复传统信仰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古埃及文明在权力与信仰交织下的复杂面貌。</p> <p class="ql-block">  石灰岩雕刻的阿蒙神像头部,平顶冠与双羽饰象征其至高神地位。体现阿蒙神从地方神发展为“众神之王”的信仰演变,呼应图坦卡蒙恢复传统宗教的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  埃赫纳吞砂岩雕刻的高约4米巨像,展现埃赫纳吞阴柔狭长的面部特征与传统法老形象的差异,手腕刻有阿吞神祷文。象征阿玛尔纳时期艺术风格的革命性变化,体现“神性”向“人性”的过渡。</p> <p class="ql-block">  高达2.85米的残损雕像,虽四肢残缺、面部受损,但保留了少年法老柔和的面部轮廓与优雅身姿,是现存极少数图坦卡蒙在位时期的写实雕像之一。 雕像原为图坦卡蒙定制,后遭继任者阿伊和赫伦布篡改铭文挪用,反映了权力更迭对历史的改写。</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坦卡蒙石英岩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两个参观展览、高大健壮的老外。</p> <p class="ql-block">椅子与一双金制拖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