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们开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良诸古城遗址。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不仅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更以其宏大的城市规划、精湛的水利系统和神秘的玉器文化,向世人展示着一个失落已久的远古文明。2019年成功申遗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成为杭州新兴的文化地标,被称为中华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踏入这片"美丽的水中之洲"。 </p><p class="ql-block"> 乘座观光车,陆城门遗址是游览的第一站,这里是良渚古城唯一的一处陆路交通通道。</p> <p class="ql-block"> 穿过这道门,便正式进入了这座千年都邑的内城区域。</p><p class="ql-block"> 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宛如一座"东方威尼斯"水城。古城由内而外分为宫城、王城、外郭城三重结构,城外还有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这种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前往良渚博物院,继续探寻良渚文化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走入"文明圣地"展厅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幅屏幕,向我们展示了水乡泽国良渚的起源。我们了解到:距今有五千年历史的良渚古城位于环太湖流域的西南部。这里气候温润、水网密布、资源丰富、适宜居住,为良渚先民提供了创造文明的历史舞台,成为与乌尔城、乌鲁克城齐名的世界早期文明起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也有一个良渚文化遗址,在参观中我留心看有没有与这个遗址有联系的文字图片,在第二展厅还真的找到了图片,说明我们村的良诸文化遗址与杭州的良诸古城是一脉相承的。</p> <p class="ql-block"> 特别有意思的是,展厅里有一个鸟形外加台形的文物,我在古埃及第一王朝法老杰特的名字中看到也有类似的图符(象形文字)。两个古老文明出现这样的巧合,表明在早期国家社会诞生之初,中西方文化在思想和宗教认识上有某些相似性。</p><p class="ql-block"> 我曾游历了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自然会将良渚与这些文明进行比较。站在文明比较的视角,发现这些古老文明虽然地理相隔万里、发展路径各异,却都展现了人类应对自然、组织社会的惊人智慧,只是在价值取向和技术路线上各有侧重。</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文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死亡和永恒的执着。埃及人将大量社会资源投入法老陵墓建设,追求肉身的永恒和灵魂的复活;而良渚人则将精力用于修建水利工程和发展稻作农业,解决现实生存问题。这种差异或许源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使埃及人更关注来世;而太湖流域的水患则需要人类主动治理,培养了务实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古印度则展现了与埃及不同的文明形态,有点与良渚相似,也以发达的城市和水利技术著称,但没类似金字塔或良渚玉器那样的大型宗教建筑或礼器。</p><p class="ql-block"> 埃及印度两个文明主要因外来侵犯早就灭亡了,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深思的是,这些文明虽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都在各自的环境中创造了辉煌成就。良渚的水利智慧、埃及的天文历法、印度的城市规划,都是人类应对自然挑战的杰出创造。</p><p class="ql-block"> 这种多元并存的早期文明图景,提醒现代人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人类文明的不同发展路径。</p><p class="ql-block"> 现今美西方的傲慢与偏见,干了很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如不改变,总有一天搬起石头砸自已的头。</p><p class="ql-block"> 滿口美国优先的金毛,如看看良诸遗址,就不会如此傲慢无礼了。克林顿当年访问中国第一站是先看西安兵马俑,那只有二千多年。如果金毛访问中国,建议先到杭州看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这样他的傲慢就打掉了一大半。</p><p class="ql-block"> 良渚不仅是一个考古遗址,更是一个持续影响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这次参观,让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文化根脉产生了更强烈的认同与自豪,这大概就叫文化自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