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彩色方块

小四班

<p class="ql-block">课程缘起·遇见方块</p><p class="ql-block"> 近日,益智区新投放的彩色方块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熹熹小朋友都会选择此区域进行游戏,我问他:“你在拼什么呢?”他回答说:“我在拼房子呢,这个是我的家。”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加入,“我拼的是彩虹地板。”“这是高楼……”孩子们对使用小方块可以拼接成各种物体感到非常好奇。 </p> <p class="ql-block">  但玩法单一,多停留在堆叠、推倒的重复动作中。</p> <p class="ql-block">  一次区域活动时,宣宣将红色方块贴在耳边说:“我在打电话,喂喂喂!”引发同伴模仿,幼儿开始赋予方块“角色”与“功能”。</p> <p class="ql-block">教师观察契机:</p><p class="ql-block"> 1.发现幼儿对方块的形状、颜色敏感,但缺乏系统性探索(如分类、组合)。</p><p class="ql-block"> 2.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的目标,设计以“彩色方块”为核心的探究课程。</p> <p class="ql-block">  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的奇思妙想,当孩子们遇上了彩色方块,神奇的反应一个个发生,在这个最“哇”的时刻,惊喜、好奇、疑惑、探索……于是,孩子们与彩色方块的故事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课程预设目标</p> <p class="ql-block">认知目标:</p><p class="ql-block">1.认识方块的形状特征(边、角、面)及基本颜色(红、黄、蓝、绿)。</p><p class="ql-block">2.初步感知方块组合的规律(如按规律排序、颜色配对等)。</p> <p class="ql-block">动作技能目标:</p><p class="ql-block">1.能用双手协调拼搭、叠放方块,发展手部精细动作。</p><p class="ql-block">2.尝试用方块拼出简单图案(直线、方形等)。</p> <p class="ql-block">社会情感目标:</p><p class="ql-block">1.在合作游戏中愿意分享材料,倾听同伴想法。</p><p class="ql-block">2.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语言表达目标:</p><p class="ql-block">1.能用“这是XX颜色的方块”,“我用方块搭了XX”等简单句描述操作的过程。</p><p class="ql-block">2.倾听并复述同伴的创意。(如“XX小朋友搭了一个会跳舞的方块机器人等等”)。</p> <p class="ql-block">认识方块·亲子调查</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了解“方块”这个东西,我们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调查表。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路上都有哪些方块的东西,比如电视机、冰箱、积木块等等。这个过程让孩子们像小侦探一样,主动去发现、去问“为什么”,眼睛亮晶晶地找答案,不仅玩得很开心,还慢慢知道原来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方块,这样一来,孩子们对方块的认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图形了,而是真的和生活连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找一找身边的小方块</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方块有大大的作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宝贝们一起找一找,我们都在哪里发现了它们呢?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呢?</p> <p class="ql-block">绘本故事:小方块大世界</p> <p class="ql-block">  书里的小方块就像一群长着直角的小精灵,它们把“方方正正”玩出了天马行空的创意,还悄悄告诉我们:就算长得一样,也能活出独一无二的可爱! 那我们也和彩色方块宝宝一起做游戏吧。</p> <p class="ql-block">彩色方块怎么玩</p> <p class="ql-block">趣玩彩色方块</p> <p class="ql-block">比较多少、高矮</p> <p class="ql-block">陈澍:红色有3个、绿色有5个、黄颜色的方块有3个。</p> <p class="ql-block">柚柚:这个黄颜色的小方块垒得高高的,橘色的小方块矮矮的。</p> <p class="ql-block">按颜色分类</p> <p class="ql-block">锦誉:送红色方块回红色的家,黄色的方块回黄色的家,绿色方块回绿色的家,蓝色的方块回蓝色的家……</p> <p class="ql-block">按规律排序</p> <p class="ql-block">熹熹:一个红色一个绿色一个红色一个绿色……</p> <p class="ql-block">熹熹:黄色黄色红色黄色黄色红色黄色黄色红色……</p> <p class="ql-block">数与量的对应</p> <p class="ql-block">茵茵:老师我放的对不对呀?</p> <p class="ql-block">小方块变身</p> <p class="ql-block">小狗</p> <p class="ql-block">胡萝卜</p> <p class="ql-block">小船</p> <p class="ql-block">小花</p> <p class="ql-block">小车车</p> <p class="ql-block">小鱼</p> <p class="ql-block">幼儿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支持</p> <p class="ql-block">问题1:分类时混淆颜色</p><p class="ql-block">幼儿表现:小宇将绿色方块放入红色筐中,坚持说“这是深红”。</p> <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1.提供色卡对比,引导观察:“红色像苹果,绿色像树叶。”</p><p class="ql-block">2.用游戏强化:“红色方块快回家,妈妈在等你!”</p> <p class="ql-block">问题2:拼搭时易倒塌</p><p class="ql-block">幼儿表现:景睿搭到第三层时方块全塌了,生气摔材料。</p> <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1.示范"底层宽、上层窄"的稳定结构。</p><p class="ql-block">2.提供辅助材料(纸板做底座)降低难度。</p> <p class="ql-block">问题3:合作中争抢材料</p><p class="ql-block">幼儿表现:景睿和晨屿同时拿黄色方块,互不相让。</p> <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1.引入“石头剪刀布”决定先后顺序。</p><p class="ql-block">2.提供备用材料,鼓励“轮流玩”。</p> <p class="ql-block">问题4:语言表达单一</p><p class="ql-block">幼儿描述作品时只会说“好看”“漂亮”。</p> <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1.提供句式模板:“我用XX颜色的方块搭了XX,它像XX。”</p><p class="ql-block">2.追问细节:“为什么给它装蓝色屋顶呢?等等”</p> <p class="ql-block">幼儿的习得:</p><p class="ql-block">认知发展:能准确指认方形,按颜色分类正确率达60%以上。</p><p class="ql-block">技能提升:手部精细动作更灵活,能用8~10块方块拼出稳定结构。</p><p class="ql-block">社会情感:合作游戏中主动分享材料的比例从30%提升至60%,冲突解决方式从“告状”转向“协商”。</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需提供“基础款”(单色方块)与“挑战款”(镂空方块等)满足不同能力幼儿需求。教师需预设关键提问(如“还能怎么搭?”“少了什么颜色?”等),避免直接告知答案。除了教师评价外,可增加幼儿自评(贴星星贴纸)、互评(按印章等),以增强幼儿为主体性。</p> <p class="ql-block">课程反思:</p><p class="ql-block"> 《方块调查表》有效调动家庭资源,幼儿将经验迁移至班级课堂中(如“妈妈说冰箱是方方的,能装很多东西”等等)关注个体差异: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可设计“方块拼图卡”(提供半成品图案)降低操作难度。</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彩色方块,在幼儿的眼中是玩具、是伙伴、更是创造世界的“魔法砖”。通过探索,幼儿不仅认识了方块,更在拼拼搭搭中学会了思考、合作与表达。教师需继续以“玩中学”为理念,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遇见成长的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