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521,农历小满。</p><p class="ql-block">去年的520,也是农历小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完整的一个轮回年,公历比农历多了一天。多出来的这一天即今天,正好简单回顾一下这从小满到小满的过去一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去年520,我们包括成年人未成年人在内的十来个亲友凑在一起,开始学习《诗经·周南·关雎》,开启了“诗经学堂”,开启了早晨6点到8点左右甚至9点多的共同学习《诗经》历程。</p><p class="ql-block">今年519,我们“诗经学堂”早晨6点照旧开始上课,学习《诗经·唐风·羔裘》。这是我们一起学习的第120首《诗经》诗歌,也是第129次诗经课——除了每一首诗经的诗歌,我们在每一个“国风”结束还有一次专门的小结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平均下来三天一次课。在120多个早晨,大家从6点钟开始,在一起共同学习《诗经》,共同深度体验这部已经存在和传承了2500多年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一起投入自我,讨论诗经作品与历史、现实、家庭、人生的各种联系,其感受特别,其收获奇异,至少于我而言如此。</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上课频次,第一阶段每周上课五次;第二阶段每周上课三次;第三阶段每周上课二次,呈递减趋势。其中徐老师讲了17次,黄老师讲了2次。她们由单纯听课到上手讲课,有了飞跃性进步;分担了不少教学任务,帮了我很大的忙,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诗经学堂”的特色之一是内容模式化。所有教学内容都在从标题、体裁到内容主旨、辞章艺术,从翻译改写到诗歌抄写,包括八九项学习内容的固定模板之内进行,覆盖几乎所有可能的诗歌内容,让学习不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跟着理性与逻辑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诗经学堂”的特色之二是学习有方法。其方法主要是我提炼的苏氏阅读法之“古诗阅读法”和“图书阅读法”,使阅读、学习“有法可依”“有道可循”,目标是通过对《诗经》的系统学习,掌握阅读一切诗类作品或图书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对主动学、深度学、爱思考的学生、家长和中小学老师特别有效,因为我们最终的学习目标是开启思考、觉悟人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诗经学堂”的特色之三是“上课+讨论”。每一次讲课的时间是一小时左右,讨论的设定时间是一小时左右,实际上最后的讨论往往延长到一个半到两小时。讨论是从就事论事到由此及彼,从作品到生活、社会、历史的延伸,是十来个人来自不同年龄、性别、地域、行业、职业、专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教训的交流碰撞。这种感觉、认知的碰撞,远远超越自己一个人的读书或老师一家之言的讲述,最后往往激发出意外的启迪或共鸣。</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诗经学堂”,是我探索多年的“苏氏阅读法”之落实与践行。所用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分类阅读法”之“古诗阅读法”,“分层阅读法”之“字—词—句—段—章—书”六层阅读法。数十年探索,今日在《诗经》学习上初见成效,不亦乐乎?似可为人生之一“小满”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除了“诗经学堂”满一年,还有一个可以“小满”的地方,是我酝酿、打磨十多年的“家庭国学堂”课程体系基本成型,其中的汉字课、蒙学课、古诗课、古文课、寓言课等课程趋于成熟,在近期可以逐步推出实施了。</p><p class="ql-block">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媒体技术提供的空间自由和教学便利,可以聚天下想学、好学的同道一起尽情深度阅读、学习、思考、探索,洵为可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附朋友徐老师昨日写的一篇总结文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人是诗歌的目的</b></p><p class="ql-block">——写在苏氏读书法阅读《诗经》一年之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年前的今天,即2024年5月20日,小满日,渔歌子老师通过腾讯课堂,带着我们十来位成年人,开启诗经之旅。起初是周一至周五每天一首,早6点开始,渔歌子老师讲解大约一小时,讨论的时间则1-2小时不等。后来降低频次,每周三首,再后来每周两首,迄今为止,我们学习了120首诗,上了129次课(含9次《国风》的小结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周年之际,回首学过的120首诗,每首诗里鲜活的人物跃然在我的眼前,一时让我眼花缭乱,很难一言以概之,甚至一段以概之。突然意识到,诗言志,每首诗的人不同,志自然就不同,《诗经》的作者们,以自己的视角理解其认识的世界,用最真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诗经》的美好,正好在于作者们言己之志!否则,诗歌的意义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来,我们是怎么读《诗经》的?我们怎么读出两千多年前作者们的心声呢?我们怎么尽可能地理解诗歌的真相呢?这就不得不得益于苏氏阅读法的全方位分析魔力,从诗歌标题、诗歌体裁、字词句章(借助汉典分析字词的意思,借助语法和逻辑推理分析句、章的义理)、内容主旨(含人,物,时,地,事,情,理)、辞章艺术(表现手法,修辞和成语典故)、声韵乐感、翻译改写、诗歌抄录等八个方面逐一分析。其中,诗歌体裁、字词句章、内容主旨和辞章艺术是理解诗歌灵魂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的分析过程非常详实。再加上讲解之后每位学员的充分讨论以及由此及彼地联系历史与现实,不仅每首诗歌中的人物鲜活起来,也不仅是读别人的鲜活,更重要的是联系当下,联系我们自己,解析我们当下的困惑,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坚定地完善自己,活出智慧的自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读《诗经》,既是读古诗,读历史,更是读当下,读自己,读社会,读世界。</p><p class="ql-block">人,是写诗、采诗、编诗、解诗、讲诗、学诗的最终目的。</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