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武庙:承载岁月长河的英雄史诗

八两以上

<h1><b>重龙山下,东岳庙旁,状元街边,有一片红墙围护的古庙宇,这就是资中武庙。</b></h1> <h1><b>资中武庙,又称关帝庙,因祭祀关羽而得名,而流传。</b></h1> <h1><b>武庙的兴盛,关羽的封神,很大程度上基于皇帝们想用关羽来作为臣子忠义的榜样,让老百姓崇尚关羽忠义的精神,这才让关羽一步步成为了被神化的“武圣”,关羽义薄云天的故事,通过《三国演义》等通俗作品深入人心,对老百姓来讲很有感染力。</b></h1> <h1><b>如果说文庙如同一位俯首作揖的文相,那么武庙则如同一位颔首抱拳的武将,象征着古时资中人“出将入相”的报国理想。如果说文庙推崇的是千古儒学,那么武庙传颂的就是百世忠义。</b></h1> <h1><b>资中的文庙和武庙同在一条街,相距几十米,能互相听见晨钟暮鼓,在全国亦是罕见。而资中文庙武庙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一西一东两边的文庙武庙纪念的一文一武两位人物居然是同朝为官的大臣,南宋时期高宗的重臣赵逵和岳飞,他们的忠义为万世之表。</b></h1> <h1><b>朱漆斑驳,青苔陆离。武庙外是红色石栏围着的泮池,被时光打磨的深浅痕迹竟有些千古风流的英武影像在晃动。</b></h1> <h1><b>十二生肖雕塑憨憨地塑造在墙边</b></h1> <h1><b>武庙正面与众不同的是左右两侧样式不同的封火墙,承载着岁月长河中的英雄史诗。</b></h1> <h1><b>石柱内外下方都塑有石狮抱鼓,映照出过往今朝的曲直判断。</b></h1> <h1><b>武庙外观主要由黄绿色琉璃瓦和土红色的墙体构成,门前一块很大的照壁,照壁上分别绘画了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以及夜读春秋等关羽的故事。</b></h1> <h1><b>拱卫武庙的石狮跃跃欲试,栩栩如生。</b></h1> <h1><b>七星门位于武庙入口处,通过红色门栏与内外空间分隔,形成庄重的仪式感。其名称中的“七星”象征天人合一以及关帝的尊贵地位。</b></h1> <h1><b>颇有气势的七星门很壮观,它是由三个大门组成中门,门上采用浮雕的方式雕刻着十八般武艺兵器图</b></h1> <h1><b>细节看成败,围墙栏杆的石雕很精美,朱颜已改,风韵犹存。</b></h1> <h1><b>仿制的青龙偃月刀矗立在门口,依然透出一股森森寒光。颜良、文丑、华雄峻是这把刀下的鬼。</b></h1> <h1><b>关圣殿是关羽的享殿,也是武庙的核心,虽同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但两层屋檐却是一层饰黄色琉璃瓦,一层饰青色琉璃瓦。虽然关羽也被称为关圣帝君,但这仅是民间的尊崇,关羽未被官方正式封王,从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出发,祭祀关羽的庙宇就不能用黄色琉璃瓦。最后,武庙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第一层屋顶用黄色琉璃瓦,第二层用青色琉璃瓦来兼顾对关羽的官方定位和民间评价。</b></h1> <h1><b>钟楼与鼓楼隔着演武场相对耸立</b></h1> <h1><b>两则分别为东西厢房,系清代修建。沿革武庙旧制,在武庙格局中,东厢房与西厢房对称布局,其形制、规模一致。</b></h1> <h1><b>名将馆祭祀历史上有名的十二位大将。</b></h1><div><b><br></b></div> <h1><b>朝贡殿表示敬贡、顺从,表达的是对关帝的崇高地位</b></h1> <h1><b>殿内陈列有兵器和赤兔马塑像。</b></h1> <h1><b>宽大的广场是武庙的演武场</b></h1> <h1><b>长廊两边展示着十八般兵器</b></h1> <h1><b>义炳乾坤,字面意思为深明大义,彰显天地乾坤,此牌是清康熙皇帝御笔所书,笔法平稳,书体工整,雕工纤细,黑底金字,色彩醒目,此牌匾是康熙帝对关羽“义”的最好煲奖。</b></h1> <h1><b>主殿供奉的是关羽</b></h1> <h1><b>傍边的忠义堂雕塑有刘关张的塑像,忠义堂上有两幅对联,一幅上联是桃园结义三人三姓三兄弟;下联是禹甸名篇一君一臣一圣贤。禹甸指大禹所垦辟之地。后称 中国 之地为禹甸, 另一幅上联是斯文万世于兹盛;下联是乃武三英以义高。其书法龙飞凤舞,十有八九难读全。</b></h1> <h1><b>堂内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经典故事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故事</b></h1> <h1><b>关羽的贴身跟随周仓、关平的雕塑</b></h1> <h1><b>资中武庙与全国现存不多的武庙不同之处是它不仅供祀关羽,同时又设立<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三义祠,祭祀刘关张。</span></b></h1> <h1><b>民国元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又在正殿左侧加建了一座启圣殿。</b></h1> <h1><b> 武庙的奇特之处在“启圣殿”内除供奉关羽上三代祖先神位外,还有岳飞陪祀。<span style="color: inherit;">殿内还有岳飞陪祀。</span></b></h1><h1><b> 历史上对岳飞与关羽地位孰轻孰重一直争论不休。</b><b>民间的评价更侧重个人品德,而非政治功绩,而官方更注重的是精忠报国。若以民族大义和历史功绩为标准,岳飞更符合“大义”的定义;若以个人品德和江湖义气为评价维度,关羽更具代表性。两者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和“忠诚”价值观的典范。他们都代表这一种精神,是一种图腾的象征,就像佛教和道教一样,很难说到底谁高过谁,若是论历史中的两个人物的话,岳飞倒是要超过关羽一些,毕竟关羽只是蜀国的一个将军,而岳飞的名头在当年几乎无出其右。</b></h1> <h1><b>高大的廊柱,沉静的环境都给人一种肃穆甚至压抑的感觉</b></h1> <h1><b>武庙早期都以关羽为主供,后来慢慢关岳合祀一庙,但仍以关帝为尊。</b></h1> <h1><b>南宋时期,20岁从军,生于乱世,成于乱世,最终亡于乱世的岳飞一生指挥大小战役数百场,一心只求击溃外敌收复失地,最终却死于奸臣的构陷和昏君的无为。即便如此,他生时在前路茫茫,心怀郁郁之时,仍然创作出了《满江红》这样千古传颂的豪情之作。岳飞手书的“尽忠报国”与《满江红》被刻成石碑,置于武庙之内。</b></h1> <h1><b></b></h1> <h1><b>忠如岳飞,义如关羽。还有历史上如流星般出现过的“岳飞们”“关羽们”,以其忠,以其义,忠于家国,义于社会赢得后世敬仰。</b></h1><div><b><br></b></div> <h1><b>武庙不仅是对某一个英雄的祭拜之地,还是一个一代代、一群群有血性的汉子们的精神领地和缅怀坐标。</b></h1> <h1><b>斑驳的木墙、屋顶青黄色琉璃瓦满是岁月的痕迹,翼角起伏交叉,屋脊装饰精美,整个建筑显得分为雄伟壮观。</b></h1> <h1><b>武庙瓦当饰以瑞兽,屋脊装饰精美典雅,熠熠生辉,风火墙高大挺拔,壮丽巍峨。</b></h1> <h1><b>屋面装饰的青黄色琉璃瓦,翼角起伏交叉,雄伟壮观。</b></h1> <h1><b>广场上,几棵苍翠高大的黄桷树遮天蔽日地为古城百姓遮着风,挡着雨,荫佑着这块出将入相的风水宝地,让状若赳赳武夫,内则文质彬彬的子民永享国泰民安。</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