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研共进——扶绥三中学区与民族中学语文学科研讨活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春日暖阳的见证下,一场汇聚智慧与思考的初中语文教学盛宴在扶绥三中热烈展开。为深化校际教研合作,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径,扶绥三中和民族中学的语文教师齐聚一堂,以课为媒、以研促教,共同开启了这场充满深度与温度的交流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首环节,扶绥三中的马念洲老师以《太空一日》为载体,为在场教师呈现了一堂极具感染力的示范课。课堂上,马老师紧扣文本核心,通过创设“太空探索者”的沉浸式情境,带领学生跟随航天员杨利伟的视角,感受太空飞行的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中,她巧妙设计“文本细读—情感共鸣—思辨表达”三大任务板块,引导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句、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活动,深入理解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与爱国情怀。学生们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热烈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融入课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个研讨活动由卢月珍老师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随笔写作经验分享。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1. 捕捉生活灵感: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细节,用随笔记录真实感受,打破写作畏难心理。</p><p class="ql-block">2. 搭建写作支架:通过思维导图、片段仿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提升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3. 多元评价促成长:采用师生共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的多维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示范课结束后,评课环节成为智慧交融的“主战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讨论结束后各校教师代表对马老师的课堂踊跃发言。扶绥三中的教师团队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展开深度点评。</p><p class="ql-block">梁嘉嘉老师:马老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以问题链驱动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不足之处在字词部分没有让学生进行再次齐读,没有勾画重点词。</p><p class="ql-block">黄玉娟老师: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性,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扶翠婷老师:紧扣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一课一德方面既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又渗透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李金秀老师: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氛围轻松开放,在思维碰撞中构建了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p><p class="ql-block">民族中学方雨欣老师:学生精神饱满,坐姿端正,课堂参与度很高,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在一课一德方面引导学生思想促进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三中在课堂评价方面做的很好,评价的很详细、很全面;不足之处在于板书字体太淡了,坐在后排的学生难以看的清楚,这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族中学李秋林老师对卢老师的随笔分享进行点评,认为卢老师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教学实际,为两校教师开展写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行快,众行远”。此次校际交流活动,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共鸣。扶绥三中和民族中学的语文教师们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在经验分享中拓宽了专业成长的路径。未来,两校将继续以教研为纽带,深耕语文教学沃土,在教海探索中携手问道,在课堂实践中共寻教育本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注入更多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字|黄勇凯 、韦玲春</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黄神颖、林艳青</p><p class="ql-block">初审|王元玲</p><p class="ql-block">复审|卢月珍</p><p class="ql-block">终审|李伟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