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歌有悲欢,曲有阴阳,夕阳下的老人们,每个人都有一首用自己的生活谱写的歌,喜怒哀乐是天然的词曲,在养老生活的道路上重复地不间断地演绎着。</p><p class="ql-block"> 我的喜怒哀乐是平调的,既没有高八度,也没有低八度,因为我遵循的基调是平淡的幸福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我与人相处总的说是比较和谐的。作为一个老年人,能不能“合群”是决定自己能否快乐的基本因素之一。老年人如果不合群,总喜欢独来独往,那你的生活就是比较单调的,甚至是“跑调”了。人到了老年其特性都比较突出:有的人话多、有的人寡言,有的人嘻嘻哈哈、有的人牢骚满腹,有的人平和宽厚、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人专挑东家长西家短。总之,特性谁都有,克服自己的特性,宽容他人的特性,这是老年人最佳的相处之道,只有这样才能合群,才能在群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我退休多年,与老同学、老战友、老同志来往是不断的,每年都参加同学或战友的聚会活动,共同回忆美好的往事,享受那种欢聚的快乐。我还结交了一些身边的老年朋友,我感到平时和朋友们一起散散步,打打小麻将,喝点小酒,唠点家常嗑,有时还一块钓钓鱼,生活还是蛮快乐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爱好是看书。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不敢苟同这种说法,老了就是老了,学习的事儿让给年轻人去做吧。我爱看一些历史书籍和名人回忆录,目的就是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音符”,让自己的生活旋律多一些色采。</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二爱好是旅游,每年都要出去一两次。我旅游的特点是愿意与朋友结伴而行。我旅游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临时更换一种生活模式,在看看异地风景的同的,改变一下在家一日三餐那种规律,将自身融入那种旅途的快节奏中。</p><p class="ql-block"> 我也爱好拉二胡,小时候拉过一阵,是跟邻居的老爷爷学的。后来当兵了就扔下了,工作时也没有时间拉,退休后时间充裕了就又捡起来了。几年来时断时续的练,到现在也还是小学生的水平。好象哪个电影里有句台词:“人老了弦也调不准了”,但是我自己感觉到一边拉一边享受,起码它能提升我对乐谱的反应能力,锻炼我的双手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有人说玩乐器不得老年痴呆,我信这句话。</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喜欢劳动,在学校在部队劳动时我都是积极分子,进入老年也是如此。我感到人不劳动就会越呆越懒,适度的劳动对我的生活乐章可增加许多音符。退休这些年我在房前屋后的小花园里创造了很多劳动成果。我自己动手修缮改观了花园的围栏,栽种了山葡萄,山楂树,樱桃树,今年又栽了苹果树和李子树。在窗前和围栏边种植了可以越冬的玫瑰花及各种野花,一到夏季满园花朵,五彩缤纷,芬芳夺艳。每年我都种植一些黄瓜、西红柿、辣椒,豆角、小葱、香菜、波菜等蔬菜,自家享受绿色果实之外,一些朋友也喜欢来采摘一点回家享受。我喜欢太阳下满身汗水的感觉;我喜欢卷一支旱烟,喝一杯热茶那种舒适的歇息;我更喜欢劳作后泡在浴池里的那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晚间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光,这时就会有一种带着幸福快乐语素的无声乐曲送我进入甜美的梦乡!</p><p class="ql-block"> 附一些照片以示回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爱五指山</p> <p class="ql-block">海南的冬天</p> <p class="ql-block">看看博鳌会址</p> <p class="ql-block">和爱妻在厦门</p> <p class="ql-block">去西藏北京换车</p> <p class="ql-block">游天府</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高原上作乐</p> <p class="ql-block">再游杭州</p> <p class="ql-block">西湖岸边</p> <p class="ql-block">横店影视城</p> <p class="ql-block">横店影视城</p> <p class="ql-block">自驾游延边</p> <p class="ql-block">延吉民俗村</p> <p class="ql-block">延吉民俗村</p> <p class="ql-block">延吉民俗村</p> <p class="ql-block">园中劳做</p> <p class="ql-block">围栏外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邻居小朋友在我院中玩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