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坚守<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校“尚善教育”核心理念,以“五善并举”为实施路径,将“善行、善教、善炼、善艺、善劳”深度融入五育实践,构建起“五育合一、全面和谐”的育人体系。</span>弥渡县寅街镇第一完全小学在党支部的号召下,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创意活动,引领孩子踏上一场美妙的音乐旅行,把乐器融入画纸中,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去欣赏他们的优秀作业吧!</p> <p class="ql-block"> 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原名为“涤”,古称“邃”或“横吹”,因多以竹材制作,故又称“竹笛”。</p><p class="ql-block"> 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九千年,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即为早期形态。笛子构造简单,由竹管制成,贴有笛膜,通过气流振动发声,音域达两个八度零一个音,音色清脆明亮、圆润浑厚,被古人誉为“龙吟凤鸣”。</p> <p class="ql-block"> 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青铜打击乐器,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至秦汉,代表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铸造技术的巅峰。</p><p class="ql-block"> 属于“八音”中的“金”,由大小不同的青铜钟按音调高低有序悬挂于钟架,用木槌或长棒敲击演奏。</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多样,曾失传后复兴。</p><p class="ql-block"> 箜篌,又称坎侯或空侯,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主要形制。琴弦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音色清越空灵,常用于宫廷乐和民间演奏。</p> <p class="ql-block">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由圆桶形的鼓身和蒙在鼓面的一张或两张拉紧的膜组成,通过敲击发声。</p><p class="ql-block"> 鼓的发明可能源于对雷声的模仿。中国古代文献《山海经》记载,雷神“鼓其腹则雷”,反映了鼓与自然现象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 古筝,又称汉筝、秦筝,是中国汉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主要形成了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河南筝四大流派。</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古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形似月琴,四弦十二柱,音色中正浑厚,常用于独奏及合奏。</p><p class="ql-block"> 起源:兴起于秦汉时期,最初称“秦琵琶”或“秦汉子”,是本土“汉琵琶”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形圆如月,常用于戏曲伴奏及少数民族歌舞。</p><p class="ql-block"> 月琴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最初归类为琵琶的一种。唐代时因其“形如月、声如琴”的特征得名“月琴”,清代定型为现代形制(琴杆缩短为琴颈)。它由古代阮演变而来,在传播过程中因地域文化差异形成多种分支,如台湾月琴、云南月琴、四川月琴等。</p> <p class="ql-block">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之首,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被称为“民乐之王”。其名称源于演奏技法,“琵”为右手前弹,“琶”为右手后挑,音箱呈半梨形,四弦,音域宽广且表现力丰富。</p><p class="ql-block"> 起源与发展:最早可追溯至秦朝,汉代文献记载为“批把”,用于马上演奏。</p> <p class="ql-block"> 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p><p class="ql-block"> 它的构造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它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p> <p class="ql-block"> 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具有千年历史,音色独特且表现力极强。</p><p class="ql-block"> 二胡始于唐代,由西域胡人传入,最初源于北方奚部落的“奚琴”(又称“嵇琴”),后演变为“胡琴”,并发展出二胡、中胡、京胡等多种分支。</p> <p class="ql-block">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或傣语“筚郎叨”,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单簧气鸣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简单易学的特点广受喜爱。以下从起源、结构、音色、文化意义等方面综合介绍:</p><p class="ql-block"> 起源:葫芦丝起源于先秦时期,由古代乐器“笙”演化而来,发源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德宏、临沧地区。</p> <p class="ql-block">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责任,更肩负着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使命。学校通过开展这次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还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到愉悦和放松,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p>